寒假適合孩子看的12部高分學科紀錄片,拯救學習沒興趣

作者:米飯|來源: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
最近不少家長朋友希望我們多推薦一些精品資源,讓孩子提升對學科思維和創造力這兩方面的能力,寒假可以換換腦子,重新審視所學的知識——比如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紀錄片、動畫片,就是非常好的載體。
今天,我們特別整理了12部高分經典,對應語文、數學、經濟學、地理、化學、生物、物理、歷史、心理學、社會學、美學、天文學12個學科。
不僅是課堂學習的補充與延伸,更是開拓視野、激發學習內驅力的絕佳利器。真正的學霸往往贏在轉折點,而非起點。
No
-mama-
01
語文:《中國唱詩班》

豆瓣評分:9.1
網友評價:“這才是國漫的正確開啟方式,沒有炫彩的特效,也沒有衝突劇情,只是輕輕地講述著詩詞故事,傳遞著中國人細膩又浪漫的情感。
這幾年國漫在不斷崛起,題材也在不斷拓展,溫暖治癒的、賽博朋克的等等,如果要推薦一部能夠表現中國文化獨有的詩意浪漫,我會推薦《中國唱詩班》。
它每一集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以古詩詞為主題表現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都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比如《相思》《元日》《飲湖上初晴後雨》《詠梅》等,富有故事感的情節內容讓古詩的韻味更濃,動漫與國畫水墨畫結合,又營造出寫實又寫意的中國風,意境唯美。
No
-mama-
02
數學:《數學大謎思》
The great math mystery

豆瓣評分:8.8
豆瓣網友“地中海的常青樹”評價:“挺好看的啟蒙片,花瓣數列,松果數列,數學無處不在。”
只要細心留意大自然,就會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巧合”——把幾朵花放在一起,你可能會從中讀出13世紀時希臘數學家所發現的斐波那契數列:1,2,3,5,8,13……相鄰的兩個數相加,總能得到下一個數。這個數列,不僅有趣,還時常出現在人體的美學、股票市場甚至是大自然之中,向日葵的種子、松果的底部,都呈現這種規律。
更讓人驚訝的是,動物們的數學能力遠遠超乎人類的想象。比如,靈長類動物狐猴就特別聰明,在沒有任何標示的情況下,它們可以自己選出數值更多的食物,哪怕是面對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的元素。
本片就是從這些極富趣味的細節切入,帶觀眾接觸最可愛的數學,如果您家孩子以為數學是門枯燥的學科,提不起興趣,那更要陪他一起觀看此片,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啟蒙了。
No
-mama-
03
經濟學:《魔鬼經濟學》
Freakonomics
豆瓣評分:7.1
豆瓣網友“PsychoMiss9”評價:“觀點可以不完全認同, 但是非常有意思啊!”
本紀錄片改編自《魔鬼經濟學》系列圖書,作者是曾登上《時代週刊》的“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的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
紀錄片又原書的基礎上,加入了角色扮演、卡通插畫、有趣的配樂等,更加強化懸疑感和趣味性,甚至不少經濟學家都試圖從中挑刺,最後都放棄了——可見紀錄片的權威性。
跟隨紀錄片的腳步,你可以看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號稱日本最神聖、最純潔的相撲運動,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相互賄賂的情況?名字對孩子前途的影響有多大?金錢激勵可以提升學習成績嗎?為什麼賣房子時找地產中介,他們總是勸你早點把房子出手?
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原來都可以透過經濟學來解釋,關鍵在於,你如何解讀資料,如何跳出常規去思考。
No
-mama-
04
地理:《地球的力量》
Earth: The Power of the Planet
豆瓣評分:9.4
豆瓣網友“The Lord”評價:“可以成為地理學配套教材,集知識性、趣味性、體系性於一身。”
本片描述了構成地球歷史的幾個重大事件,它們使生命得以在地球上繁榮,每一集將揭示一種不同的、對地球演化起到關鍵影響的作用力——包括:火山, 海洋, 大氣層以及冰層。從衣索比亞熔岩湖的潛探,到在由彗星撞擊形成的水下洞穴中進行探險,這些撞擊曾經使恐龍滅絕……

在地球形成的45億年中,是什麼力量塑造了地球如今的模樣?我們可在衣索比亞的岩漿湖、挪威的冰川與紐西蘭的火山口感受地球的奧妙,瞭解四大要素如何在地球上孕育生命。從這部紀錄片中,我們才得知,地球的誕生和生命的存在基於多次難得的巧合,地球是上天賜予的瑰寶。

No
-mama-
05
化學:《門捷列夫很忙》

豆瓣評分:8.5
豆瓣網友“桑”評價:“ 太多化學相關知識,如元素週期表填空、太陽靠氫來獲取能量、元素翻譯成中文翻明朝家譜……許多課本上沒有的,都挺有趣的。還有就是關於化學思維的體現,理論+實驗結合貫穿其中”。
這是一部會讓孩子打破化學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一看就停不下來、開開心心漲知識的化學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是以發明元素週期表的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為動畫形象,把看似觸不可及的各種元素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絡到一起,語言通俗風趣,知識含量也很高。
針碰到雞蛋也會變黑;聲稱“可讓人長生不老”的仙丹裡卻含有汞這種劇毒物質;“吞金而亡”其實是因為黃金太重壓迫了臟器……這些匪夷所思的現象背後,是誰的身影? 
不粘鍋、鋼材、暖瓶、晶片、食鹽、骨骼、肥料、蓬鬆柔軟的麵包、耀眼的鑽石、柔滑的鉛筆芯……又是什麼,構成了這大千世界?
這部紀錄片會帶孩子領略到神奇的大千世界,感受化學的獨特魅力。
No
-mama-
06
生物:《假如動物會攝影》
Animals with Cameras
豆瓣評分:8.8
豆瓣網友”Pelina”評價:“這部紀錄片讓帶著相機的動物們為我們的自然世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BBC向來是自然紀錄片的佼佼者。這一次,研究人員又玩出新花樣了——他們在動物身上貼上適合野生動物的定製相機,讓我們得以以第一視角,讓我們進入一個通常無法到達的世界。

透過它們的眼睛揭示出新的科學和以前看不見的動物行為。第一次在地下洞穴拍攝到剛出生的貓鼬幼崽,加入到大西洋的企鵝們的捕獵中,發現黑猩猩家庭的秘密習性……
原來,從動物的眼裡看世界,才是真的美、真的清澈透亮,就像看到了“地球的靈魂”一樣
No
-mama-
07
物理:《神奇的費曼先生》
The Fantastic Mr. Feynman
豆瓣評分:9.0
豆瓣網友“鹿苑”評價:“這個世界上曾有那麼多優秀,高尚的科學家出現過,用自己的學識和正直重新定義了整個宇宙。”
你知道物理學界的超級大咖——費曼先生嗎?他的傳奇事蹟和八卦趣聞都是那麼引人注目:17歲進入MIT,24歲就在普林斯頓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同時參與了曼哈頓計劃製造原子彈,30歲的時候幾乎重寫了量子電動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也是音樂大師和畫家,以及骨灰級的整蠱達人。
費曼先生作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特立獨行,他所具備的不是“抽象思維”,而是非常生動的“形象思維”,而這正是受了費曼父親童年時的引導和教育。這是一部值得親子共看的紀錄片,它給孩子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理科知識,更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態度。 
No
-mama-
08
歷史:《歷史那些事》

豆瓣評分:8.2
豆瓣網友“過熱·鋼筋”評價:“第二季比起第一季有了更多放飛自我的操作,歷史知識的乾貨與歷史小劇場的輕鬆搞笑完美融合,為我們呈現了許多歷史中被忽略的有趣小知識。精美的文案使我們更加方便易懂地瞭解到歷史的真相,也同時帶給了我們一定的思考。”
這是一部畫風奇特卻備受青少年喜愛的實驗性紀錄片,開頭就嚴正宣告——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這部歷史紀錄片新穎的風格——嚴謹認真的史料講解+年輕化的真人小劇場+名人名言昇華主題就引起了很高的討論度。
別開一面的畫風挑戰了觀眾的看片習慣,有人愛得要命,也有人批評太過浮誇。
但讓塵封的歷史重新鮮活起來,變得有血有肉,這部紀錄片做到了。《歷史那些事》每季都是8集,每集一個故事,30分鐘一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卻換了一個身份:大文豪蘇軾變身成吃貨,溫柔多才的李清照變成了李懟懟……
紀錄片用吐槽的方式把課本上的歷史人物變得有血有肉,就像你身邊的朋友在和你聊天,說著這些歷史人物的趣事,簡單易懂。
No
-mama-
09
心理學:《人類心智》
The Human Mind
豆瓣評分:7.9
豆瓣網友“sunflower”媛媛評價:“用一個case study來貫穿整集。好處是親切、貼近生活。在人們感覺看了太多的實驗後,及時地放鬆一下。這點很人性化,不枯燥乏味。”
頭腦是我們身體中最不可思議的器官,因為它可以自我改變——透過改變自己大腦的連線,來重塑我們的個性,這是動物望塵莫及的。
本紀錄片將透過科學家的最新發了現及試驗,探討我們大腦的運作,以及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頭腦。第一集揭示我們在學習、記憶與想象時,腦部會發生什麼狀況,還給了不少增強記憶力、把學習化繁為簡的方法;第二集和第三集則講述了性格與情緒的奧秘,對於孩子提升情商與人際關係,大有裨益。
No
-mama-
010
社會學:《醫療內幕》
Sicko
豆瓣評分:8.8
豆瓣網友“Psychomiss9”評價:“拍這部片很勇敢,這點我就很喜歡,視角代表民眾的聲音。”
紀錄片攝於美國透過2010年醫療改革法案之前,就算是奧巴馬的醫改法案經過重重艱鉅的障礙於2010年3月透過,卻仍然有至少5%的美國人仍無法享有醫保。但是,《醫療內幕》講述的不是沒有醫保人士的故事,而是那些以為有了醫保可以安心卻最後患病時被拒絕就醫的人士之悲慘遭遇。
導演還真找到了曾經任職於保險公司的職業和醫生,揭露了保險公司如何透過增加花紅給拒絕愈多病人的把關醫生,去增加公司的盈利。透過這部紀錄片,孩子可以看到真實社會存在很多不完美,引發他們更多深刻的思考。
No
-mama-
11
美學:《攝影藝術百年史》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豆瓣評分:9.2
豆瓣網友“Sarah”評價:“從相機發明到攝影藝術市場價值的探討,從紀實攝影到私密攝影到純藝攝影到商業攝影,全部都覆蓋,大咖雲集,非常厲害!”
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於是有了攝影藝術。今天當我們按下快門時,其實我們已經在體驗這門誕生了170多年的藝術。本文中,導演將帶領大家回顧這段歷史裡,攝影帶給人類的快樂與痛苦,感動與悲傷。
可別誤會這是部無聊的技術科普片,事實上,全片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裡面的攝影師對於美的理解,比如有一個攝影師就說,他的作品,不是他按下快門後才能產生的。
他只沉浸在如何構圖中,如何清晰看清四周光影、擺設物體中,到了那時,按不按快門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已經收穫了美的感受。
No
-mama-
12
天文學:《旅行到宇宙邊緣》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豆瓣評分:9.3
豆瓣網友“洶湧流逝的時光”評價:“宇宙之無窮已經超越了想象力的邊緣,時空之間的荒漠廣袤亦不可言說。”
本片素材來自於哈勃望遠鏡,由電腦CG製成,逼真展現了綺麗絢爛的宇宙世界,將我們的視線由身邊熟悉的篝火移開,穿過大氣層,直達月球,見識阿姆斯特朗將延續千萬年紋絲不動的腳印,而後漫遊整個太陽系,銀河系……距離愈遠,時間卻不斷回溯,最後到宇宙大爆炸——來到宇宙的開端。

對於地球來說,你我只是一粒塵埃。對於銀河來說,地球只是一粒塵埃。對於宇宙來說,銀河只是一粒塵埃。對於時間來說,整個宇宙只是一粒擦身而過的塵埃。可正是我們的渺小,才可以見證這造物的神奇與偉大。

影片的最後一句,將我們對於浩瀚宇宙的敬畏化作生命的動力:“我們無需絕望,更要參與其中,我們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享受當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