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瓷都,景德鎮,一個用產品和歷史讓世人所折服的地方,混沌創新大課《直面創業真問題|長期主義vs短期逐利:如何發現不變的結構性紅利》在這裡舉辦,蘊含著所有創業者的夢想,成為商業世界的長期主義者。
當下,很多企業走在了關鍵的轉折點上,還要繼續創業嗎?還有膽量和魄力去挑戰這個競爭愈發激烈的世界嗎?怎麼做企業有能力十年、二十年不下牌桌?這是切切實實的真問題。
單點選穿——長期主義者的結構性紅利。善友教授在棄商從教12年,專注中國創新教育12年後,用簡潔的模型給了當下焦慮、彷徨的創業者的一個解法。
單點選穿,就能通神。毫無疑問,這句混沌黑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本次大課不僅有善友教授的大課分享,還有多位堅持長期主義的創業者一同共創,嘉賓包括鄉都酒業董事長李瑞琴、海優威新材料董事長李曉昱、百能資訊創始人胡聯全、震有科技創始人吳閩華。這些創業營的學員,共同證明了長期主義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在場 200 名同學聚在一起,探討自己企業能夠持續走下去那個最牛的單點,現場探索流氛圍濃厚,提升認知的力量,探索理念的力量,激發行動的力量,每個人都在創造著自己的紅利!

授課老師|混沌創辦人 李善友


熊彼特:“所謂創新,就是舊要素新組合”
“創新理論鼻祖”熊彼特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唯一因,第一因。大到國家小到企業,有且只有創新才能帶來實質性的增長、指數級的增長。什麼是創新?熊彼特說,無論你把多少輛馬車連續相加,你也換不來一輛火車。在原有的體系裡,馬車做加法永遠不會產生質變,從馬車正規化轉換到火車正規化才叫創新。用第二曲線理論來表達,就是從第一曲線的正規化轉換為第二曲線的正規化。
如何從舊正規化轉換到新正規化,從舊曲線到新曲線?創新不能飄在概念上,有沒有一個我們可以上手操作的動作?
熊彼特提出一個模型——組合創新。創新並不是從無到有地發明什麼,而是把舊的要素重新組合起來。例如,無人機剛問世時其實並不好賣,但無人機下面加了一個攝像機,就變得火了起來。增加第三個要素後,居然可以決定戰爭的走向。
創新離不開的兩位榜樣,馬斯克和喬布斯。我們會認為創新是天才的偶然想法,但喬布斯說,創新從來不是創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關聯起來,合成一個新事物。當我們停留在舊要素新組合這六個字的時候,隱含著創新是要素之間做加法。而一旦做加法,就會越來越複雜,直至這家企業到達極限點。
如果我們只侷限在一個維度上,就會像過河的卒子一樣,只能一路向前,更快、更高、更強地去卷。但是,增加一個維度的後,世界變大了。所以,組合創新不是兩個要素做加法,而是要素背後的兩個維度做乘法。


創新=一個維度✖另一個維度
我想把熊彼特的理論往前推進一步,引入一個新的概念——維度。什麼是維度?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X軸和Y軸就是維度。任何一個要素,一定執行在某個維度之上,就像我們每一個人,用最大的尺度來形容,都執行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上。創新不是兩個要素相加,而是讓兩個要素背後的維度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二維結構,一個維度乘以另一個維度。
回憶初中學的平面幾何,兩個維度必須相交,它才能變成一個二維結構。所以,重新定義“單點選穿”模型中的“單點”概念,單點不是兩個維度做加法,不是兩個要素做加法,而是兩個維度相乘。單點本身就是一個二維結構,就是一種組合創新。
把商業中所有的具象要素拋開,只看背後的兩個維度,就會發現供給和需求是兩大基本維度。其實做商業就是看見了某一個需求,然後用某一個供給,中間由產品和服務連線起來。供給和需求連在一起構成“單點”。
供給側和需求側有非常多的要素,每家公司都不一樣,不同行業也不一樣。如果在供給側只選一個要素,就是能力,能力可能是技術、資源或者人才。需求側就是場景。
當兩者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單點。單點的增長假設被驗證,就可以變為產品。

比如王興的“四縱三橫”理論。王興提出,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場景無非是資訊交流、娛樂、商務,然後分別擊穿某一個場景,用不同的技術去擊穿。
組合創新,然後產生單點,單點被擊穿之後出來的就是產品和服務。任何一個公司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華為也不例外。如果你想取勝,就必須把所有的資源聚焦在一個點進行擊穿。
查理·芒格從來不相信木桶理論,“取勝的系統都是最大化某一個單一要素和最小化其他要素上走到近乎荒謬的極端”。任正非講過的“力出一孔”“飽和攻擊”,強調的也是單一要素最大化。


如何創新?即如何單點選穿?
任何一個行業領域看到十倍速變化的時候,必將引發一次巨大的轉折點。有一個很神奇的數字,十倍速。

馬斯克強調,做任何一件事情不是10%好,而一定是十倍好、數十倍好。當普通人看見十倍速的時候,已經是整體十倍速完成的狀態。整體十倍速完成的時候已經是結果了。而其中一個要素髮生變化的時候,智者就會有判斷。只要一個關鍵要素髮生十倍速變化,整個行業、整個產業時代都會十倍速變化。差距就在一個要素十倍速變化和整體十倍速變化之間,我們稱之為顛覆式創新的欺騙區。
什麼是欺騙區?當你看到了一個單一要素就進去了,其他人會覺得你是個傻子,當所有人說你傻的時候,你自己知道你在幹什麼。這是上帝留給我們的機會視窗,基於這個認知來單點選穿。
所以,如果問企業外部有沒有正在十倍速變化的單一要素,我們依然會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個維度來追問。

創業者尤其中小創業者經常低頭幹活,但我想提醒大家要仰望星空。這個星空不用多大,比如消費者有沒有發生變化?所在行業甚至行業之外有沒有正在發生某一項技術的革命?比如當下的AI機器人。千萬不要低估AI的變化,它是真的變化了,如果我們不思考這些,它轉過來就會把我們吞噬掉。
在十倍速變化的時候,人們的認知紅利、行動紅利,本身就會構成自身最大的競爭力。第一問不要看內部,看外部。看到外部之後,大家一定要轉念。
當外部有一個要素十倍速變化後,需求側有什麼變化?我的客戶,我跟客戶之間的渠道,我的客戶使用的媒介發生了怎樣的十倍速變化?
當外部十倍速變化時,一定要重新問自己一個問題,誰是我們的真顧客?真顧客的真需求是什麼?創業者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先從我有什麼出發,實際上,大家應該反過來發現真顧客的真需求,這才是創新的發令槍。
外部十倍速變化下,在供給側一定要讓自己的哪一個能力強起來?才有可能接得住這潑天的富貴。如果你沒有自身能力,只是在需求側找一波紅利,做一個爆款,最多可以挺三個月。最後一定要回到供給側上,即自身的能力。


張一鳴的單點選穿
2007年,一個十倍速變化的要素出現在供給側,即蘋果智慧手機的出現。蘋果智慧手機出現後,全世界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張一鳴發現了這一十倍速變化要素,他發現2011年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是前三年的和。正是這一波十倍速,讓張一鳴、王興、黃崢成為了今天的新巨頭。
張一鳴有一個價值千金的洞見,他認為資訊的流動比資訊本身更重要。那時候的手機能夠支撐的資訊流只有圖文,所以,可以擊穿的一個場景就是手機裡的圖文資訊流。張一鳴深刻地理解了這件事情,資訊流才是他要的產品,而手機頁面可以無限下滑,無窮無盡的供應才是他要的東西。
供給側必須擊穿的能力是什麼?如果想讓資訊流動起來,必須開發一個新的能力——個性化推薦引擎。張一鳴在需求側發現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場景,並在供給側找到一個能力使之成為現實,個性化推薦引擎乘以圖文資訊流,將兩者合在一起,最後將這個單點選穿之後,就是今日頭條。

單點必須要擊穿,否則無用。
當時做推薦引擎的,大多數人都是在做運營方式,假推薦。但是張一鳴下決心要做真推薦。他認為,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產品就是微創新,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更不能創造價值,在任何時候他都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16年,使用者使用的媒介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圖文變成了短影片,而這一次機會張一鳴也抓住了。
2015年底,wifi和4G普及,使用者十倍速變化的需求出現。2016年,今日頭條的短影片播放總長比前一年增長了605%。今日頭條不但可以推送圖文,還可以推送影片,並且平臺有能力分析影片裡邊的關鍵詞標籤推給誰。
2017年底之前,抖音的體量很小。2017年底,同事給張一鳴說了抖音和火山這兩款APP的資料,但二者有一個區別,同事沒有彙報,但張一鳴看見了,就是留存率。抖音的留存率是另外一個APP留存率的2倍。於是張一鳴提出,如果留存率高,但現在的總額不高,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買流量。留存率高,只要買過來就會留下來。
2018年春節期間,張一鳴發了一封內部信,要求春節期間在京九線和所有影院的廣告進行全覆蓋,並將剛剛融資得到了30億美元全部投入進去,這是在遠超他人認知之上的大力出奇跡。因為短影片是對的,同時這款APP的留存率是高的,邏輯上成立,事實上必然發生。最終結果是,抖音在春節期間的DAU從3000萬衝到了7000萬。幾個月下來,不但超過了火山,也超過了快手,成為了中國第一。

透過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到簡潔模型的力量。
打仗需要認知,而認知需要模型來指導。
當我們看到十倍速變化的時候,要知道是上帝打電話給你了,請接私信,不要接公開信。這時候需求側有一個場景可以介入,去發現顧客未被滿足的真需求,從而成為創業創新的第一槍。
但是你憑什麼接?憑的還是能力。所以,一定要在某一方面下力,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要有屬於自己的真正的護城河。之後擊穿第二曲線,一個新的場景就出現了,你自身有能力讓其成為可能,合在一起成為單點。
單點選穿,就能通神。

混沌就是創業者的家,以後我們會把講臺更多地讓渡出去,從講臺變成平臺,會成為一個創新者的社群,創新者的聯盟,讓所有創業者在這裡找到主場。
當缺失行動力的時候,請大家線上聽聽課,到現場看一看,激發自己行動的力量。當大家需要有一些新的模型、新的理論學習需求的時候,歡迎大家來到這個聯盟提升一下認知力,同時也歡迎大家來到混沌來提升心力。透過理念的力量,透過所謂的Y軸的力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開啟心門,讓心和心流動起來,力與力互動起來。

我想,這就是混沌能夠帶給各位的三種力:行動力,認知力、理念力。歡迎大家每週回家,歡迎大家每天回家,歡迎大家永遠在這個家裡!
(因為篇幅限制,本文展示內容僅為混沌創新大課·景德鎮站,現場生成的20分之1,下一期我們將會帶了4位混沌企業家同學穿越週期的案例,還有現場200位創業者的生成式實戰白皮書。 )

想要完整體驗,請報名參加混沌共學場。

【下週線下大課預告】
2024 年 11 月 16 日(下週六),混沌創新大課《品牌價值VS短期流量:流量焦慮時代如何實現“品效合一”的新營銷?》來到了上海,歡迎掃碼報名,我們一起直面創業真問題!限定席位,搶先定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