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就國際學生禁招令起訴特朗普政府“違憲報復” 聯邦法官叫停政府舉措
據美國中文網報道,哈佛大學週五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並緊急請求法院介入,以阻止一項可能重創其國際學生招生的指令。
不到24小時前,國土安全部長諾姆 (Kristi Noem) 宣佈,已撤銷對該校“學生和交流訪問者專案”(SEVIS) 的認證,理由是這所私立學校據稱容忍校園裡“反美、支援恐怖主義的煽動者”。

此舉意味著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能力被即刻中止。
週五中午,應哈佛大學的要求,波士頓的聯邦地區法官巴勒斯(Allison Burroughs)迅速採取行動,阻止國土安全部的撤銷令在法庭聽證會之前生效。
巴勒斯在一項命令中表示,哈佛大學已經表明,除非批准禁令,否則“在有機會聽取各方意見之前,它將受到直接和不可彌補的傷害。”
法官寫道:“因此,在聽證會之前,透過禁令維持現狀是合理的。

週五早些時候,哈佛大學校長加伯 (Alan M. Garber) 在致哈佛社群的信中對川普政府的做法予以強烈譴責,他寫道:“我們譴責這種非法且毫無根據的行為”,並稱該決定“不僅危及哈佛數千名學生和學者的未來,也向全國各地的來美追求教育和夢想的高校學生與學者發出了令人警惕的訊號。”
最新訴訟中,哈佛大學指控川普政府此舉是“公然報復校方行使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即自主決定治理架構、課程設定及師生‘意識形態’的權利”。

訴狀中措辭嚴厲地指出:“政府僅憑一紙令下,就試圖抹去哈佛四分之一的學生群體——這些國際學生對哈佛及其使命做出了重大貢獻。沒有國際學生,哈佛將不再是哈佛。”
諾姆此前表示,她的最新行動是對哈佛未能遵守政府在4月16日發出的一系列記錄要求的回應。據稱,這些要求包括提供可追溯至五年前的抗議活動記錄,如不當行為的錄影帶以及涉及國際學生的紀律處分記錄。
哈佛則在訴訟中指出,他們已配合完成政府要求,包括就其反猶太主義的指責提交了說明信,還提供了數千名國際學生的詳細資訊。但國土安全部5月22日單方面認定其回應“不充分”,既未說明具體原因,也未引用任何違反的法規條款。

訴訟特別指出,總統川普曾在其社交媒體平臺Truth Social上釋出的針對哈佛的攻擊性言論,可作為政府存在政治報復動機的佐證。
面對最新訴訟,白宮發言人傑克遜 (Abigail Jackson)表示:“如果哈佛大學真的如此在乎清除校園中反美、反猶太、親恐怖主義煽動者的禍害,他們一開始就不會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哈佛大學應該將時間和資源投入到創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上,而不是提起這些無聊的訴訟。”
這已是哈佛大學幾周內第二次將聯邦政府告上法庭,凸顯了雙方矛盾的持續激化。川普政府的一個反猶工作組指責該校存在反以色列偏見,並於4月11日致信哈佛,要求其遵守包括聘請外部意識形態監督員、禁止“對美國價值觀懷有敵意”的國際學生入學等一系列指令。

自此之後,政府凍結了與哈佛相關的近30億美元合同和研究經費。與此同時,一項旨在增加大學捐贈基金稅收的提案也正在國會審議,如果獲得透過,可能會使哈佛大學每年損失高達8.5億美元。
作為回應,校長加伯在4月15日代表哈佛大學提起了第一次訴訟,此案的法庭辯論定於7月進行。
學術界對川普政府週四的舉動普遍感到震驚。麻省理工學院 (MIT) 院長科恩布魯斯 (Sally Kornbluth, President of MIT) 在一份宣告中稱,這是一個“嚴峻的時刻”。

她在週四晚間致校園社群的郵件中寫道:“我懷著難以置信的心情寫這封信。聯邦政府今天採取的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行動,對美國的卓越、開放和創造力是毀滅性的打擊。”
據統計,哈佛大學目前約有6800名國際學生,佔其學生總數的27%左右,其中華人學生佔20%。最新指令不僅可能影響在讀學生的學業,他們或需尋找其他學校,也將波及即將在秋季入學的哈佛新生。

點選閱讀原文下載華人168app
HU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