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做選擇正變得困難,好像怎麼選都不對,難以通往安穩寬闊的目的。眼下,一些不知道怎麼選的年輕人,開始主動把決定權交給父母。
選擇困難,交給父母
上個月我堂哥的孩子百日宴,我媽讓我隨份子,我怕送錯金額失了禮節,就讓我媽幫我決定了。她覺得合適的肯定不會錯。
Jolene
在大學宿舍突然肚子疼得直不起腰,去看社群醫院,醫生說我可能患了盲腸炎,讓我喊家長到學校,最好立刻去附近三甲醫院檢查、做手術。
我一聽,這麼嚴重嗎,要把家長從外地叫過來。而且做手術可是大事,要把盲腸拿掉,開弓沒有回頭箭,盲腸一割不復還。我不知道要不要聽醫生的去醫院割盲腸,就給我媽發微信,說我肚子疼,醫生說讓我去醫院割盲腸,我覺得沒必要,又怕我不懂醫學不聽醫生的話更嚴重,讓她替我選對此該怎麼辦。
我媽是醫護人員,她讓我問醫生,不手術先吃藥有方法嗎。我原話複述給社群醫院的大夫,大夫說,先給你開點消炎藥,明天還疼就得去大醫院了。
我吃了藥,第二天肚子就不疼了。可能社群醫院條件有限,醫生也是保險起見吧,不過因為當時讓我媽替我選,所以現在我還是有盲腸的人。
烏魚子犟
我會把無所謂的、可1可2的選擇交給父母。比如今天的午餐吃什麼。
金城武
我不喜歡逛街買衣服。最近,我讓我媽週末逛街時順便幫我看兩件衣服,買好後寄給我。對我來說,這麼做省事,省時間。
步履不停
工作了幾年之後,身邊的好朋友一個兩個突然都在工作之餘考研、讀研,我擔心以後沒有碩士學歷會不會落後於人被淘汰,或者跟不上朋友的水平,又擔心貿然去“讀書”會浪費時間,畢竟我是因為別人去讀,我才開始動心起念。怎麼選,好像都不對。
我怕選不好,於是讓我媽決定我要不要暫停打工,去考研。結果我媽一聽,我竟然突然有了讀研的志向,當即就說讓我放心去考,如果工作和備考不能夠兼顧,她和我爸包我的房租和每個月幾千塊的生活費。最重要的是,她覺得我這個階段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知識、投資頭腦。
我想了幾天,開始擔心讀書的結果也不確定,而我是隨大流想考研並不一定會真的自得其樂。就又跑去讓我媽替我決定,要不要放棄考研。
我媽說:那就不考了,工作做著舒心有幹勁,也能拼出一片天。而且我本來就討厭背書,相信實踐,我的未來可能不在高校裡。我媽又替我做了選擇。那之後,我繼續在職場升級打怪,這兩年學歷沒上去,但把收入搞上去了。
其實選擇的結果好不好,充滿隨機。我知道我就是懶得去仔細計算不同選擇背後的機率,怕算到頭了都不如生活變化快,有一種窮努力的挫敗感。交給我媽選,更重要是聽聽她對不同選擇的理解。
理理不玩網際網路
買房的事我想讓爸媽來參謀,因為我人在外地,他們總有時間去了解行情。
但他們知道我暫時不結婚這件事後,就對買房毫無興趣,不想出錢,也就不願去看。我想根源是沒有錢,或者是不想給我花錢了。
阿耶
我讓爸媽替我決定戀愛的事,因為父母不同意的,我就沒法兒談。第二件事,就是就業的城市。父母讓我留北京,我就留在北京了。還有些生活上的小事,比如被子要不要拆洗什麼的,我會問我媽。
小陳
初戀劈腿甩了我,我特別傷心,問我爸要不要努力去挽回他。
我爸說:就他那長相,有啥好挽回的。
晨星
我讓我爸幫我選工作。
在2021年12月的時候,我已經能清楚地意識到,我的第二次考研已經完全沒有希望了。自己試著投了幾次工作招聘,無果,焦慮煩躁又覺得不能停下,於是向父母攤牌,決定先找個班上。他們不太想接受我沒考好的事實,但在我的請求之下認為我先找工作也可以。於是,在某一個縣城組織的招聘會上,我的父親幫我帶回了幾張粉紅色的招聘紙。我沒有什麼意見,我只想趕緊逃離父母暗地裡滲透出來的失望。
電話聯絡後,我爸開車一個多小時,帶著我去到了一個化工廠公司面試。化工廠崗位有明確的專業限制,我學的專業對口幾乎完全沒有壓力,加上我只要求在工廠住宿,面試很順利的通過了,我帶著自己喜歡的同人本和被子,自此開始了兩年多的工廠生涯。
失敗後對自己的厭惡,加上想象中未來生活的幻滅,讓我覺得只要有份工作能夠逃離當時的生活就好,而且在自己的選擇都失效的情況下,我已沒有勇氣面對自己,乖順地聽從也不失為一種坦途,但煩惱從來不會因為順從就消失,它只是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
如今我工作兩年多,工作穩定,氛圍融洽,像是進入了一個研學班,研究各類法律法規標準,然後根據這些要求進行編寫檔案、開展活動;也開始享受平淡的縣城生活,縣城很小,大家互相認識,出門打車,百分之五十的師傅是公司以前的員工,剩餘百分之五十一定有親戚在我們公司工作,這裡沒有大型商場,只有兩個大型超市,兩家電影院,還有一家能把骨頭接反的縣醫院。
但為我做決定的父母逐漸覺得這樣混吃等死著實沒有前途,他們接受不了我真的開始愛上了縣城,其實好像只是我短暫地聽了一下父母的話,他們給了我個選擇,而我接下了這個選擇,現在他們開始催婚,嘗試幫我安排新工作,以此來有時間考公考編。我曾透過和父母吵架,住在宿舍長時間不回家來逃避這些壓力,成效一般。
讓父母做決定是一條父母掌控下沒有剎車的下坡路,停不了,也沒有人會想讓你停下,只能接受加速向前衝,直到你真的決定毀掉這段關係,撕破臉皮,大吵一架,然後真正意義上的離家出走。
forestzhao

圖 | 我工廠門口的夕陽
父母決定,然後呢
年前,我爸這個老股民讓我嘗試投資股票,我覺得我怎麼挑都會虧錢,就讓我爸幫我選了只股票。我是這麼想的:我選錯了肯定會責怪自己、懊悔不已,不如讓我爸選,他有經驗,就算錯了我也不會有很大精神壓力。
節後,他選的那隻股票賺了幾萬塊。
Rain
我媽讓我學車,我就讓她幫我選駕校。她選了她之前自己學的那家,說是離得很近,還有優惠。
結果這個駕校不能在近處學了,只能跑到比較遠的練車場。交完錢後,我只上了兩天理論網課,很快又去了外地工作,學車這事就擱置了。
之後我爸媽反覆唸叨,說我浪費了幾千塊錢,讓我趕緊抽時間去把車學了。我本來對開車沒有那麼感冒,也覺得自己幾年內都不需要買車,動力不足,總是覺得有更重要的事想幹,加上太遠,其實不願去練車場。
一時接受了他們的安排,但沒法繼續執行下去,就成了更大的負擔。
紅豆薏米
我把高考填志願的抉擇交給了父母,讀父母挑選的土木專業。我畢業之前,地產業還表露出欣欣向榮的跡象。但等到兩年前,我開始秋招找工作,新聞裡地產公司暴雷的訊息屢見不鮮,很多民營地產公司不僅不再招人,還開始裁員,我去面試時也經常碰壁失敗。
接連的失利,讓我很難再相信可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那時候家裡隔兩天就發訊息來問我工作找得怎麼樣,讓我倍感壓力。有一次,我正奔波在面試的路上,十分焦慮和疲憊,看到家人的催促,心裡更加煩躁。我告訴他們:還沒出結果,出了結果會告訴他們的。可能語氣重了一些,父母就說我不知好歹。之後,他們繼續像我求學時做的那樣,為我出謀劃策:“央企有保障”,讓我在央國企好好打拼,去搞技術、把職稱提升上去。
幾經磨難,我還是得到了一些工作邀約。最終也是按照父母的要求,簽下了離家最近的一個公司,儘管知道那裡天天加班,我不喜歡。好在這份工作專業對口,收入也湊合。
本以為故事會稍稍告一個段落,但現在,連續幾十天無休,每晚12點下班的我,無比悔恨當初把選工作、志願的決定交給父母。以至於現在我不想和父母聯絡,不想溝通,也不想回家。好像是在懲罰他們,也像是在懲罰自己。
Coziar
我曾經讓父母為我選伴侶,是出於安全感和節省時間、精力等成本的考慮。
當時,我感覺靠自己很難找到物件。
我的工作社交面窄,身邊的異性少。在大城市,因為出行、聚會的成本高,靠社交尋找伴侶的成本也水漲船高。當然,我可以靠一些相親活動去認識異性,不過可以幫忙介紹優質的異性的相親中介,要收取高昂的會費。
我覺得相處過程中付出的精力成本也很高。如果靠自己找物件,對方的房子、車子、存款等很多資訊都需要我自己打聽。
相比之下,父母幫我挑選物件,資訊都會提前幫忙篩選好。我也相信,經過父母介紹的物件,對方如果想分手、背叛或者做其它出格的事,考慮到我父母作為中間人,也不會太出格。我自己找的話,就擔心碰到對方做出無下限的行為。
更何況,自己找物件,我還要承擔父母會反對這段關係的風險。我上一段自由戀愛,就由於父母強烈反對終止。當時的男友是體制外,工作也是大家不看好的影視製片。分手之後,父母給我介紹了一位體制內的公務員。這次介紹剛好在我和前男友分手後,想著試試父母選的人到底怎麼樣,就接受了。
戀愛過程中,我認真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相處,但結果也不如意。我被斷崖式分手了。經過這件事,我又轉變了想法,覺得父母介紹的人,就算大框架不出錯,但具體的人品他們也無法保證,究竟是否合適,還是得靠自己相處。
小Z
我想感謝父母接過了決定權,打撈了當時無知的我。
第一次高考,我只能上大專,當時我覺得,只要有學上就好。暑假玩了一段時間,父母帶我去復讀機構,因為不想復讀,我和他們吵了好幾次架,也很多次聽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說我。
後來,聽說其他同學去了好的大學,我感覺到失落,覺得如果未來都是這樣不如別人,那麼再讀一年書好像也無妨。
於是,我接受了爸媽的決定,讓他們替我挑選復讀學校,跟他們說,我就復讀這一年,結果是好是壞也就這樣了。我還記得,當我告知他們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當時我覺得她真可笑,這有什麼好哭的?
第二年高考,我漲了200多分,從大專變成了二本。365個日日夜夜,我認識了不同的朋友,接觸了不同的世界,並且因此遇到了愛人。如果沒有復讀,我的人生軌跡絕不是現在的樣子。
現在想來,真的要感謝父母,感謝他們沒有放棄我,逼著我去復讀,我才有今天。
北馬
結果自負
把決定權交給他人,最終要承擔結果的還是我自己。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選擇、自己承擔。
高中畢業後,我在沒有見過填志願網站的情況下上了大學。高考那年,因為身體原因,我考前3、4個月沒有上學,高考成績剛過一本線。身邊的同學基本都是能上985、211的水平,加上當時對於社會沒有清晰的認知,所以我害怕面對自己的分數,害怕做選擇。
於是,如何填報志願這個決定交給了我的父母。後來,我去了一所雙非財經類院校讀新聞傳播專業。學校對於新傳的學科建設不好,給不了學生好的資源,入學後,執著於學歷的我,依然會在意,我們沒辦法像同校金融系的學生一樣,保研到985學校。
曾經我一直追求的意義好像只有把書讀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開始學著認識自己的能力,主動清晰規劃自己的人生。我體會到,當時讓父母做選擇,現在還是要自己選一次。
雖然遺憾於學校給不了好的資源,但我喜歡我讀的傳媒行業,透過三年的學習,我個人覺得這個專業需要在課堂獲得的知識已經學到了頭,所以去實習,打算畢業後直接工作,到社會上“遭一些毒打”。雖然父母希望我考研,但這次我決定不再聽從他們的意見,就算真的又想回頭來唸書,我可以三五年後再出國深造一下。
曾經,我太缺乏為選擇負責的勇氣所以沒有做選擇。可父母幫我決定後,我依然要為當年那個選擇承擔後果,人生也不會因為別人幫我做決定就變好。現在,我有時候依然會害怕做選擇,但我會逼著自己嘗試去選擇,因為我懂得了一件事——人生是自己的,我害怕做選擇有時候只是因為我把選擇失敗的結果災難化了,其實承擔後果也沒有那麼可怕。
說夢話的小島

圖 | 透過閱讀認知自我和社會
我從小聽話。相親前我曾覺得對方有錢、人品好就行,嘗試了三次與父母選擇的人交往後,我發現相親更多的是在等價交換,父母選擇的物件門當戶對,以後的生活質量和習慣更有保障,但是遇不到自己喜歡、有感覺的人,總覺得相處變成了趕鴨子上架。
以及,接受了相親的決定之後,周圍的人就會一直說對方怎麼怎麼好,好像我不嫁就是天大的錯,不點頭就是罪。有段時間,我感覺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外人,被父母著急忙慌地推出去,去走入一段有利於我家的婚姻。聽父母的決定相親三次,我第一次感覺到家人不是站在我這邊的。
後來,我自己遇到了一個人,他喜歡最原始的我,無論我怎麼擰巴,怎麼推開他,他都一直在我身邊,對我很好,和我的相親物件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感到喜不喜歡區別真的很大。相比之下,在父母那裡見到互相喜歡的,真的好難。
有點子古怪
我聽母親的決定,是一種“躺平”了的選擇。
從小時候買東西起,我生活中的小事和大事聽母親的意見。我的父母看似開明,但心裡會有自己預設的答案,希望我把他們預設的答案說出來,如果和他們預設不一樣,就會想方設法說服我說出那個答案。最終,在一些父母讓我“自己挑”的決定裡,我還是我買了自己不那麼喜歡的衣服,吃了自己不那麼喜歡的東西。
時間久了,人家問我喜歡什麼,我好像什麼都行。
CC
聽爸媽的,去“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成家,選擇大電視、洗衣機、小轎車、鐳射音響、電動開罐器,選擇健康、低膽固醇、牙醫保險,選擇貸款、買房,選擇休閒服、行李箱、西裝三件套,選擇看體育節目、生孩子、公園散步、朝九晚五、打高爾夫、洗車子、穿運動衫、歡度佳節、領養老金、通下水道,安居樂業,一直向前看,直至生命盡頭”。
黑眼圈很重
自我小時候開始,買房就是很多中國成年人的大事。而我把這件事交給我媽。要不要買房、在哪裡買房、花多少錢買,種種的問題,我都交給了我媽決定。
從心態上講,我覺得背房貸太苦,沒有這個苦能活得自由自在。但逐漸接近30歲那幾年,我也會擔心,如果我不按照社會時鐘去做,買房、置業,會不會老來後悔呢?這時候,我就發現自己的知識不夠用,又害怕貿然做的判斷,會把我的人生帶入讓我後悔的境地。
不想亂做決定,又希望以後順遂,到底怎麼選,我很猶豫。於是當我媽提醒我考慮買房的時候,我決定交給我媽來選,她怎麼選,我怎麼活。於是,我跟我媽說,不如由她來看房、考察市場。我想,在看我媽決策的過程中,我也可以試著去學習她思考這方面問題的方式,在依賴中學習。
其實我知道,在我決定把這件人生大事交給我媽決定的時候,我也等於就此事做了決定,並不能就此置身事外。所以,我也做好了準備,承擔我媽的決定給我人生帶來的結果——正因為我是這麼考慮的,所以選擇我媽也是我考量的結果,她是靠譜的人選,此前,家裡買房也是我媽決定,她眼光不錯,曾經入手的時間點也選得很好。
在跟著我媽瞭解買房行情的過程中,我發現買房這個決策,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確實是一件過分複雜的事情,需要考慮需求,也要考慮日後的回報。我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量力而行,把這個決策交給她,應該是我在買房這件事上最準確的一個決定。
看到去年年中,我媽突然跟我說,或者買房這件事先擱置一下,等過了這兩年,再看看有沒有更低的價位入手的機會。如今看來,這個決策還挺準確的。
湯圓崽
– END –
策劃 | 塗姝雲
編輯 | 溫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