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搞錢”成為打工人生活的主要目的,能存到多少錢,就成了衡量過去一年成果的硬指標。
錢越來越難賺了。這一年,存錢還是一件容易的事嗎?我們為攢錢付出了哪些努力?在社交媒體上,“存夠xx就退休”的口號屢見不鮮,但究竟要有多少錢,我們才能真正滿足,擁有安全感呢?
我們找到了幾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人。有人還在上大學,透過研究比特幣,飛速賺到一大桶金。也有人是剛工作的程式設計師,靠AI創業月入上萬。除了最新興的賺錢賽道,還有人選擇從節儉入手,透過降低物慾、極簡生活來節省開支。有人存下了一年的全部工資,有人工作日在銀行上班,休息日還去餐廳做兼職。還有人透過保守理財、收房租來獲得額外的經濟收益。
薅羊毛、做副業、瘋狂兼職、投資理財,收穫到的快樂遠不止是金錢本身。每一筆辛辛苦苦存下的錢,都是在為看得到的明天,增添一份底氣。
文 | 謝紫怡 陳婧瑄
編輯 | Yang
運營 | 小二郎

有了副業,我敢直接懟領導

主業程式設計師,副業做AI,一年存60多萬元
我是2022年畢業的,學的是軟體工程。大四時,我就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實習工資1萬元一個月,後來我直接轉正,工資有1萬8。2024年6月,我又跳到另外一家公司當程式設計師,工資漲到了2萬2。
工資是我收入的一部分,本職工作之外,我還搗鼓了一個新賽道——透過AI來掙錢。
我做了一個AI網站,專門幫一些“小白”寫網文、寫論文。如果要寫一篇論文,直接輸入標題和要求,大概等20分鐘,這個網站就可以一口氣給你寫2萬字。它是充值形式的,寫一篇論文是20塊錢。至於網文,一般是輸入創作設想,它能直接寫出500-700字的段落,相應的充值是5塊錢30次,15塊錢100次這樣。

▲ 圖 / 視覺中國
我是機緣巧合一步一步走上這條路的。有次玩劇本殺,一個大哥聊天的時候說,AI剛出來,可以用它寫東西,這給我了一個靈感。後來我在社交媒體平臺,看到一些年輕的情侶,喜歡給自己的物件講睡前故事。結合起來,到2023年10月左右,我利用訓練的AI,專門寫那種哄睡的故事。1000字的睡前童話,對AI來說是小菜一碟。我的賬號每天更新,很快就吸引到了1萬粉絲。
我簽了個MCN公司幫忙接廣告,一個廣告300塊錢,我能拿210塊。商務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掙個兩三千。最近流量不是特別好,我又很忙,就把這個號交給女朋友幫忙打理了。
就是在用AI寫故事的時候,有天一個朋友找我,說他有個寫小說的AI網站,讓我幫忙推廣,可以分我兩成利潤。我看他的網站做得很一般,我自己也能做,就這樣開始了。
小時候我喜歡看《斗羅大陸》《鬥破蒼穹》,知道那些網文的套路是怎麼產生的,所以在訓練AI的時候,我會告訴它很多重要的提示詞。網文有男頻、女頻,男頻又分為玄幻文、異世界文、竹馬文等各種型別。70%的網文都是套路文,只要掌握這個套路,把套路公式化,這種公式就能生成相應的文章。
為了給我的網站打廣告,我潛進了各種各樣的作者群。我有20多個QQ號,每天都在假裝推自己寫的東西,那些作者們知道了這個網址,真的會有很多人往裡面充值。至於寫論文,我就讓認識的學弟學妹幫我推廣,到畢業季,很多畢業生都找上門了。
別的AI網站,寫一篇論文大概是100塊錢,但我的只要20塊。因為它只是完成基本的要求,肯定也要自己改改。便宜是我的競爭優勢。靠這個網站,最高峰的時候,一個月能掙七八萬,冷清的時候也差不多幾千塊錢。2024年年底,充值的人沒有那麼多,我也沒什麼時間管理,就暫時先把網站關了。
畢竟,除了寫論文的學生,那些網文寫手,都很難成為持久使用者——很多人頂多寫一個月就不用了,或者乾脆轉行了。因為寫網文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兼職,更何況那種大神級的作者,基本上不會用AI網站。
靠副業賺到了錢,回到主業,我也有了“整頓職場”的底氣。領導如果說我,我會直接回懟,我不怕他,大不了不幹了。但凡我有個房貸、車貸都不敢這樣。有時候我也會主動加班,但如果加班太過分了,我也會罵。
我現在還年輕,再工作幾年,就可以全身心回家創業了。我打算繼續往AI這個方向走。它幾乎沒有太多成本,一個人就能幹很多活。趕上這一波AI的風口,是我運氣的一部分,當然,我也還要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和履歷。

▲ 電視劇《凡人歌》。

高中時就堅信囤比特幣一定會漲價

大學生,炒幣,資產累積到38萬
我喜歡研究賺錢的路子。
2020年末,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準備買配件組裝電腦,發現顯示卡漲價的原因是和一種虛擬數字貨幣有關,那時候第一次瞭解到了比特幣。當時,我一有閒工夫就開始做研究,看影片、讀文獻、加群,計算它的收益和回本週期,分析底層執行邏輯,得出的結論是:囤比特幣一定能漲。我就向父母借了5萬塊錢。

▲ 電視劇《繁花》。
一開始,他們聽到虛擬貨幣,覺得一頭霧水。我認真做了個PPT,列出其中涵蓋的收益、風險和一些要避免踩的坑,成功說服了他們。我爸以前炒過股,虧了不少錢,但他也不害怕我虧,給我傳授失敗經驗,照他們的話說,“虧了就是花5萬買個經驗,但這個經驗很重要”。
我們家是做生意的,父母年輕時趕上創業潮,在深圳一路打拼、紮根了下來。我從小耳濡目染,初中嘗試在閒魚開店鋪,賺了人生第一桶金——幾千塊錢。從那時起,我開始對賺錢這件事感興趣。等到了解比特幣後,就開始研究它的走勢規律,每三年收益減半,一年半後又會重回高峰,從而分析出2022年是買入的最低點,2025年5-6月是出售最高點。
就這樣,2022年8月,我把父母借給我的5萬塊錢,加上平常攢的錢,一共7萬元,以持有為目的,全部用來投資了比特幣。沒想到,買完過了兩三個月,價格就腰斬了,7萬本金只剩下3萬5。當時有些懷疑自己的判斷,但還是堅信會漲起來,我又補了5000塊錢的倉,反正放著不動,便沒再盯著看。
一年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從1萬5的價位漲到了4萬元,這時候我的賬戶已經賺了一倍不止,從7萬漲到了16萬。身邊有人聽說我賺了這麼多,開始跟風買入,結果價格半年都處於橫盤狀態,直到24年2月上升至6萬元,10月份價格最高達到10萬元,這期間,我的賬戶從16萬元持續漲到了32萬元。
可我身邊的同學基本都虧了,價格稍微一跌他們就賣掉,漲了又買,反覆被收割。我不抱著賭博的心態,看到賬戶上漲的數字挺平靜的,符合我先前的預期。
上了大學,只要每個月有閒錢,我就會往賬戶繼續加幾千塊。2024年,我總共加了五六萬。賬戶最高達到過40多萬,後來又回落到35萬,現在達到了38萬。價格漲跌起起伏伏,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 賬戶裡的數字起起伏伏。圖 / 講述者提供
我一直有個堅定的目標,2025年年中賬戶能達到120萬,到時我趁高價賣掉,拿出八九十萬繼續低點投,高價賣,直到賬戶上有兩三千萬,我就可以提前退休,找個專門理財的,靠7%左右的利息生活。
我目前在外地讀大學,自己租房住,點外賣,和朋友旅遊,一個月得花七八千,後來為了控制消費,除去基本開銷,我會把80%的錢放進比特幣的賬戶,每個月只留1000塊吃飯。我不是一個物慾高的人,褲子還是高中買的,一雙鞋穿個兩三年也沒問題。我也不用買房,最多買輛代步的車,日常夠用就好。
在我心裡有個衡量標準,凡事得講投資回報比,才值得花時間去幹,所以我更願意把錢投入感興趣的領域,賺了很開心,虧了也認栽。
我始終覺得,錢不是攢出來的,攢的只是啟動資金,想賺到百萬千萬,得靠投資。而真正可能賺到錢的投資,首先得足夠相信它。

工作日是銀行職員,週末是餐廳服務員

瘋狂做兼職,一年攢40萬
2024年,我攢了大概40萬。
開源和節流,是刻在我骨子裡的習慣。我是哈爾濱人,父母經歷過下崗潮,後來下海經商,又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算是見證了父輩那一代人掙錢的辛苦。家裡最困難的那兩三年,全家人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就100塊錢。
沒有人會像我這樣把攢錢發揮到極致了。我每天從睜眼第一件事到閉眼,都在“薅羊毛”的過程中。我熟練掌握市面上幾乎所有“薅羊毛”的軟體,關注各大金融理財App的活動,積極參與各種App的打卡簽到、領紅包活動,大眾點評的霸王餐我也會爭取。

▲ 電影《末路狂花錢》。
我不允許自己虧一分錢。2024年,我還要回來了之前的一筆P2P爆雷的錢。只要我的損失不存在人為故意,我一定想方設法拿回來,我願意去報案和折騰,因為那是我的血汗錢。
節省是一方面,開拓渠道賺錢更重要。也許會有些難以想象,我作為一個在金融街工作,穿著西裝襯衣的銀行職員,一到週末,會輾轉在北京、哈爾濱的餐廳當服務員。
各種兼職我都樂意做。我是透過勞務派遣公司給我派崗位,端盤子只是其中一種,一天大概300塊錢。同樣的價格,我還做過推銷房子的電話銷售、遊樂場的保安。混臉熟了以後,大家覺得我可靠、語言能力也不錯,還會推薦我去做活動的招待、引領,一天有500塊錢。
除了體力型兼職,我也做腦力活兒。前年,朋友的經紀公司不景氣,改成線上辦公。從那年4月到現在,我就幫朋友做獵頭,可以提點佣金。我確實有一些人脈資源,在國外留學時就開始做代購,已經做了10年。別人給一張購物清單,我就把它扔給各地的買手幫忙採購回來,相當於我能掙5%-10%的中間費。
我確實屬於那種精力旺盛,也比較能折騰的型別。我經常會跟六七十歲的老人一起去做代排。在北京的大學城,或者美術館舉行什麼活動,排隊三四個小時能給100塊錢。半個月以前,國家會議中心有一個很大的展,我排了三天,掙了六七百。在現場參加遊戲,又獲得了很多盲盒,轉手把這盲盒在閒魚上一賣,差價又掙了好幾百。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掙錢方法的價效比很低。但對於我來講,我能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樂趣。比如排盲盒的時候,我就能掌握很多新的市場資訊,看到遠方的時機。我覺得現在98後們的消費需求已經不僅限於吃喝了,而是類似像文創、手辦、極限旅遊這種新事物。我不想被新潮的社會淘汰。
還有一點很讓我感慨。那次排隊三四天,正好是北京比較冷的時候。很多老年人住通州,他們凌晨6點就起床,要倒好幾次公交、地鐵才能過來。他們的子女是北漂一代,還在辛苦打工還貸款,所以做父母的也想出點力。凡是做我這種兼職的,都是掙的辛苦錢。

▲ 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
我攢錢是因為沒有安全感。骨子裡邊很節儉,走過低谷之後,這種節儉變成了極簡。我覺得內心的充盈比外在的東西,要更實際一些。在藍色港灣、三里屯的高檔餐廳做服務員時,我還打掃過馬桶,清洗男士的小便池,體會過不同職業的艱辛後,我覺得自己變得很強大。以後作為食客,也知道應該以什麼態度對待服務者。
到底要攢多少錢才合適?不同的城市會有各自的貨幣。“東北幣”就比較便宜,我在北京的食堂吃一份豆腐腦和燒餅,要8塊錢,但是回哈爾濱只要2塊5毛錢。也許,等我攢夠一筆錢,會回哈爾濱生活。我很早就在那邊買了房,買的都是小戶型,現在把它們租出去做民宿、做辦公室,一個月可以收到三四千元的租金。
我的感受是,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是一種純粹的快樂。它並不是來源於別人對我崗位的認可,而是自己透過努力,收穫成果的滿足感。

連外灘的高檔餐廳都推出窮鬼套餐了

害怕被裁員的車企職工,一年存了70萬
我是上海人,在上海一家車企工作。
整個製造業都不太景氣,大家都在降本,日子很難過。我所在的負責質量的部門,收縮到只剩1/3的規模。未來還會繼續緊縮,我既害怕中年被裁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想快點收到通知,直接拿到賠償走人。就這樣,陷入到了一種焦慮、矛盾又懸浮的狀態中。
我希望把手上的錢握牢。以前我非常激進,做過風險很大的投資,結果慘不忍睹,虧了300萬,基本上就血本無歸了。有了那個事情以後,凡是理財必須得穩妥。
2024年的黃金漲得非常快。我是2023年年底買入的,當時是400多元一克。沒想到金價一路上漲,最高時到了600多元一克。看到它漲得太瘋狂,所以在2024年10月底,我把大部分黃金都拋掉了,雖然沒有碰到那個峰值,但過去一年我靠黃金,還是賺了本金的近三成。

▲ 2024年,金價一路飆升。圖 / 視覺中國
現在的通脹水平相對平穩,想要追求資產的增值,反而是一種風險,所以,我把大部分錢都用來買債券基金,大撒網買了一些中長期的利率債,年化約能有5%。我還拿出少部分錢進行了科技類基金的定投,但我眼光不好,選的兩個基金表現不理想,連大盤1/5都沒能超越。但好在是定投,國慶那波市場回暖,我及時賣出,最終實現了15%的年化收益,我也很知足了。
我不是那種消費主義的人,平時開銷最多就是吃飯,週末在外面吃會比較多。過去一年,我明顯感覺到商場變得冷淡了。以前排隊好幾個小時才能吃的地方,現在靠消費券刺激,也沒有那種熱鬧了。大家對價格變得很敏感,外灘一家人均上千的高檔飯店,原來我們都吃不起,現在也自降身份,推出了四五百的窮鬼套餐。
房價也是。除了中心地段比較保值,越接近郊區降得越厲害。原來我在上海偏遠的地方投資了一個房子,租金好幾年都一直是漲的。從去年開始,不降幾百塊錢,完全租不出去。
一個非常殘酷的事情是,中年人是非常容易被淘汰的一群人。大家在傳統行業待了那麼久,又沒有更新技能,如果換工作,就面臨薪資大幅下降的風險。我有個前同事出去後,原來平均月薪是三萬元,現在只能找兩萬以下,週六也要上班的工作。還有更多人大半年都找不到工作,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以前,我還幻想在45歲之前,攢夠1000萬就退休,過上一種徹底自由的生活。現在,我意識到那是一個不現實的目標,我只能踏踏實實繼續工作。面對不確定性,我只希望能穩健地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確保自己和家人能夠安穩平和。

▲ 踏實工作,希望能保持現有生活水平。圖 / 講述者提供

“同事說我是把錢縫在肉裡的人”

新疆某事業單位員工,年薪5萬全部存下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4年,我存錢的目標是,攢到100萬就退休。
對我來說,攢錢的主要方法是不花錢。我在新疆石河子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年薪大概5萬多元,去年,我把所有的工資都存了下來。因為住在家裡,吃和住都不用花錢。從家走路到單位,只要5分鐘,如果騎電動車去,還有給工作人員免費使用的充電樁。這個城市不大,基本上到哪都能用上電動車,所以交通也不用花錢。
電動車的輪胎經常要打氣,90塊錢的電動車空氣泵,是我2024年最大的一筆開銷。
在生活方面,我不買新衣服,也不化妝,剪頭髮也是自己來。塗點面霜和防曬就能出門,包括洗臉、洗澡,我也都用很便宜的香皂。所有東西的使用壽命都很長,我的手機用了7年,電腦用了9年。現有的兩個手機卡,一個月租免費,另一個的月租只要5塊錢。
每個月一發工資,我會立馬把錢“存”下來,去做最保守的理財。為了低風險和收益穩定,我不買股票,而是配置了少部分行業板塊的基金,剩下大部分都買了債券基金。如果要用的話,這些錢都能取出來一點。不管市場行情怎麼波動,年化收益也有5%。

▲ 近幾年,年輕人非常關注各大銀行的存款利率。圖 / 視覺中國
因為是普通家庭出身,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存錢了。我做過一些線上兼職,嘗試寫網文,或者幫店鋪刷單,一天可以掙50塊錢。這幾年,我也在閒魚上面賣閒置,總共賺了三四千左右。
直到現在,我完全過上了低慾望生活。下班之後,我很少安排額外的活動,也不怎麼社交,那些要花錢的活動我都不去。2024年年底,我休了年假,去上海玩了幾天,但旅遊的花費是媽媽請的。
很多人都覺得我這樣很極端,一位同事說,我是那種把錢都縫進肉裡的人。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沒錯,事實上,我是可以在省錢中體會到快樂的。我覺得只要存到一部分錢,至少以後工作不開心,可以有那種想走就走的底氣。
按現在的攢錢速度,如果攢到100萬,差不多得到我44歲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看漫畫,以前買的好多堆在家裡,都沒來得及看。如果有一天真的不用上班了,我肯定會一本一本好好把它們看完。

▲ 攢夠錢不上班以後,可以看很多喜歡的漫畫。圖 / 講述者提供
(本文為今日頭條“頭條深一度”合作稿件)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