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如何影響中國醫藥?

蛇舞四時新,蛇年第一爆來自DeepSeek。
1月20日,杭州初創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釋出了DeepSeek-R1,這是一種部分開源的“推理”模型,能夠以類似OpenAI最先進的LLM o1的標準解決一些科學問題。
此前,DeepSeek還推出了一個名為Janus-Pro-7B的模型,可以根據文字提示生成影像,類似於OpenAI的DALL-E 3和由倫敦Stability AI製造的Stable Diffusion。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模型的效能可與美國科技巨頭開發的主導工具相媲美,但其成本和計算能力需求僅為後者的很小一部分。一時之間,圍繞DeepSeek、AI等話題展開的討論不斷走高。
新年伊始,AI以創新能力打響了中國聲量的第一槍。回顧整個過程,醫療行業也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啟示。

1
創新不分大小

在中國的7家大模型創業公司中,DeepSeek一直較為低調,但它總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被人記住。
一年前,這種出其不意源於它背後的量化私募巨頭幻方——它是大廠之外唯一一家儲備萬張A100晶片的公司。一年後,它則成為了引發中國大模型價格戰的源頭。
在被AI連續轟炸的5月,DeepSeek一躍成名。原因是他們釋出的一款名為DeepSeek V2的開源模型,提供了一種史無前例的價效比:推理成本被降至每百萬token僅1塊錢,相當於Llama3 70B的七分之一,GPT-4 Turbo的七十分之一。
DeepSeek被迅速冠以“AI界拼多多”之稱,位元組、騰訊、百度、阿里等大廠也紛紛降價。
這背後,是DeepSeek對模型架構進行了全方位創新。它提出的一種全新的MLA(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架構,將視訊記憶體佔用降至過去最常用的MHA架構的5%-13%;同時,它獨創的DeepSeekMoESparse結構,也將計算量降至極致,最終促成了成本的大幅下降。
在矽谷,DeepSeek被稱作“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師認為,DeepSeek V2的論文“可能是今年最好的一篇”。OpenAI前員工Andrew Carr認為該論文“充滿驚人智慧”,並將其訓練設定應用於自己的模型。而OpenAI前政策主管、Anthropic聯合創始人Jack Clark則表示,DeepSeek“僱傭了一批高深莫測的奇才”,並認為中國製造的大模型“將和無人機、電動汽車一樣,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截至目前,在7家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中,DeepSeek是唯一一家放棄“既要又要”路線,專注於研究和技術而未開展toC應用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未全面考慮商業化、堅定選擇開源路線甚至未融過資的公司。這些特點使得它經常被遺忘在牌桌之外,但在另一端,它又經常在社群被使用者自發傳播。
由此可見,成功不應被體量大小所界定。
回顧中國醫藥行業,不乏大藥廠乘風破浪,澤布替尼的“神話”讓人拍手稱快。而一些始終秉持技術創新的“小公司”們也從未停止自己的腳步。
例如,知微醫藥是一家位於河南省新鄉市的初創生物醫藥企業。其自主研發的抗淋巴瘤1類創新藥BTK抑制劑TM471-1已進入Ⅰ期臨床試驗。TM471-1的分子結構為全球首創,具有毒副作用小、藥效好、能穿透血腦屏障等優勢,有望成為Best-in-class(同類最佳)產品,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無獨有偶,宜聯生物是一家專注於開發創新型偶聯藥物的臨床階段生物科技公司。其新一代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腫瘤微環境可啟用的新型毒素連線子平臺技術(TMALIN®,可實現高DAR值、高均一性的穩定偶聯。
就在2月2日,宜聯生物宣佈YL217獲得FDA的臨床試驗許可,這是TMALIN®技術平臺開發的第11款進入臨床階段的ADC新藥。YL217的靶點集中表達於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細胞癌等腫瘤組織中。
這些動態,無疑都是中國創新藥企在專注創新這條路上留下的閃光註腳。更引人深思的是,與DeepSeek一樣,創新不應由體量大小框定,只要找準發力點,取得成果也只是時間問題。

2
“AI+”的想象空間

很久以前,人工智慧就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遙遠設想,而是深刻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科技革新的核心驅動力。
從智慧手機中的語音助手,到醫療領域的智慧診斷系統;從金融行業的風險預測,到工業生產中的自動化流程,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社會執行機制。
在人工智慧發展的璀璨星空中,OpenAI和DeepSeek是兩顆格外耀眼的新星。
OpenAI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開拓者,憑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和強大的模型(如ChatGPT、GPT-4o和o1大模型等),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人工智慧的熱潮。其在自然語言處理和對話系統等領域引領潮流,成為行業標杆,並激勵著無數開發者和研究者競相追趕。
與此同時,DeepSeek作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崛起力量,也展示了與OpenAI o1正式版媲美的強大實力。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為我們展現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性。
以細胞治療行業為例,精準篩選和鑑定特定細胞至關重要。DeepSeek背後的AI技術,有望能夠快速處理和分析大量細胞影像和基因表達資料,精準識別目標細胞。例如,在CAR-T細胞治療中,它可以準確篩選出具有高活性、高靶向性的CAR-T細胞,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此外,依據患者個體細胞特徵和疾病狀況,利用DeepSeek平臺,可以透過分析海量病例資料和生物學資訊,預測不同細胞治療方案的療效和風險,為醫生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建議。例如,針對腫瘤患者,它可以制定出最合適的免疫細胞治療策略。
在細胞治療相關藥物研發環節,DeepSeek等本土AI公司可以幫助進行藥物靶點發現、藥物分子設計和篩選。利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它可以快速找到與細胞治療相關的關鍵藥物靶點,設計出更有效的藥物分子,從而加速研發程序。
此外,DeepSeek技術還可以對細胞培養過程中的各種引數進行監測和分析,如溫度、溼度、營養物質濃度等。透過建立模型預測細胞生長狀態和培養結果,它可以幫助最佳化細胞培養條件,提高細胞產量和質量。
DeepSeek模型的應用潛力不僅限於細胞療法。
從最新資料來看,醫療AI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最為廣泛。例如,在影像診斷領域,AI技術已經能夠輔助醫生進行肺癌、乳腺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對大量影像資料進行訓練和分析,AI模型能夠準確識別病變特徵,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在基因測序、病理診斷等方面,AI技術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在治療方案制定方面,醫療AI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透過分析患者的基因資訊、病史、症狀等資料,AI系統能夠為醫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建議。這不僅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降低了醫療成本和時間成本。
在患者管理方面,醫療AI同樣展現出巨大潛力。透過智慧穿戴裝置、移動醫療應用等工具,AI技術能夠即時監測患者的生理指標和健康狀況,及時預警潛在風險並提供干預措施。這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效果。
由此可見,DeepSeek的成功無疑會反哺醫藥健康行業,帶來更值得期待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