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娜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談談楊妞花。
但不再過度闡釋網上隨處可見的資料累牘,包括但不限於:
5歲之前,她叫楊妞花;
5歲到31歲,她叫李素豔;
如今,她又叫楊妞花。
失去真實姓名的26年,是她被人販子餘華英從貴州老家拐賣到河北邯鄲。
從5歲到19歲,在聾啞養父家,她卑微苟活,早早輟學,匆匆嫁人,但一次次夢迴故鄉和親人身邊。
後來,她透過求助公權力和網際網路,終於再次踏上魂牽夢繞的歸鄉路。
但,親生父母早已化作黃土,唯一姐姐也眼角長出皺紋。

楊妞花在父母墳前慟哭
懷揣“為自己復仇”和“為公義而戰”的執念,她親手將人販子餘華英送上斷頭臺——
歸案後,公權力查證餘華英先後拐賣17個幼童,判處其死刑。

悲慘的經歷,孤勇的奮戰,遲到的正義,配上楊妞花的美麗優雅,讓她成為2024年中國網際網路熱點事件中,唯一沒有陷入二元對立漩渦的正面典型……
拋卻這些曲折圓滿的敘事,我更想和朋友們一起拆解的是:
成長如此悲慘的楊妞花,何以擁有如此彪悍的能量,在前半生一地寒涼的雪地裡,開成芳香撲鼻的一支梅花——
01
窮家庭·啞爸爸
楊妞花被拐賣後,成長極其艱難:
奶奶是農村常見的老太太,嘴碎又嘮叨,養父是個光棍漢,還是個聾啞人。
楊妞花直播中說,奶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是我花2500元買來的”;
而啞父一開始對她很牴觸,後來才像“餵狗娃兒一樣,一塊饃一塊饃地喂出了感情”。

楊妞花幼年的羞恥
家裡窮,她學習好,奶奶怕她讀書長本事後,翅膀硬了不再回來,小學畢業就讓她輟了學。
小小的她,開始去床單廠、雪糕廠、超市打工,歷經人情冷暖,看透人心厚薄。
但對“家”的依戀,讓她在做事磨礪中,又回頭接納了奶奶和啞父:
“除了人販子,我身邊沒有一個壞人。”

楊妞花的這個認知,讓我洞見她緣何沒有“長歪”:
她的早慧和善良,讓她修改了對身邊人的敘事。
早慧是處境倒逼,善良是一種選擇。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
我們對事情的理解和講述,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楊妞花的童年肯定有過歧視、自卑和羞恥,但骨子裡的善良和對家的依賴,讓她選擇寬容的視角,看待奶奶和啞父。
就像同樣家庭、同樣父母養育的兩個孩子,一個孝順感恩,一個胡作為非。
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嗎?
是不同的孩子,走上不同的成長路徑,選擇不同講述視角,進而對父母有了不同的理解。
原生家庭之所以不該為所有人背鍋,是一個人長大後,有責任自我成長、自我選擇、自我講述。
善良向上的人,會安住過往,認為有缺點的普通人也是良者。
極端下墜的人,會排斥過往,認為凡是對不起我的皆禍害。
一切,不過是我們內心質地的折射。
02
沉默愛·控制愛
楊妞花5歲來到養父家後,由於鄉鄰從不避諱的談論,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被買來的。
在鄉鄰們的反覆暗示中,她還認為自己是被親生父母賣的(事實並非如此)。
這讓她很早明白:
自己是個沒有退路的人。
沒有退路的人,只能狠狠地鍛造自己。
她學習要考好成績,打工時要做好員工,幹什麼都全情投入,不耍滑頭,孤注一擲,備受讚賞。
在勤勉和悲壯中,也長出勇氣和能力。

楊妞花舊照
楊妞花多次提到,不會說話的養父,給了她耐心和溫煦,對她從未有過異心——
想想那些被養父性侵的其他女子,你就理解這句話背後的深意。
楊妞花對啞父的感恩,讓我想到教育界的一個共識:
閉嘴的父母,比嘮叨的父母,更懂教育。
很多底層家庭,父母沒文化沒知識,甚至說不出一句漂亮話,他們孩子竟然個個考上985,還特別感恩孝順。
而不少大城市家庭,父母有身份有能力,他們的孩子竟然混成街溜子,甚至危害社會。
真相是什麼?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孩子是我本具足的典範,是天道本身的彰顯。
沉默無文化的父母,不會人為破壞孩子的天性和熱忱,無為中保護了孩子的天賦。
控制愛嘮叨的父母,用控制捆綁了孩子的主動和內驅,瞎忙中傷害了孩子的自我。
如果你沒有太大本事,學會閉嘴,默默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3
低學歷·真智慧
楊妞花被全網喜愛,不僅是她的悲慘遭遇,還有她的美麗聰慧:
長相大氣,眼神有光,談吐不俗,用詞精準,真誠溫婉。

當她面對全國媒體,說出這句:
“能讓我成為一個戰士的,一定是我最在乎的人。
身為父母,我會為我的孩子成為戰士,身為子女,我會為我的父母成為戰士”。
還有那句:
“個人之勇稱為孤勇,社會之勇稱為群英,國家之勇才是法治中國。”
很多人忍不住坐在路邊,一次次為她鼓掌:
“這是隻有小學六年級文憑的人嗎?”
學歷和智慧,沒有必然關係。

楊妞花只讀了6年書
楊妞花輾轉打工,自己創業,生養三個孩子,如今又投身公益,在不斷做事中一直向上生長。
她說的那些鏗鏘有力的話,是她和生活實打實交手後,一點點儲存的內在能量和智慧的外顯。
女性的成長,從來不靠別人洗腦和自我幻想,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幹”:
幹,使勁兒幹,不斷投射熱氣騰騰地做事,不斷生機勃勃地試錯,把結結實實的做事當成人生修道場。
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學歷和文憑,只是幸運者的敲門磚。
而幹活和做事,卻是所有人的修行路。
人,尤其是女人,早看透,早開悟。
04
有個家·遇見愛
我寫情感這些年,有個很深的體悟:
婚姻,需要實力,也需要運氣。
運氣,是玄學,是妙不可言,是無法訴諸於語言本身,甚至是某種前世今生的因果。
楊妞花19歲透過相親,嫁給了只見過兩面的丈夫老許。
沒有太多瞭解,也不講靈魂共鳴。
她只是太想有個家了,唯一的要求是:
“他只要不打我就行,偶爾打一兩次我也能接受。”

楊妞花結婚舊照
她嫁給老許後,一刻不閒著,把家裡裡外外拾掇得窗明几淨,就連院牆外的圍牆和公路,也收拾得一塵不染。
她漂亮,勤快,嘴甜,共情能力強,看人多看優點,對人寬容真誠。
她憑運氣遇見了老許,又憑實力感染著老許。
老許很愛她,對她有情有義;
甚至憑藉她零碎的記憶,認定“你親生父母家條件不差,你父母不會賣你”,鼓勵她去備案尋親。
如果說,啞父是第一個給楊妞花溫暖的人,那老許就是把楊妞花照亮的人。
他不僅給她一個家,還領著她去往更寬的路。
情愛裡,遇見誰,非常重要。
只有對等的愛意與尊重、懂得和體貼,才能彰顯出婚姻最柔軟的底色。

楊妞花和丈夫老許
我不喜歡“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的論調——不信你嫁給殺妻狂魔試試?
過分誇大女性的作用,過分貶損男性的支撐,過分凸顯兩性的對立,都是不懷好意的惡念。
好的婚姻,一定是雙方的疼惜與救贖,彼此的悲憫和流動,是兩好擱一好。
農婦楊妞花,之所以能帶動更多人討伐人販子,能成為推動中國法治程序的人物,軍功章上有老許的一半。
因為,唯有愛,才會讓一個人變得如此勇敢。
啞父沉默的愛,老許溫煦的愛,還有她尋親成功後,得知她被拐後,親生父母帶著姐姐住在車站七八個月尋找她,後生母在相思成疾中精神失常,父親在悔不當初中悲壯自殺,她更是在痛中確認了愛:
親生父母如此愛她,她要為這愛,把惡魔送上審判臺。

你看楊妞花的任何一個採訪,都會發現她篤定的眼神里,有著清澈的愛。
那是確信自己被愛過的人,才有的自信。
恨,是一種力量,而愛,才是最後救贖,才能把人帶到更好的遠方。
05
向左走·向右走
這段時間,伴隨餘華英被判死刑,楊妞花也頻繁開始直播。
兩天漲粉90萬,她粉絲如今已經破200萬。
數十萬人湧進她和啞父的直播間,很多人不停給她打賞。
她害怕了,退出了直播,再次開播,關掉了打賞,承諾之前的收益會捐給寶貝回家公益。

楊妞花和養父
餘華英案塵埃落定後,楊妞花是走出公眾視線,回到現實中好好經營她的美容院;
還是會繼續活躍網際網路,和其他新聞事件當事人一樣,直播帶貨?
我們不得而知。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她自己選。
只是,見了太多網際網路的“造神”和“毀神”運動後,我因為喜愛楊妞花,而對她心懷隱憂。
網際網路的誘惑如此之大,網路暴戾又如此之盛,她是否有足夠準備,迎接這滔天流量。
畢竟,烏合之眾從來不長情,而蓋樓和塌房不過一瞬間。
惟願,楊妞花能一直清醒,不丟初心,永遠真誠。
楊妞花,千萬別塌房啊。
大仇已報,你的好日子,都在後頭。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你也“在看”嗎



關鍵詞
餘華英
楊妞花
楊妞
孩子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