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陽
來源:頂尖廣告
文章已獲授權
圖源:@吳豔妮Jennie
半個月前,跨欄女神吳豔妮在微博激動分享“短髮小妮”上線,被網友吐槽盡搞花裡胡哨的博眼球。
然而,在南京舉辦的2025世界田聯室內錦標賽中,吳豔妮在女子60米專案跑出8秒01,雖然排名小組無緣決賽,但打破了11年的全國記錄。
這個漂亮成績不僅狠狠打臉“不務正業論”,也把吳豔妮送上了微博熱搜。
有網友在評論區指出,剪短髮的吳豔妮神似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這個新綽號隨後得到了本人的蓋章認領。

圖源:豆瓣
“只要有為國爭光的機會,我從來都是戰鬥到底”。

這還不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吳豔妮更是大方暢談,在國內乃至在亞洲遙遙領先,只要不失誤就能拿下冠軍。

圖源:@新華網
按追劇圈的說法,這絕對是大女主天花板,熱血操作簡直殺瘋了。
從“網紅運動員”到“戰鬥天使”,吳豔妮用成績為自己正名,扭轉風評口碑。




誠然,吳豔妮打贏輿論戰,靠的是用實力說話。
但在商業價值層面,吳豔妮也深諳流量密碼,玩轉“人設營銷”。
俗話說,一個好標籤,勝過百萬宣傳。
觀察近些年現象級網路熱梗,其傳播裂變核心邏輯都始於記憶錨點的精準塑造,具備鮮明特色的標籤。
比如,一點就燃的黃子韜,帶火“白磷型人格”、00 後自嘲引爆 “脆皮大學生”、懶人集體確診“低能量老鼠人”……
藉助特色標籤的符號化建構和社交貨幣屬性賦能,給受眾創造記憶點。
對於愛美的吳豔妮而言,則是透過上演“換裝遊戲”,烙印個性標籤,視覺衝擊感更強。
比如,霸氣女王爆改“甜妹翠絲”。
去年,吳豔妮打卡上海迪士尼,以《玩具總動員》裡的翠絲形象Cosplay出鏡。

圖源:@吳豔妮Jennie
頭戴一頂大紅帽子,腳上搭配著一雙黑白斑點的靴子,將翠絲的穿搭精髓拿捏到位,詮釋青春和活力,成功進軍cos賽道。
嘗試過可愛風,吳豔妮又化身“古風女俠”。
在水墨畫風的映襯下,既展現了女俠隨性灑脫的氣質,又與競技場上的鋒芒畢露相呼應。

圖源:@吳豔妮Jennie
最為顛覆的是,吳豔妮還變身“東方肯豆”。
美國超模肯達爾·詹娜的一組寫真,帶火了高冷又性感的穿搭風格,被網友稱為“肯豆風”。
今年年初,吳豔妮一身黑色緊身衣配上黑絲和細高跟,將極簡性感詮釋得淋漓盡致。

圖源:@吳豔妮Jennie
很難讓人將眼前這位性感御姐,和賽場上揮灑汗水的跨欄運動員聯絡在一起。
強烈的身份反差感在社交媒體引爆輿論風暴,吳豔妮也因此陷入“炒作女王”的輿論漩渦。
再之後,就是目前被全網誇爆的“戰鬥女神”人設標籤了。
憑藉著這些多元標籤的進化,在賽場之外,吳豔妮頻繁活躍在網友的視野之中,收割一波又一波話題熱度和討論度。

一直以來,有人質疑審判吳豔妮的“人設”,認為是通往網紅撈金的快捷通道。
也有人力挺吳豔妮,支援運動員擁有活出自我的權利,可以有“活人感”。
讚美聲與質疑聲齊飛,但從商業價值維度看,吳豔妮身上的爭議標籤恰恰成為品牌營銷的利器,讓她受到眾多品牌青睞。
一汽奔騰推出首款微型純電車型——奔騰小馬,找來了吳豔妮擔任產品代言人。
喊出“堅持熱愛”、“拒絕標籤”及“寵愛自己”等廣告口號,與吳豔妮身上的實力派、愛美、愛生活的年輕女孩特質相契合。

圖源:@吳豔妮Jennie
透過與女子健將可愛與強悍兼具的風格,向大眾傳達奔騰小馬是一款既有可愛顏值,又有可靠品質的潮趣純電汽車的核心賣點,雙方適配度很高。
挪瓦咖啡官宣吳豔妮為低熱量健康大使,推出“不聽風涼話”傳播主題,一一回應外界對於吳豔妮的惡評。

圖源:小紅書@挪瓦咖啡
由此打破個人刻板印象,過度到產品的匠心品質,重新整理受眾的味蕾認知,實現廣告移情,太“敢”了。
曲美家居官宣吳豔妮產品推薦官,重現吳豔妮備受爭議的個人招牌姿勢,鼓勵受眾都能擁有“不討好不迎合”的勇氣,彰顯品牌價值觀。

圖源:曲美家居官微
創維全屋家電官宣吳豔妮為品牌大使,在賽場海報上,寫滿吳豔妮專屬關鍵詞“z世代、川味麻花辮、張揚個性……”

圖源:創維官微
這些要素恰恰構成品牌與年輕群體的溝通切入點,透過建立情感共鳴與價值觀共振實現深度連線,從而為品牌賦能。
可以說,吳豔妮的多元標籤矩陣,為品牌敘事空間的拓展提供了多維靈感支點,開啟商業傳播的新維度。
截止目前,涉及汽車、家居、咖啡、家電和時尚等多個領域,吳豔妮稱得上是中國非熱門運動領域的“代言女王”。

事實上,吳豔妮的“流量爭議”並不是個人困境,也是女性運動員的群像縮影。
吳豔妮愛美,喜歡化妝打扮,和許多年輕女孩一樣熱愛拍攝造型寫真,卻因為“高調狂妄”的個性,總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
體現在鄭欽文和孫穎莎身上,似乎又是不一樣的嚴苛要求。
鄭欽文為vivo拍攝的海報中,碩大的“漂亮”二字,引起網友的不適。

圖源:小紅書網友
原因是在普世眼光中,“漂亮”一詞已經與單一層面的外貌特徵繫結,對於Queen Wen而言未免過於膚淺。
更適合用力量、強大、實力等形容詞,純把鄭欽文當產品宣傳的“工具人”。
這番爭議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一場大型關於“漂亮是否被汙名化”的辯論賽,網友各執己見,思想觀念激烈交鋒。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擔憂,離不開品牌營銷對“流行風向變化”的錯誤預判。
此前鄭欽文奪冠享譽全球,某品牌釋出祝賀海報,卻把富有力量感和攻擊性的Queen Wen,P得膚色白皙、手臂肌肉線條几乎消失,顯得甜美又柔和。

品牌“反向修圖”的迷惑操作背後,是對當下的“顏值經濟”大趨勢的迎合,也就是白幼瘦審美,顯然與運動競技魅力相悖。
不僅如此,今年三八婦女節,肯德基個別門店推出的預熱海報,將孫穎莎稱為“乒乓女神”,並祝大家女神節快樂,也引發消費者的不滿。

圖源:小紅書網友
這些看似不同的輿論風暴,實則在叩擊同一個命題——
我們該如何看待競技場之外的女性?
公眾的焦慮並非毫無緣由。
當商業鏡頭將運動員的肌肉線條修飾成"白幼瘦",當熱搜詞條總繞著妝容穿搭打轉,人們警惕競技精神被娛樂化消解。
這種集體敏感,既是對純粹體育價值的捍衛,也暗含對性別偏見的反擊:為何女性總被困在"實力派"與"花瓶"的二元敘事裡?
但真正的困境或許不在於關注外貌本身,而在於社會對女性角色始終苛刻的"單選題"。
吳豔妮賽場上的怒吼與T臺上的張揚本不矛盾,鄭欽文球拍擊出的力量和口紅折射的光澤亦可共生。
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對女性運動員的 "雙重尊重"。
既要尊重她們在賽場上的專業付出,也要尊重她們作為獨立個體的多元選擇。
畢竟競技場從不是修道院,追求卓越與熱愛生活,本就是照亮體育精神的兩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