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飲料,撐起兩國首富,也帶來一場9年之爭

作者:牧龍閒人
#產業革新者#最華人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最華人
最近,福布斯釋出2025泰國富豪榜#紅牛集團#許書恩家族,以4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92億元)財富,蟬聯泰國首富。
● 許書恩
這是許書恩家族第二年成為泰國首富了,去年,他們擊敗正大集團的謝氏兄弟登頂榜首,終結了謝氏兄弟霸榜11年的紀錄。
鉅額的財富增長,得益於紅牛集團在全球能量飲料領域的強勁表現。
在過去的一年裡,紅牛賣出了130億罐,實現營收129億美元,居全球能量飲料行業第一。
而紅牛集團的另一聯合創始人,來自奧地利的馬特西茨家族,也以406億美元財富,坐穩了奧地利首富的寶座。
● 迪特里希·馬特西茨
馬特西茨家族持有奧地利紅牛49%的股權,已在奧地利首富的位置上坐了10餘年。
這罐僅有250ml的飲料,創造了巨大的能量和財富,但同時,圍繞它的爭議也從未斷過。
紅牛的誕生
在中國,紅牛飲料的本土化做得實在太好了,以至於很多人都誤認為紅牛是中國本土品牌,實際上,這是一家實打實的泰國品牌。
創始人許書標,祖籍中國海南。其父早年為謀生計,前往泰國打拼,娶了當地的一位女子為妻,就此在泰國定居下來,生下了許書標。
● 許書標
由於家境貧寒,許書標沒讀過什麼書,從小跟著父母擺攤賣水果。後來外出打工,到首都曼谷的一家藥店當售貨員。
靠著能說會道、察言觀色的本事,許書標的銷售業績很好,並且學到了豐富的藥品知識。
上世紀60年代,羽翼漸豐的許書標辭掉工作,在曼谷開了一家藥品公司,取名“天絲醫藥”。
當時,泰國正處於經濟建設的黃金期,工人們連軸轉地長時間工作,常常鬧得疲憊不堪。
許書標敏銳地覺察到商機,他研製了一款功能性飲料,向其中添加了咖啡因、牛磺酸、維生素B等成分,具有緩解疲勞、提神醒腦的作用,這就是“紅牛”。
紅牛象徵著能量和力量,主要面向倒班工人和卡車司機進行銷售,幫助他們在通宵的工作中保持清醒。
為了擴大產品知名度,許書標一方面在電視、廣播、報紙上打廣告,另一方面親自帶隊,奔赴泰國各地,免費送給工廠工人、卡車司機們試飲。
這一銷售策略非常成功,紅牛的銷路很快開啟,深受廣大藍領群體的追捧,短短幾年,就成了泰國家喻戶曉的產品,並將業務拓展到新加坡等地。
● 泰國紅牛
1982年,來自奧地利的商人迪特里希·馬特西茨到泰國談業務,意外發現紅牛能夠緩解旅途的疲勞。
他意識到這款產品大有前景,於是專程找到許書標,商量著把紅牛賣到歐洲。
最終雙方敲定,各出50萬美元,在奧地利成立紅牛飲料公司。
許書標和馬特西茨各持49%股份,另外的2%則交給許書標的兒子許書恩持有。
也是在這一時期,紅牛形成了兩頭公牛對撞的經典標誌,給人以極大的力量感和視覺衝擊。
在馬特西茨的運營下,奧地利紅牛於1987年在歐洲市場上市,進而以歐洲為跳板,賣向北美、中東等地,並逐漸風靡全球。
能量飲料由此作為一個全新的品類,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紅牛贊助的運動
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
不得不說,馬特西茨在營銷領域有著極高的造詣。
紅牛如今能夠暢銷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強大的影響力,離不開馬特西茨多年來的佈局。
紅牛剛進入歐洲的時候,市場上還沒有能量飲料的概念,為了將紅牛與普通的運動飲料區別開來,馬特西茨決定贊助更加刺激的專案。
他瞄準了剛剛興起的極限運動,以很低的價格簽下了一批極限運動高手,開始組織各類挑戰賽事。
開啟奧地利紅牛的官方網站,你甚至很難相信這是一家飲料公司——頁面上介紹的全是各種極限運動,如翼裝飛行、極限攀登、一級方程式賽車、山地腳踏車等等。
● 奧地利紅牛官網
最著名的當屬“近太空跳傘”,運動員在全程直播的情況下,從3.9萬米高空一躍而下,成為第一個從近太空跳向地球的人,最高速度突破音速,把全球網友都看傻了。
● 近太空跳傘
還有驚魂動魄的紅牛墜山賽、翼裝飛掠里約熱內盧大基督像、駕駛賽車在距地面200多米高的迪拜帆船酒店停機坪上玩漂移等。
紅牛甚至還有自己的F1車隊,在2010年-2013年連續4屆奪得F1年度車隊總冠軍和車手總冠軍……
● 紅牛F1賽車
雖然看起來“不務正業”,但這種極限營銷,大幅提升著紅牛的全球知名度,讓其成為僅次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全球第三大軟飲料品牌。
“紅牛贊助的運動,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這句話也成了無數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調侃。
開闢中國市場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許書標便想將紅牛落地祖籍故土。
1993年,許書標帶著妻兒來到中國,經過一番實地考察,計劃把工廠建在海南。
不過,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由於紅牛的配方中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許書標一直沒能拿到生產許可批文,專案就此擱置下來。
直到兩年後,許書標經人介紹,認識了華彬集團的董事長嚴彬。
● 嚴彬
嚴彬是個極具眼光的企業家,同時深諳國內營商環境,他認為紅牛在中國的市場潛力非常大,於是開始著手推動紅牛的本土化改造。
首先,他聯合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配方進行改良,適當降低了配方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例如將咖啡因的最大使用量降至200mg/kg,牛磺酸的最大使用量降至500mg/kg、維生素B6的最大使用量降至4mg/kg等。
這樣既保證了安全,也維持了紅牛的功能性。
隨後,他與許書標合資成立中泰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即中國紅牛),並引入中國食品工業總公司及深圳中浩集團為合作方,在多方的推動下召開技術論證會,重新探討“維生素功能飲料”究竟該執行怎樣的標準。
● 中泰紅牛飲料第一次董事會
最終在1995年9月,中國紅牛正式取得了生產銷售批文,第一罐紅牛飲料由此推向中國市場。
與當時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數易拉罐產品相比,紅牛採用250ml小容量灌裝,罐體堅硬厚實,以國際上最先進的粉末補塗工藝處理焊縫,整體看上去十分精緻。
外觀設計上,則採用更符合中國人審美的金色罐體,商品名的底色也從泰國人建議的綠色改為更加沉穩的藍色。這些改動最終造就瞭如今我們熟悉的紅牛外觀。
● 中國紅牛
根據雙方約定,中國紅牛擁有紅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獨家生產和銷售權,而許書標執掌的泰國天絲集團,則為其提供原料和技術支援,每年按約定獲取收益。
在嚴彬的操盤下,中國紅牛快速崛起,銷售額一路攀升。
到2012年,中國紅牛年銷額已突破100億元大關,市佔率超過80%,成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絕對的領導者。
“困了累了喝紅牛”“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等廣告語,傳遍了大街小巷。
然而,隨著錢賺得越來越多,面對中國市場這塊肥肉,雙方逐漸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利益紛爭。
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2012年3月,紅牛創始人許書標在泰國一家醫院病逝,享年89歲。這一年,成了合資雙方關係由熱轉冷的分水嶺。
雙方就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商標經營權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磋商。
協商未果後,2016年10月,天絲集團正式發起了對中國紅牛的侵權訴訟。
天絲集團表示,儘管當年許書標跟嚴彬約定的合作期限是50年,但該協議並未經過董事會正式批准。
同時強調,中國紅牛營業執照上的經營期限是20年,如今20年屆滿,要求終止紅牛品牌的使用授權,停止其在中國市場的生產和銷售。
此後,針對紅牛商標授權期限的爭議,雙方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圍繞商標權、利益分配等問題,累計發起60多起訴訟,涉案總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這場紛爭,從2016年一直持續至今,已有9年,仍未能真正蓋棺定論。
網友們對這場“世紀大戰”津津樂道,有人支援天絲集團,認為“畢竟是人家泰國的品牌,咱就別賴著不走了”
也有人力挺中國紅牛,覺得嚴彬當年排除萬難將紅牛引入國內,如今市場做大,卻要被別人摘了果子,這事太不地道了。
眾說紛紜,各有道理。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從昔日的親密無間,到如今的幾十起官司對簿公堂,兩家巨頭公司為了各自的利益,已徹底撕破了臉皮。
這也暴露了合資企業的隱痛,它進一步提醒中國企業,品牌授權雖能帶來短期便利,但要想做真正長久的生意,還得打造自己的品牌。
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百年企業,是依靠別人的品牌授權存在的。
從一家獨大,到群雄並起
紅牛將大量精力耗費在這場內鬥上,無論誰勝出,對品牌自身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纏鬥不休的9年間,同類競品紛紛崛起,重塑著能量飲料的市場格局。
東鵬集團推出的東鵬特飲,自2021年起開始在國內市場超越紅牛,至今已連續4年居行業第一。
2024年,東鵬特飲國內市佔率達到驚人的47.9%,也即是說,中國市場上每賣出兩瓶能量飲料,就可能有一瓶來自東鵬特飲。
● 東鵬特飲
此外,元氣森林旗下的“外星人”、農夫山泉旗下的“尖叫”、達利園旗下的“樂虎”等,都在不斷蠶食著紅牛這位昔日霸主的市場份額。
就連嚴彬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也帶領華彬集團推出了能量飲料新品“戰馬”。
中國能量飲料市場,正形成一種百花齊放、群雄並起的新局面。
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紅牛若依舊困在彼此的纏鬥中,恐怕會錯失更多的機遇。
這場跨越近10年的紛爭,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已給行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紅牛的品牌價值。
尋求體面收場,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在產品的提升上,或許才是雙方的共贏之道。
● 參考資料:
[1] 福布斯中國|福布斯2025泰國富豪榜:紅牛家族445億美元登頂
[2] 新華網|26年創業史:中國紅牛品牌是怎麼來的?
[3] 央視網|“紅牛”之爭,一場持續8年的商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