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4年,十倍漲幅(前復權),這是東鵬飲料交出的“資本答卷”。
在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紅牛等巨物的夾縫中,靠非包裝水成長為千億市值的巨無霸,本土廠商中屈指可數,也可能僅此一例。
東鵬飲料的特別,讓資本刮目。
十倍之旅
夾縫中的巨物
上市僅4年時間,股價上漲近十倍,放在整個A股市場,都極為罕見。
這場“資本大戲”的主角就是東鵬飲料。從1987年的國營小廠,到如今市值超1700億的消費巨擘,東鵬飲料走過了坎坷的38年。
2003年,一場關鍵的MBO改寫了東鵬的命運。在國企改制浪潮之中,林木勤毅然與20名員工合夥出資460萬元,接手了危在旦夕的東鵬實業,完成從國企到民營股份制企業的轉型。
這個17歲就外出闖蕩的汕尾年輕人,此前曾在紅牛代工廠深圳奧林飲料公司有過將近十年的工作經驗,這為林木勤前瞻性切入功能性飲料這一細分賽道,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當時的市場環境對於改制後的東鵬來說,依然兇險無比。嚴彬旗下的華彬集團早在1998年就和泰國天絲達成合作,將紅牛引入中國。
在紅牛的光環陰影下,林木勤必須另闢蹊徑。東鵬於2009年推出瓶裝“東鵬特飲”,以高性價比撬動市場,被稱為“紅牛平替”。對比來看,東鵬特飲單價僅有紅牛的一半不到。

在紅牛如日中天之時,和其正面拼刺刀並不理智。東鵬特飲自出生起,就秉持清晰的價效比和更為接地氣的戰略,而這時,紅牛已經做好了市場培育工作,東鵬特飲迅速在下沉市場攻城略地。

尤其是,東鵬特飲瞄準路上消費這一中流砥柱,服務長途貨車司機、建築工人等重體力勞動客群,在紅牛、可口可樂等巨頭的夾縫中生存下來。
此後快遞、外賣、網約車等行業的興起令能量飲料剛性消費群體不斷擴容,支撐行業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大眾消費者對能量飲料的認知和接受度顯著提升,消費場景由過去的場景消費轉向日常習慣轉變。
這時,最大競爭對手也送來“助攻”。2012年,紅牛創始人許書標去世,泰國天絲集團與華彬之間的裂縫開始出現。4年後,天絲集團發起紅牛商標的爭奪,中泰紅牛大戰拉開序幕,國內能量飲料市場格局發生鉅變。曠日持久的訴訟,讓紅牛在中國市場日趨式微。
期間,東鵬特飲隱忍發育。2012年,東鵬特飲首次營收破億,開啟向東莞之外的市場拓展;2015年,其在能量飲料江湖瓜分5%份額,並在2020年增長至15.4%,首次躋身行業第二。
而且,東鵬特飲的渠道如同“毛細血管”般密集,目前,公司經銷商數量已突破3000家;活躍的終端銷售網點數達到驚人的400萬家。
“精準定位+高效觸達”打法,讓東鵬特飲逐漸從各大工廠區開始,以星火燎原之勢,燃燒到整個功能飲料市場。
2021年,東鵬特飲一舉登上中國能量飲料冠軍寶座。2023年,收入達到103億元,晉級為百億大單品。截至2024年,東鵬特飲已經連續三年斬獲中國能量飲料第一名,2024年營收133億元,同比增長28.49%。

根據尼爾森IQ資料,2024年東鵬特飲在我國能量飲料市場銷售量佔比由2023年的43%進一步提升到47.9%,幾乎佔據半壁江山,連續四年銷量最高,持續給紅牛上強度。
銷售額佔比從30.9%上升至34.9%,500ml瓶裝東鵬特飲在尼爾森飲料單品排名前三,大單品依舊強悍。
在功能飲料基本盤的支撐下,東鵬飲料在消費行業承壓的大環境下,儼然呈現一騎絕塵之勢。身處穩健的消費賽道,卻表現出成長股的爆發力。
2021年上市到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複合增速高達31.42%,利潤CAGR達到驚人的40.76%,淨利潤增速連續10個季度超過30%。
強勁業績加持下,成功實現戴維斯雙擊,晉級為資本市場超級千億黑馬。
多線並進
飲料界八爪魚
從“累困”第一聯想,進一步強化“國貨”認知,以既有強勢渠道、品牌力和研發體系,打造多個業務矩陣,東鵬飲料正打造更多引擎。
“1+6+N”多品類戰略指引下,東鵬飲料旗下擁有東鵬特飲、補水啦、鵬友上茶、東鵬大咖、VIVI雞尾酒、海島椰、多喝多潤等品牌,逐步從單一品類向多元品類的綜合飲料集團進發。

以功能飲料為旗艦,逐步延伸出電解質飲料、無糖茶、RTD咖啡、預調雞尾酒、植物蛋白飲料、果茶等業務面,以點帶線,再從線到面。東鵬飲料高舉高打,呈現全面進攻的態勢。
多矩陣戰略下,公司在去年158.39億元的收入基礎上,再次向上生長。今年一季度呈持續高增態勢,收入48.48億元,同比增長39.2%,歸母淨利潤9.8億元,同比增厚47.6%。
其中,特飲、電解質水、其他飲料分別實現收入39.01億、5.7億和3.75億元,同比增長 25.7%、261.5%、72.6%。功能飲料保持穩健增速,電解質水和其他飲品繼續暴增,三級火箭動能澎湃。
尤其是,第二曲線電解質水聚焦運動消費場景,在全民運動健身興起的大背景下,以補充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消耗的電解質、水分和能量為“賣點”,迅速走紅,成為近年來的黃金賽道。

2023年,東鵬推出電解質飲料補水啦,精準定位“汗點”場景,形成與能量飲料協同發展的“雙子星”矩陣。2023年第二季度,補水啦進入運動飲料增長前5名,連續7個季度領漲行業。
去年底,補水啦更是從年初5.3%的市場份額快速攀升至年底的9.4%,一舉超越寶礦力水特躋身行業第二。今年一季度,收入暴增2.61倍,在東鵬飲料盤子裡的佔比上升到11.8%。
包裝水大戰烽煙再起,2024年,飲料市場第一大品類產量份額歷史性跌破50%,即飲茶等新品類快速崛起。
其中,無糖茶飲以“健康”為賣點,湧現出三得利、東方樹葉、燃茶等品牌。東方樹葉更是被農夫山泉看做第二個200億元大單品,去年獲得167.45億元收入,首次超過水類產品。
和當初東鵬特飲迎戰紅牛的戰略如出一轍,東鵬無糖茶“鵬友上茶”於2023年推出,價格顯著低於市場主流產品,具有高性價比,高辨識度特徵,目前在細分市場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
其他品類也基本遵從這一理念,譬如瑞幸、庫迪等咖啡茶飲品牌硝煙不止,快速調動國內咖啡市場熱情之時,東鵬飲料趁勢推出東鵬大咖;
百潤股份(RIO)在雞尾酒賽道偷摸賺錢以84%的市場份額狂賺70%的毛利率,東鵬飲料則拿出VIVI雞尾酒,口味相同價格更低,主打貼臉競爭;
當椰子水品牌if以46人團隊一年狂攬11億收入,衝刺港股上市,椰樹牌椰汁一年賣出50億元時,東鵬飲料掏出海島椰,殺入已經刺刀見紅的椰汁賽道。
作為新銳品牌,海島椰椰汁採取佈局餐飲賽道的策略,透過餐飲渠道上的精準佈局和營銷,撬動增長路徑。
曾幾何時,東鵬飲料被質疑多度依賴單一大單品,但如今,其像一條體量龐大的八爪魚,仰仗渠道、品牌、營銷、價格多個優勢,在各個細分市場強勢出擊。
一個綜合飲料艦隊已經成型。
進軍國際市場
再現資本魔力
4月3日,港交所官網顯示,東鵬飲料正式提交IPO申請,由華泰國際、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組成豪華聯席保薦人。
衝擊港股二次上市,標誌著東鵬飲料正式吹響出海衝鋒號,也昭示著這家千億巨頭的國際化野心。
去年,東鵬飲料海外佈局步伐明顯加快。
2024年12月13日,公司擬投資不超過2億美元合資設立印尼公司,致力於滿足印尼及周邊地區消費者的需求。
還在昆明與海南建立生產基地輻射海外市場,11月,投資12億元的海口智慧化生產基地落子,依託海南自貿區,最佳化關稅及清關流程,提升東南亞市場的響應速度;
在新加坡,東鵬飲料在Shopee電商平臺、711及華人超市上架,以新加坡和印尼為跳板,撬動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總數達6.25億,且隨著製造業轉移,藍領崛起,能量飲料需求蓄勢待發,高溫天氣亦推動其他飲品需求;加上地理區位較近,文化相似,入局東南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出海第一站的選擇上,東鵬飲料做過詳細的背景調查。總體來看,天絲紅牛、魔爪和卡拉寶等國際巨頭在東南亞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只有印尼CR3市佔率僅32%,其他國家均超過70%。進軍印尼,難度顯然要小一些。

與此同時,針對海外環境,東鵬飲料制定靈活的本地化策略和市場定位,最佳化產品配方和包裝,迎合全球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輔以多元化的營銷策略,逐步開啟市場。比如,出口美國、韓國、馬來西亞時,均進行了相應的改良。
目前,其產品已進入25個國家和地區,並持續在北美、歐洲、中東等海外市場發力。
世界飲料界巨頭江山代有人才出,白酒江湖的貴州茅臺、碳酸飲料領域的可口可樂、功能飲料賽道的紅牛、洋酒行業的帝亞吉歐Diageo,都因超強的盈利能力、巨大的資本價值,被稱作“液體黃金”。
近年來,飲料行業新秀輩出,功能飲料後起之秀魔爪,以獨特的反叛狂野的調性,俘獲全球年輕擁躉,一躍從美國本土翹楚成長為世界能量飲料頭部品牌,市值飆升至4000多億元。
怪物飲料(魔爪)珠玉在前,已在中國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的東鵬飲料,在本地化產能、供應鏈、品牌、渠道和營銷方面都已做足準備的情況下,在海外再造飲料界奇蹟,並非不可能。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