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去波士頓看丫丫了。
開始是我開學忙,好不容易度過了開始的忙亂,丫丫卻還沒完成暑期實習生的任務,終於兩個人的時間都可以了,卻又找不到dog sitter,直推到這個週末,可是丫丫已經開學幾天了。
驚喜是,一個高中畢業後就沒見過的同學好友,此時正在波士頓,等待年少分手之後的首次聚首。
淚水盈目,果然我們都老了,開始感慨懷舊了。
一.
前幾天下午跟Club騎行了三十多英里,聽了一路的微信聽書。
騎行速度快,需要全神貫注,中間沒法掏出手機換書,於是忍著噁心把一大段原本可能會中斷的內容聽完。
書中描述一個體制內的人,別人請他到一個日本料理店吃飯,結果卻因此觸發了他的愛國情懷,在日本料理店對著身著日本服裝、說著簡單日語歡迎的中國僱員大發雷霆,基本的調子就是:穿日本服裝的都是賣國賊,說日語的也是,開日本料理的更是……
有趣的是,書中對這種行為用的是褒揚的描述。
果然是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和非敵即友的世界觀,即使面對著的是維持生計的自己同胞。這種二元對立的僵化思維非常讓人汗顏,試想,如果套用他們「國際關係,只有利益,沒有友誼」的邏輯,目前這世界上的多數國家禁中餐應該順理成章吧?但是似乎沒人這樣去做,好像也沒人想到去這樣做。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之間存在利益矛盾,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但文明發展到今天,人類已經進化出了一套共同的價值觀,可以用來彌合彼此的分歧,調節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但想不到有些地方的人,依舊寧願把自己的逼仄歸咎為「敵對勢力」,也不願意檢查一下思維方式的陰暗,而且我不明白的是,這樣強大的愛國情懷,依舊阻礙不了他對清酒的喜愛,還有在榻榻米上和美女出軌的暢快淋漓。
深井冰這個詞,把概念篡改得恰到好處。
二.
讀過一篇很讓人感傷的文字,題目好像是「竟是我的校友舉報了我」……
我理解筆者的痛苦,因為告密者的行為觸碰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底線——信任與尊重,破壞了互信的人際關係,同時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玷汙了本該相互支援、共同進退的校友與朋友之間的友誼,導致人人自危,以避免成為告密者的下一個目標。
我們從來沒想過要害人,居然不得不去學著如何提防人,這世界是如此的滑稽。
於是很多聲音沒有了,接著是聲音的本體,本體的支持者。
然後,支持者的聲音也沒有了,再然後是支援著本身。
起初,他們的消失激起了很大的聲音。
當然後來,這些聲音也消失了。
消失了,沒有了,就像從來沒存在過一樣。
我想起了在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裡讀到的那首詩歌……
三.
前些日子,看到一條有趣的新聞,讓我玩味了很久。
以「流浪洛杉磯」影片風靡網路的華人男子雷某,曾因盜竊罪在國內獲刑,在疫情期間非法入境美國,憑藉拍攝自己在洛杉磯街頭乞討的短影片意外走紅,當然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其中的愛國人設,短影片裡不乏各種愛國言論包裝。
但另一方面,為了留在美國雷某在美國卻申請了政治庇護,企圖透過詆譭他影片中熱愛的祖國來換取綠卡。
有意思吧?!
所以老話說得好,別聽旁人說什麼,要看他們做什麼。
雷某沒想到的是,美國移民法庭的法官可不好騙,其庇護申請慘遭駁回,目前面臨被強制遣返的命運!
想起了一段美國的繞口令:
There will always be a LIE in believe,an OVER in lover,an END in Friends,an US in trust,and an IF in life.
細想很有哲理啊。
四.
寫作遭遇疲憊期,很想走開去幹別的。
不是掙扎找靈感,而是大環境不好,讓人有話還得掙扎說出來的方式,就像讓人說話了,尤其是實話,天會塌下來一樣。
忍不住繼續默唸美國的繞口令:
The less you talk, the more you listen to. Listen and Silent are spelled with the same letter.
也許人的一生就像腦電圖,波折起伏,崎嶇不平,talk是人生,listen也是人生,如果不想listen的話,還可以保持silent,經歷多了,內心就可以多一些留白,就能找到該有的平靜吧。
可昨天,一個十幾年前的粉絲給我發了一段簡訊:
我是您搜狐部落格的粉絲,後來部落格沒了就“失聯”了。昨天我在微信上搜索一個關鍵詞,沒想到意外發現了您的公眾號,真是有失而復得的欣喜。關注部落格的時候,那個時候您還經常發丫丫的照片,我記得她還打籃球吧,還有您家裡到處都是書的照片呢!
一瞬間,我突然感恩自己的堅持……
不是走錯路需要回頭,而是不要去問結果,一切便已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