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如果我是周杰倫的話,那你就是吳宗憲。”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對天使投資人麥剛這樣說。那是2012年,泡泡瑪特才創辦2年,王寧正為融資發愁,麥剛給了他第一筆200萬元的投資。
13年過去了,王寧正在逐步接近自己心中的那個“周杰倫”。泡泡瑪特旗下核心IP——LABUBU,憑藉其醜萌形象和盲盒、毛絨玩具等各種產品風靡全球,就連在歐美的泡泡瑪特門店也出現排隊數小時的搶購熱潮。
資本市場同樣為之狂歡。泡泡瑪特股價在2025年累計上漲超過191%,市值甚至在6月10日突破3600億港元,一度超越格力、伊利等傳統企業。王寧的個人身家最高時飆升至1602億港元,他因此晉升為河南首富。
作為泡泡瑪特的天使投資人,麥剛也因泡泡瑪特的爆紅越來越多地被關注到。外界除了佩服他的眼光,更佩服他的耐心。他曾在2020年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時就明確表示,泡泡瑪特的市值不到2000億元,他不會考慮退出。
站在現在的時間節點回看,這200萬元顯然是一筆“慧眼識珠”的天使投資。但在2012年,麥剛投資王寧和泡泡瑪特的決心背後,是一個不同時代的兩位創業者“惺惺相惜”的故事。
投資圈至今還一直流傳著關於王寧的段子:泡泡瑪特沒火以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相貌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說話沒有感染力,團隊沒有精英等等;泡泡瑪特爆紅後評價變為,喜怒不形於色、沉穩、偏執、具有消費行業賽道創業者的優秀品質。
時針撥回2012年8月初的一天,麥剛在檢視郵箱時,發現了泡泡瑪特團隊3個月前發來的一封郵件。麥剛是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人,開啟附件之後,他迅速被王寧的描述和PPT的設計風格吸引了,他決定在北京見一見這個年輕人。
麥剛有一個投資準則,跟創業者見面不會選在咖啡廳等公共場所,而是直奔創業者的辦公室,用他的話說就是“聞一聞味道,就知道這個公司靠不靠譜”。
不久後,麥剛在北京海淀區雙榆樹附近的民宅裡,見到了王寧和他的團隊。那時的王寧租了一個兩居室,客廳用來辦公,一間臥室是倉庫,另一間住人。那時,王寧只有25歲,麥剛第一次創業成立億友網路時是27歲。
麥剛用“一見鍾情”來形容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兩人相談甚歡,麥剛對王寧的第一印象是,懂潮流審美,但又性格沉穩,甚至有點老派。之後的三天裡,他們又密集見了很多次面,在交談的過程中,王寧並沒有“拽”很多流行的網際網路大詞,而是帶著麥剛巡店,給他講未來的店鋪升級計劃,打算用什麼樣的設計師等等。
2012年8月10日,泡泡瑪特收到了創辦以來的第一筆投資款,總金額200萬元人民幣,打款人正是創業工場創始人、天使投資人麥剛。

第一次投資的部分收據。來源:受訪者
那天晚上,麥剛和王寧在北京五道口的Propaganda酒吧小酌,以此慶祝。慶功之後,王寧給自己的父親打了一通電話,他告訴父親,“從今天起,你兒子就是千萬富翁了。”而1000萬元正是這次投資的估值。
王寧感謝麥剛在創業路上對他施以援手,麥剛欽佩王寧的冷靜和篤定。在此之前,麥剛也曾創業5次,相似的經歷,讓他們更懂彼此。麥剛自稱是一個比較吝嗇於誇讚別人的人,但在王寧身上,他從來不會吝嗇。
2013年,麥剛帶著王寧參加一個飯局,列席者大多數是投資人。麥剛這樣介紹王寧:“這是王寧,他未來將會是零售業的大佬,你們值得認識一下。”在場的大部分人都以為這只是一句場面話,但只有王寧聽進去了,他感覺到自己是被別人信任的,泡泡瑪特也是被資本認可的。
後來,那場飯局裡的很多投資人跟王寧再見面,但或因聊得不是特別好,或對泡泡瑪特無感,都沒有了投資下文。但麥剛的那句話像一顆種子一樣,一直埋在王寧心裡,泡泡瑪特在零售端不斷默默發力。
相識13年,麥剛見證了王寧的成長,他的視野不斷擴大,從LOG-ON、萬代到迪士尼,在泡泡瑪特發展的不同階段,王寧都會找到精準的對標物件。
麥剛至今也還記得2015年那個春節,王寧給他打電話分享Sonny Angel的故事,也是從那時起王寧決定要推Molly這個IP。“我們當時都非常興奮,覺得透過這個IP終於找到了突破點。Sonny Angel的成功,證明了這類產品形式是廣泛被大家接受和喜歡的,那時候就是泡泡瑪特發展過程中的靈光一現的時刻。”麥剛告訴《中國企業家》。
Molly之後,泡泡瑪特又借LABUBU等IP在零售端不斷開疆拓土。截至2024年底,泡泡瑪特中國大陸零售門店總數已達401家,機器人商店數量超過2300臺。海外市場,截至2025年6月,泡泡瑪特全球門店總數超過500家,覆蓋30多個國家。
相識於微時,已然是一種難得的信任,更難得的是,麥剛是那個一直陪伴王寧,並長期持有泡泡瑪特股份的天使投資人。泡泡瑪特上市的第二天晚上,麥剛和王寧回北京五道口那個酒吧舊地重遊,那天他們非常認真地探討了泡泡瑪特的未來,最終達成共識,“泡泡瑪特未來會成為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
在麥剛看來,這13年間王寧從頭到尾做的都是潮流文化、潮流產品,這是一直沒有變的,只是2015年時是盲盒,後來是毛絨玩具、樂園、飾品,但這些只是產品形式,背後是IP,更深層次的背後是一種零售模式。
以下是《中國企業家》與麥剛的訪談實錄:
1
泡泡瑪特會成為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
《中國企業家》:泡泡瑪特現在的市值已經突破3000億港元,作為天使投資人現在是一種什麼心情?
麥剛:其實還好。泡泡瑪特上市的第二天晚上,我和王寧回北京五道口那個酒吧舊地重遊,那天我們非常認真地展望了泡泡瑪特的未來,我們達成的共識是,泡泡瑪特未來會成為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
數字可能是很庸俗的,但也最直接反映公司的體量和價值,你可能認為我在吹牛,我們是經過理性分析的,比如泡泡瑪特所在的行業天花板、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年輕一代企業家面臨的時代機遇。我2001年到美國留學,之前也曾創業5次,我非常清楚王寧作為85後這一代所擁有的國際化的機會,這是我們那一代的創業者從沒想過的機遇。
《中國企業家》:泡泡瑪特爆火之後,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泡泡瑪特,你現在如何定義泡泡瑪特這家公司?
麥剛:公司不外乎賣產品和服務,產品又分為有形的和無形的,盲盒、毛絨玩具、首飾只是個產品形式,不是產品,泡泡瑪特產品的根源就是IP,我們熟悉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也是IP,泡泡瑪特只不過開發了更多新的IP,這沒什麼不好理解的。只不過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歸根結底,泡泡瑪特是一家有很強零售基因的IP公司。IP有很強的延展性,迪士尼是一種具象化,樂高也是,文化企業本身是沒有邊界的,但沒有邊界的同時你也不知道做什麼是能行的。
泡泡瑪特的這一輪爆發,是因為被LABUBU的IP價值放大了,但LABUBU也不是今天才有的,都已經快10年了,你可以說這裡邊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潑天富貴你也得能承接住,這背後要是沒有零售的運營基礎、IP管理、團隊管理、供應鏈等等,你是承接不住的。
2
決定去見見這個25歲的年輕人
《中國企業家》:回到2012年,在收到那封郵件後,你為什麼願意跟王寧這個年輕人見一面?
麥剛:當時泡泡瑪特的PPT做得非常漂亮,撲面而來的時尚感和設計感,恰巧也是我非常喜歡和認可的,這是抓住我眼球的心動瞬間。那時候剛好要回深圳,就決定去見他一面。
《中國企業家》:王寧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給你的第一印象如何?
麥剛:王寧並不是一個潮人,也沒有潮流的外表,但有一顆潮流的心。那時候,他們就擠在海淀雙榆樹的一個兩居室裡,都不是正常的辦公室,貨也堆在那裡。
2012年,王寧才25歲,但他表現出異於同齡人的沉穩,很平靜,不張揚,不吹噓,不會跟你講很多大趨勢和拽一些名詞。他就告訴我想做什麼事情,打算怎麼做,希望找一些投資,非常簡單,但你能強烈感受到他對產品設計的熱愛。
那時候,泡泡瑪特只有2家店,一家自營店,一家加盟店,他也跟我交流接下來想升級一下店面設計,也給我看了一些設計稿,分享想聘請什麼樣的設計師等等,你能強烈感受到他對產品和公司的熱愛。
我也見過很多創業者和企業家,我認為成功的創業者往往有三個核心特徵:第一,踏實和堅持;第二,對團隊的領導力;第三,有長遠的目標和夢想。王寧符合大部分這些特徵,所以最終我在3天后就投資了他200萬元。
《中國企業家》:2013年,你在一次飯局上介紹王寧說:“他未來將是零售行業的大佬,你們認識一下。”當時是場面話還是真的這麼相信?
麥剛:我是一個對讚許非常吝嗇的人,對自我和別人都很嚴苛,也不喜歡到處交際、吹噓,我很少這麼誇別人的。因為在看過那麼多創業者之後,你很清楚誰是第一梯隊的,當然就算是第一梯隊也無法保證都能成功,還是有運氣的成分,但你知道這個人的能力和可延展性有多高。
打個沒那麼精確的比方,就像談戀愛,你心裡知道哪些是真愛,哪些只是暫時在一起而已。有的創業者只是看上去很強,但是你知道哪些是馬拉松型的耐力型選手。
《中國企業家》:你還記得當時在場嘉賓們的反應嗎?
麥剛:在座的都是投資行業同行,他們肯定都是客套一下,但我是真心介紹他們去認識的,後來可能因為這次飯局,跟王寧接觸過的投資人也不少,但是可能之後聊得不是特別好,或者對泡泡瑪特無感,就都沒投。
《中國企業家》:相識13年,王寧身上還有哪些特質吸引你?
麥剛:他到現在還保持著巡店的習慣,非常腳踏實地。即便外界說他是首富了,他的生活方式也沒發生什麼變化。
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覺得蠻有深度的:“尊重時間、尊重經營。”你可以看到,他既有對潮流文化的敏銳嗅覺和審美,但又在行事方式上不會像刻板印象中的潮流圈人士過於跳躍和跳脫,非常沉穩和踏實,甚至有點老派的風格。
此外,王寧也是一個非常會團結朋友、同學,發掘身邊資源的人,現在泡泡瑪特的高管中,有很多都是王寧在不同時期的同學,他有這樣的組織能力。
3
真空期的禮物
《中國企業家》:泡泡瑪特在拿到天使投資後,後續的融資也並不順利,期間王寧向你求助過嗎?
麥剛:他個人買房子的時候,我也幫助過他。另外我也曾以很低的價格,將相當比例的股份轉讓給創始團隊,便於公司透過股權激勵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但我不太愛講這些。
我也創過5次業,我知道創業者內心是孤獨的,非常不容易,我只是希望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創業當中,不要為其他的瑣事擔憂,儘可能為他創造一個穩定的創業環境。
但我想說,融資困難對王寧和泡泡瑪特來說可能也是一種保護。當你沒有從投資機構那裡獲得投資時,必然就促使你在經營上花更多工夫,把有限的錢投入到正確的事情上,更關注使用者需求的把握和滿足。當你拿了很多錢,沒準兒還可能就飄了,所以融資困難也不完全是壞事兒。
《中國企業家》:你後來把泡泡瑪特2012~2014年蟄伏期的虧損,稱為“真空期的禮物”,當下回看,當時你是一種什麼狀態?
麥剛: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珠穆朗瑪峰在哪裡,但是絕大部分人是爬不上去的。我和王寧都知道對於泡泡瑪特這家公司,潮流產品是未來,但是過程中聚焦到哪個點上呢?怎麼讓使用者產生購買行為?這是需要(產品)不斷迭代和升級的。
巨大的成功背後需要你在每一件小事上不斷地積累和迭代,然後才有可能像人工智慧一樣湧現,最終爆發,但中間積累的過程可能是煎熬的。即便你已經身處正確的道路上,有時候你看不到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突然出現閃光點,看到終點的喜悅。
《中國企業家》:那段蟄伏期裡,在跟王寧的溝透過程中,有哪些讓你記憶猶新的故事嗎?
麥剛:我非常清楚地記得2015年春節,王寧給我打電話分享Sonny Angel的故事和市場表現。(注:Sonny Angel是日本Dreams公司於2004年推出的潮玩商品,其形象為頭戴各種裝飾物、光著身子、凸著小肚子、背後長有天使翅膀的可愛小男孩,其在行業首創“全密封包裝+隨機抽取”的盲盒營銷模式。)
當時,王寧決定要做Molly,我們當時都非常興奮,覺得透過這個IP終於找到了突破點。Sonny Angel的成功,證明了這類產品形式是廣泛被大家接受和喜歡的,那時候就是泡泡瑪特發展過程中的靈光一現的時刻。那種感覺就像,你在正確的方向上走,當你選中某一樣東西,你就知道你做對了。
自從有了Molly之後,泡泡瑪特的發展就比較順利了,我們知道做什麼事情是正確的,只需要不斷去加強、強化和豐富它。後來,泡泡瑪特在盲盒的基礎上,又拓展了MEGA、毛絨玩具、樂園、配飾等各種產品形式。
其實,很多企業都死在了找方向的路上。
《中國企業家》:泡泡瑪特上市之後,其實一度股價跌得挺慘的,外界也都說泡泡瑪特都是泡沫,那個階段你是一種什麼心態?
麥剛:那時候所有中概股公司都跌得挺慘的,市場泥沙俱下,因為疫情,各行各業的人都非常擔憂和恐懼。但也是在那段時間,我跟王寧打過很多電話,那時候更加下定決心要加快國際化。國際化本來也是在計劃之中,但是那個時點是一個轉折點和推動力。
隨後的幾年,泡泡瑪特就持續發力海外市場,招聘、搭建渠道等等,做了很多工作。現在泡泡瑪特的業績中,海外市場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亮點。
4
“一定儘早做國際化”
《中國企業家》:你也創過5次業,走過完整的創業流程,有跟王寧探討過一些創業的心得嗎?
麥剛:我之前在海外留學,也有海外工作的背景,我很早就跟王寧說,你一定要儘早做國際化的準備和籌劃,國際化一定是中國公司必須面對的命題。後來,王寧找了自己在北大光華讀書時的韓國同學文德一來負責海外業務,現在泡泡瑪特的海外業務進展非常快。
包括當時上市,雖然當時A股可能估值更高,但我們思考和探討後選擇了港交所,因為如果你要做一家國際化的公司,吸引國際人才,甚至在未來進行併購等資本運作,港股在當時是最合適的選擇。
所以,我和王寧交流,我們很早就知道終點在哪裡,也知道要走什麼樣的路,並在這條路上選擇最合適的夥伴。
《中國企業家》:跟王寧相識13年,站在現在的節點,如何看這筆投資?
麥剛:從財務投資的角度看,這當然是一筆珍貴的天使投資,背後也是對於王寧和泡泡瑪特事業的認可,你可以認為(我)是伯樂。
我自己也是創業者,也感恩當時的天使投資人,當然我沒有王寧做得這麼大。從自己創業到給王寧天使投資,你可以認為是不同年代創業者的一種迭代和傳承,我沒有實現的做偉大公司的夢想,讓王寧和團隊去實現吧,也是一種對後浪的寄託。而且我在當時也選擇相信他的夢想,相信創業者的力量。
《中國企業家》:泡泡瑪特爆火之後,名創優品旗下的TOPTOY、52TOYS也湧現出來,泡泡瑪特的護城河是什麼?
麥剛:一個事情說起來簡單,但是回到運營層面是很複雜的,你要從不同維度構建企業的競爭優勢,比如IP、渠道、研發、供應鏈、品牌等等,光是一個IP能不能推出來,能不能紅已經是有很多的變數。
《中國企業家》:泡泡瑪特上市時,你曾說市值不到2000億元不考慮退出,現在的錨點是1000億美元嗎?
麥剛:這代表一種對企業的信心,但不用過度解讀數字,關鍵這是一家值得期待的企業,他們團隊年輕有夢想又有拼勁,又難得處在一個巨大的市場。當你做對了事情,時間和緣分也到了的話,上天自然會回報你。
《中國企業家》:透過泡泡瑪特這個案例,你獲得了什麼投資心得和啟示?
麥剛:泡泡瑪特是我投資心路歷程中,很明確把人放在事情之上的案例,當時如果純分析商業模式,肯定是有一些顧慮和問題的,但是對人的相信是最重要的。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