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1元不漲價的中國造,制霸全球20年

作者:沉煙
中國有什麼技術是別的國家怎麼追都追不上的?
有人說是高鐵、無人機、通訊,還有醫學領域中的白血病治療技術。但說實話,這些都是我們國家這些年來有目共睹的成就。
如果我說在眾多高大上的頂尖科技之中,有一個答案讓人出乎意料,卻又著實讓人佩服,有人猜得到是什麼呢?
一次性打火機。
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這種看上去土了吧唧的打火機,20年前賣1塊錢,如今還是1塊錢。
有人問,賣1塊錢賺錢嗎?   
答案是不僅賺錢,而且還年產150億,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種一次性打火機,不僅成就了中國的“打火機之鄉”,還著實讓那些名不見傳的中國小城蜚聲國際,成就名副其實的中國智造!
但其實,“打火機之鄉”花落中國也並非易事,從上個世紀到如今幾易其主。
從歐美搶生意
其實打火機是個外來物種。
1961年,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打火機,到上世紀80年代,打火機的生產地轉移到了法國BIC公司。那時候打火機價格昂貴,小小一隻需要200元,當地人正在為如何降低成本絞盡腦汁時,精明的溫州人早已在它身上發現了商機。
事實證明溫州人不僅頭腦好,還是實幹家。
上世紀80年代,他們從日本人手裡買回來50個打火機,將打火機一一拆解,然後將每一個零件研究透徹,沒必要的零件去掉,其餘的零件替換成便宜的材質。
● 日本生產的一次性塑膠打火機
重新設計的溫州打火機,將打火機的成本從4塊壓低到3毛錢。
頗具商業頭腦的溫州人就這樣,只要市面上出現一款新型打火機,總能在第一時間量產,並不斷改進出極具價效比的打火機。
從此溫州打火機憑藉價格優勢迅猛出海,快速佔領海外市場。
90年代,中國生產的打火機從每年的5000萬個,一下子飛漲到3億個,幾乎搶佔了BIC公司的7成市場。
2001年,打火機成為溫州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年產量超過5.5億隻,佔全球金屬打火機市場份額的80%。
打火機車間
“夠用就好”的一次性溫州打火機,制霸全球,像唐山鋼鐵一樣成為全球鋼鐵產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溫州人實打實地將打火機產業攥到了自己手裡。就在所有溫州打火機制造商,都沉浸在未來形勢一片大好的展望中時,出海之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
溫州煙具協會副會長黃髮靜,收到了一封來自歐洲打火機協會會長克勞斯·邱博的電子郵件,讀完後,他後背冒了一身冷汗。
信中表示,歐盟正在擬定進口打火機的CR法案,該法案就是一項打火機市場準入標準:低於2美元的打火機,必須加裝兒童安全鎖。
而促成這一法案擬定的,就是上面提到的BIC公司、東海公司等打火機制造商。

● 黃髮靜

事實上早在1994年,美國就曾針對中國的打火機市場實行CR法案。只不過那時候溫州商人並沒有重視,所以導致了當時中國出口美國的打火機貿易額下降了70%。
於是溫州打火機不得不放棄美國市場,轉戰歐洲,直到歐盟也出臺了CR法案。
黃髮靜意識到此事非同小可,關係到整個中國的打火機產業發展。於是黃髮靜立即向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反映了情況。
經過中國政府內部協商,黃髮靜和中國外貿經濟領域的相關職能部門,一起與歐盟六國進行交涉。

黃髮靜邀請行業17家企業及媒體召開抵制歐盟CR法案研討會  
但是,BIC公司明顯急眼了,他們要求歐盟對中國的打火機進行反傾銷調查。
於是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中國的打火機生產商、行業協會到各級政府部門和歐洲的盟友,無時無刻不處在緊張地備戰反傾銷調查中。
結果歐盟官員兩次來到溫州核查,均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倒是起訴方BIC公司那邊,遲遲拿不出被損害的證據。
於是2003年7月15日,BIC公司不得不撤銷了對中國打火機的反傾銷調查。於是同年12月9日,歐盟原定於2004年起強制實施的CR法案不再有效。這是中國加入WTO以來打贏的反傾銷調查第一案。
然而勝利並沒有持續多久,2006年歐盟規定,從2007年3月11日起,凡向歐盟市場出口的一次性打火機,必須“確保至少能安全使用5年,期間能提供維修零配件;必須在歐盟境內設立一家維修點,否則必須安裝安全鎖。”
一種帶安全鎖的打火機
之後隨著2010年前後金屬價格水漲船高,打火機的成本逐年攀升,使得打火機的價格一度漲到了原價格的125%,很多企業不堪重負。除此之外,溫州打火機產業的弊端也暴露無疑。
加裝安全鎖勢在必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走高,以及專利,一個溫州打火機產業繞不過去的坎,都讓溫州打火機產業搖搖欲墜。

成為標準,中國智造

CR法案之所以能屢次對溫州打火機奏效,戳中的正是中國打火機產業沒有專利的軟肋。
彼時,歐洲的打火機企業早就申請了大量的關於“兒童安全鎖”的專利,對於後起之秀溫州打火機產業,早就沒有了研發空間。
溫州打火機產業想要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研發出自己的專利,要麼高價購買歐盟的專利,大幅提升產品成本,失去競爭優勢。
那些有先見之明的溫州打火機企業,他們認為單純靠“模仿”早就沒有市場了,提高打火機的科技含量才能把握主動權。

正如煙具協會副會長黃髮靜所說:“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貿易摩擦和貿易糾紛仍會頻繁,能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與經濟實力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專注於研發新產品,有的人則選擇繼續和CR法案死磕。比較高階的做法是成為標準,甚至高於標準,以贏得市場。
寧波的新海集團和湖南邵東就是兩個很好的範本。
新海,是位於寧波慈谿市崇壽鎮的一家民企。
新海的起家產品是打火機。
之所以單單將新海列出來單獨講,是因為它是打火機和點火槍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為什麼它可以起草國家標準,說說它的成績你就知道了。
目前新海集團的銷售規模在13億元左右,其中打火機有打火機7個億,每天生產300萬隻,遠銷87個國家和地區。
新海世界打火機博物館
它的創始人是黃新華,創業前曾經做過寧波打火機協會會長。
30歲的時候,黃新華下海,創立了新海打火機制造公司。那年我們國家和歐洲的合作還很密切,黃新華將目光瞄準了歐洲市場,一齣手就是120萬隻。本想著會是開門紅的局面,誰承想,因為質量不過關,打火機被全部退回。
黃新華
無奈之下,黃新華只好貸款,又花了9個月的時間,把120萬隻打火機拆掉重灌,這才順利出售。
再後來,面對更加苛刻的日本市場,新海就胸有成竹了。
當年中國的打火機出口到日本,條件有多嚴苛呢?    
比如日本要求中國打火機的不良率是百萬分之一,每一隻都要檢查,而不是抽檢,這相當於幾乎每一隻打火機必須都是優質的。
作為打火機領域的浙江企業代表,新海參與的浙江製造“品”字標準,高於國家標準。
品質標準高,意味著不論是原材料、裝置、生產技術、檢測水平等要高,這都是成本。

新海ISO標準檢測實驗室

那如此高昂的成本,加上水漲船高的原材料價格,新海能活下去嗎?
一組資料告訴你,新海從90年代入局打火機產業,到今天有30多年的歷史,大部分企業都消失了。
但是新海依然屹立不倒,如今它不僅將打火機迭代升級,還從1990年的第一代砂輪機,迭代到了2015年的第5代恆流閥。
恆流閥的研發花費了8年時間,投入上億資金,終於研發成功,成為世界上首個AS恆流閥打火機。
恆流閥作為一個整合零件,取代了傳統打火機中多個零部件,實現每次點火所產生的火焰,基本穩定在3釐米左右,大大降低了各種可能的使用風險。圖片來源:做世界的新海
不止如此,早在2003年,新海就正式成為國際ISO/T61打火機協會分會會員,是該協會唯一的中國代表。   
為了達到國際要求,新海成立了攻關小組,先後投資200多萬美元引進瑞士和德國的模具加工和注塑等先進裝置。
而在湖南邵東,關於打火機的另一個故事也正在上演。

接棒溫州

起初湖南邵東和溫州打火機一樣,生產模式以家庭作坊為主,主要承接溫州的外溢訂單。溫州打火機遭遇重創之後,邵東得以承接溫州的產業轉移。
湖南邵東則完全吸取了溫州的教訓,一方面它們將精力集中在一次性注塑打火機上。雖然它的利潤空間相對會比較低,但是較低的產品價格,卻為開啟東南亞市場佔盡了開局優勢。
在邵東13家打火機出口企業中,規模最大的是湖南東億電氣股份公司。
2000年左右的時候,公司只有百十來號員工,日產20萬隻左右。2014年,東億電氣從浙江和廣東挖來十幾位打火機技術研發人員。
到了2022年,東億電氣日產600萬餘隻打火機,產量約為25億個(出口為主)
邵東市接棒溫州、寧波和廣東沿海地區的打火機制造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打火機產地
不同國家愛的客戶對打火機的喜好是不一樣的,歐美人手大喜歡大個的打火機,寬度比常見的打火機多5毫米。
韓國人喜歡包裝花哨的打火機,日本人的打火機群體則以女性為主,她們喜歡迷你打火機。
邵東打火機始終走在時尚和創新的前沿,東南亞市場消費者偏愛彩色系,邵東廠商就把打火機噴繪成大紅大紫。歐美消費者青睞簡約風,廠家就推出極簡包裝;年輕人喜歡潮流酷炫,加裝手電筒的打火機就悄然面市。
至今在東億電氣的展櫃裡,還陳列著上百個各式各樣的打火機。

一隻打火機,蘊含“智造”力量
一隻小小的打火機看起來不起眼,其實裡面有二三十個零件,涉及模具、裝置、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等方方面面。
邵東完備的產業鏈,是它價格能20年維持不變的一大關鍵,因為產業鏈帶來的叢集效應,首先就是成本的降低。   
以前一個電子打火機,國外賣1塊多,這裡能做到5分錢一個。
以前需要1.4萬工人手拿著鑷子、鉗子低頭操作,夜以繼日才能保證每天生產100萬隻,還沒辦法保證質量。
如今注塑打火機體,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除此之外,當地的打火機企業也算過一筆賬,要想讓打火機的利潤不減,人工成本必須控制在7%以內
東億電氣的自動化生產線。圖片來源:邵東市新聞網,攝影:李芳森
雖然自動化升級困難重重,但是抵不過“高手在民間”。幾個打火機出口企業聯合起來一起搞研發,不斷研製新的生產裝置,提高生產效率,再不斷改進升級。
邵東6家打火機出口企業和5家配套企業為了謀求發展,聯合起來攻克海外的准入門檻,在當地政府的牽頭組織下,他們攜手組建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打火機產業鏈,光研發成本每年高達2000萬,迄今擁有專利240多項。
邵東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打火機的模具在此研發、生產。圖片來源:湖南日報
十多家打火機龍頭企業,12道工藝全部自動化,智慧機械臂隨處可見。
將人工成本從以前0.1元降至0.015元,生產智慧化的邵東打火機基地,硬生生將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成了高度自動化生產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用技術+控成本,為邵東打火機產業豎起了一道寬闊的護城河。   
在一枚小小的打火機身上,技術達到極致,成本降到極致,打火機這個產業叢集像大樹一樣,在邵東這塊土地上根越扎越深,沒人能撼動。
人們在討論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時,總會想到一些高大上的行業,飛機、高鐵、大輪船,但其實,1塊錢的打火機,更結結實實地展現著中國智造的力量。
參考資料:      
[1] 酷玩實驗室丨中國如何用1元錢征服全球菸民
[2] 南方週末湖南小城造1元打火機制霸全球,卷的不是價格
[3] 正解局中國造1元打火機產業,東南亞為何搶不走?
[4] 南方人物週刊啥都在漲,為何20年前的打火機還是1塊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