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打一針,就能100%預防艾滋病|好訊息合集

又是一個週日的晚上,大家喜聞樂見的好訊息合集更新啦!這是第9期,希望大家看完後能收穫更好的心情。
久坐很糟糕,除非你……喝咖啡
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久坐不利於健康,每天如果坐著不動的時間超過了6小時,死亡的風險就會顯著上升。
然而,BMC一項新研究卻發現,雖然在不喝咖啡的人群裡,久坐確實導致死亡風險上升,但在喝咖啡的人群裡,這個風險居然變得不顯著了。
喝咖啡和久坐風險抵消?|圖蟲創意
研究者調查了2007~2018年間的全美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資料,一共分析了10639名美國成年人在這13年裡的資料。
結果顯示,久坐確實不利於健康。相比於每天坐不超過4小時的人,每天坐8小時的人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是1.8倍,因任何原因而死亡的風險是1.5倍。
然而,久坐帶來的風險上升,主要體現在不喝咖啡的人身上。
在喝咖啡的人身上,久坐竟然沒有帶來顯著的死亡風險上升。
當然,如果喝咖啡而且不久坐,就更好了。
相比喝咖啡、而且每天坐的時間不超過6小時的人,那些反著做的人(不喝咖啡、久坐>6小時),因各種原因而死亡的風險是1.6倍。
另外,相比不喝咖啡的人,喝咖啡喝得最兇(咖啡攝入量位列前1/4)的重度愛好者們死亡風險顯著下降,全因死亡風險僅為0.67倍,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僅為 0.46倍。
咖啡愛好者們,讓我們共同舉起咖啡杯,為這個好訊息痛飲一杯。
一個AI:每天咖啡噸噸噸,存活機率升升升!
“壞脂肪”可以變身“好脂肪”
大多數人都知道,脂肪分兩種,一種叫白色脂肪組織(WAT),是靜靜躺在你身上的“能量戰略儲備”;還有一種叫棕色脂肪組織(BAT),是可以燃燒卡路里來發熱保暖的“體溫小暖爐”。
人類生來就有棕色脂肪,新生兒可以用棕色脂肪來維持體溫,然而,這些棕色脂肪在人生第一年裡就會基本消失。
好訊息是,我們身上還留下了一種“米色脂肪”,這種米色脂肪不像棕色脂肪“自己抱團”,而是嵌入在白色脂肪中間,星星點點地燃燒發熱。
對忍飢挨餓的祖先,白色脂肪是優秀的保命神器。但是對食物豐富的現代人,白色脂肪太多了,沉積在內臟裡反而引起了各種代謝疾病,是一種希望能減少的東西。
怎麼才能把白色脂肪變成米色脂肪呢?過去研究發現挨凍可以促成轉換,但是能堅持挨凍的人實在沒幾個。後來科學家又想誘導幹細胞變成米色脂肪,但這條路也困難重重。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們有了新發現,只要移除一種名為KLF-15的蛋白質,就能讓白色脂肪細胞“變形”成米色脂肪細胞。
圓圈裡的白色脂肪組織不含KLF-15蛋白,結果就出現了嵌在其中的、燃燒卡路里的米色脂肪細胞。| Liang Li
這可能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減肥新通路,因為它不影響食慾,不影響大腦,也不會造成噁心等副作用,它僅僅是把在身上沉睡的白色脂肪,轉變為會燃燒產熱的米色脂肪。
一旦這種方法在人類身上奏效,減脂的效果可能會是很長久的,因為脂肪細胞的壽命相當長。
研究者說,“對大多數人來說,白色脂肪並不罕見,我們很樂意放棄其中一些。”
一個AI:脂肪細胞,燃起來!
半年打一針,100%預防HIV
預防HIV的長效針出現了,半年打一次,100%有效!
藥企吉利德(Gilead Sciences)宣佈,臨床試驗顯示, lenacapavir(來那卡帕韋)在女性實驗者身上展現出了極好的HIV預防效果,只需要半年打一針,在試驗期間無人感染HIV。
能從多個層面上阻止HIV病毒的lenacapavir | DOI: 10.1056/NEJMdo006505
參與這個實驗的女性被分到三組,分別是半年打一針lenacapavir的L組,以及每天要吃一片T藥的T組;還有同樣每天要吃一片D藥的D組。
T藥是可以用於艾滋預防的藥物,D藥是一種類似T藥的新藥,這兩種藥物都需要每天口服一片。
結果顯示:
半年打一次L針的2134人裡,0人感染HIV;
每天口服T藥的1068人裡,16人感染HIV;
每天口服D藥的2136人裡,39人感染HIV。
L針的預防效果顯著優於T藥和D藥,而且每半年打一針也更容易堅持。
如果需要每天口服藥物,忙起來就有漏服的風險。還有些人會擔心,如果別人發現自己在服用抗HIV的藥物,可能會歧視自己。結果是,人們經常忘記服藥、抗拒服藥,而導致預防失敗。
相比之下,lenacapavir只需要半年打一針,使用者更容易堅持,隱私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一個AI:對抗HIV的“超級盾牌”終於要出現了!
自動駕駛汽車,大多數時候比人開得好
自動駕駛汽車(AV)和人類駕駛汽車(HDV)究竟哪家強?
《自然通訊》2024年5月的一篇論文分析了37000起事故,結果發現,自動駕駛汽車通常更安全、更少發生事故,但在黎明、黃昏、轉彎時,人類司機會表現得更好。
在很多場景下,不會疲倦、不會分心、不會路怒症發作的汽車AI,實在是強得驚人!
比起人類,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中度傷害事故的可能性降低了36%,發生致命事故的可能性降低了90%,雨天發生事故的風險降低了66%,追尾的風險降低了55%,側面碰撞的風險降低了83%。
但到了黎明或黃昏,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的風險是人類司機的5倍。在轉彎時,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的風險是人類司機的2倍。
原因可能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感測器和攝像頭,在光線變化大的時候,還不能像人類的眼睛那樣迅速適應。
不過,隨著更先進的演算法、感測器,乃至基礎設施的出現,自動駕駛汽車的表現還會不斷提升。
在人類司機發生的事故里,有90%都是因為人類犯錯而導致的。在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透過避免一大部分人類錯誤,而削減一大部分交通事故。
一個AI:我們AI會讓道路變得更加安全的!(握拳)
本期的好訊息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哪個是你最喜歡的好訊息呢?你最近還看到了哪些想跟大家分享的好訊息?願科學和技術點亮你的生活,願你今天也收穫滿滿的好訊息!
參考文獻
[1]Zhou, H., Nie, J., Cao, Y., Diao, L., Zhang, X., Li, J., …Li, B. (2024). Association of daily sitting time an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BMC Public Health, 24(1), 1–12. doi: 10.1186/s12889-024-18515-9

[2]Li, L., & Feldman, B. J. (2024). White adipocytes in subcutaneous fat depots require KLF15 for maintenance in preclinical models. J. Clin. Invest., 134(13). doi: 10.1172/JCI172360

[3]Scientists Discover How to Make Ordinary Fat Cells Burn Calories. (2024, July 0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csf.edu/news/2024/06/427971/scientists-discover-how-make-ordinary-fat-cells-burn-calories
[4]Gilead’s Twice-Yearly Lenacapavir Demonstrated 100% Efficacy and Superiority to Daily Truvada® for HIV Prevention. (202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ilead.com/news-and-press/press-room/press-releases/2024/6/gileads-twiceyearly-lenacapavir-demonstrated-100-efficacy-and-superiority-to-daily-truvada-for-hiv-prevention
NIH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Efficacy Results of Twice-Yearly Lenacapavir for HIV Prevention in Cisgender Women. (2024, June 2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iaid.nih.gov/news-events/nih-statement-preliminary-efficacy-results-twice-yearly-lenacapavir-hiv-prevention
[5]Lenacapavir in Multidrug-Resistant HIV-1 Infection | NEJM. (2022).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ejm.org/do/10.1056/NEJMdo006505/full
抗擊艾滋新突破:一年兩針,100%有效,人類迎來防治“拐點”?- 21財經. (2024, June 21). Retrieved from [6]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621/herald/15e6de24e6581f4f16de58364281ea7b.html
Abdel-Aty, M., & Ding, S. (2024). A matched case-control analysis of autonomous vs human-driven vehicle accidents. Nat. Commun., 15(4931), 1–12. doi: 10.1038/s41467-024-48526-4
Smith, M. S. (2024). Autonomous Vehicles Are Great at Driving Straight. IEEE Spectr. Retrieved from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nomous-vehicles-great-at-straights
作者:海色天痕
封面圖來源:奇域AI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