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新州中部海岸的57歲會計師Syvia Chou在Facebook上點選了一個連結,三個月後,她發現她被詐騙團伙騙走了260萬澳元。

這個外匯交易平臺的廣告是個精心設計的騙局,不僅榨乾了她的全部積蓄,還迫使她四處舉債,甚至抵押了名下的三處房產進行再貸款。
她的開戶行——NAB曾試圖就賬戶異常交易聯絡她,但當聯絡未果時,銀行就直接放任不管了。“他們不能只是打個勾表示打過電話就完事,他們明明擁有監測異常交易的系統,”她強調道。
如今已成為反詐騙倡導者的Chou女士表示,澳大利亞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的信用卡欺詐和詐騙案件激增現象,實際上低估了問題的真實嚴重程度。
澳大利亞統計局週三釋出的個人欺詐調查顯示,每十名澳大利亞人中就有一人曾遭遇信用卡、簽帳金融卡及EFTPOS刷卡詐騙。
消費者權益組織稱,這些資料揭示了日益惡化的嚴峻現實,下一屆聯邦政府必須緊急採取行動遏制詐騙激增。
資料顯示,2023-24年度澳大利亞銀行卡詐騙受害率從上一年的8.7%升至9.9%,與詐騙者有過接觸的人數更是從514,300人飆升至675,300人。

Chou女士指出,統計局的資料“遠低於”實際情況。她接觸過許多因英語不佳而未報案的非英語背景詐騙受害者。
澳大利亞統計局犯罪統計主管William Milne表示,72%的銀行卡詐騙受害者獲得了髮卡機構的全額賠付,但被盜總金額仍高達“21億澳元”。
扣除所有賠償後,受害者的淨損失總額仍達4.77億澳元。
其中,買賣詐騙(包括虛假賬單、網購騙局等)是最常見的形式,約30.8萬人受害。
消費者行動法律中心執行長Stephanie Tonkin指出,在生活成本危機中,數十萬民眾正因此遭受掠奪。
Tonkin建議,下屆政府將反詐騙列為優先事項,強制要求銀行業、電信業和數字平臺納入《詐騙預防框架》監管範圍。
編譯:Jayne來源:yahoo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