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眾號, 點選上邊藍字——皮皮蝦。
西班牙十日遊 邊角料拾遺(2)美國人的飲咖啡和歐洲人的品咖啡
作者:敏楠
(所有發表於本公眾號的敏楠的文章均經作者授權)
來美國前, 好像只喝過很少幾回咖啡, 印象最深的是到當時市裡最高檔的一家賓館去找老同學劍,
為了什麼事情去已然忘了, 只記得長得濃眉大眼的老同學是那家賓館的高管, 他在前臺的一個較為隱秘的沙發角落招待了我, 並叫服務生送來了咖啡, 咖啡杯下的托盤裡放著一個小小的湯匙,
還附帶了一兩塊方糖。
為了什麼事情去已然忘了, 只記得長得濃眉大眼的老同學是那家賓館的高管, 他在前臺的一個較為隱秘的沙發角落招待了我, 並叫服務生送來了咖啡, 咖啡杯下的托盤裡放著一個小小的湯匙,
還附帶了一兩塊方糖。

我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 端詳著咖啡杯子,不知道是應該只舉起杯子來,
還是連托盤一起舉起來,不知道是用湯匙把方糖放進咖啡裡, 還是用手直接放進杯子裡。
還是連托盤一起舉起來,不知道是用湯匙把方糖放進咖啡裡, 還是用手直接放進杯子裡。
見多識廣的老同學可能根本想不到我不會喝咖啡, 他只是眉毛輕挑, 嘴角上揚,
送來一個微笑,附上手勢讓我品嚐咖啡。
送來一個微笑,附上手勢讓我品嚐咖啡。
記憶這裡中斷, 記不清怎麼把糖放進杯子裡了, 只記得咖啡真苦, 比中藥還苦。除了苦什麼感覺都沒有,
但是對方糖印象頗深,而自從到了美國, 卻從來沒有看到美國人喝咖啡放方糖, 餐館裡, 吧檯上多是袋裝糖, 家裡宴客都是罐裝糖, 這個方糖也許不是美國風俗, 那麼就極有可能是歐洲國家使用。
但是對方糖印象頗深,而自從到了美國, 卻從來沒有看到美國人喝咖啡放方糖, 餐館裡, 吧檯上多是袋裝糖, 家裡宴客都是罐裝糖, 這個方糖也許不是美國風俗, 那麼就極有可能是歐洲國家使用。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20多年, 一直沒有解惑。這兩年在歐洲國家遊玩,
還是沒有見到方糖, 也許方糖已經成為歷史, 可以申遺了。
還是沒有見到方糖, 也許方糖已經成為歷史, 可以申遺了。
咖啡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是我從未想過的, 我對咖啡的依賴大概除了先生和女兒就屬它了。
來美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習慣了喝咖啡, 沒有咖啡的一天是可怕的一天。我會頭痛,
我會忘記很多應該做的事情。
我會忘記很多應該做的事情。
應該說喝咖啡是朋友聯絡感情的最簡潔,最省錢的方式, 那時候工作間隙,
我們系裡的年輕人會叫上我一起去學校的咖啡屋喝咖啡, 一兩塊錢一杯,10幾分鐘時間, 一邊喝, 一邊聊系裡發生的或可笑或滑稽的事情。
我們系裡的年輕人會叫上我一起去學校的咖啡屋喝咖啡, 一兩塊錢一杯,10幾分鐘時間, 一邊喝, 一邊聊系裡發生的或可笑或滑稽的事情。
不會喝咖啡是斷斷不行的。因為不喝咖啡連朋友都沒有。
因為美國沒有回家午休的時間, 一天10來個小時都在外面, 所以咖啡成了提神醒腦的最佳選擇。
看好萊塢電影, 行走匆匆的即將趕去工作的人們手裡拎著咖啡杯比比皆是,
生活中其實真的是這樣, 醫院的Starbucks門口一大早都是排得長長的隊伍, 為的就是一杯苦苦的咖啡。
生活中其實真的是這樣, 醫院的Starbucks門口一大早都是排得長長的隊伍, 為的就是一杯苦苦的咖啡。

奧黛麗赫本

理查德 吉爾
快30年養成的習慣已經很難改了, 一天不喝咖啡就會頭痛, 所以 直到現在早晨起來第一件事依舊是煮咖啡,
剛來美國時日子苦, 買咖啡根本不看牌子, 哪個便宜買哪個, 再後來不光看牌子, 還只買咖啡豆, 自己磨成粉再煮咖啡。
剛來美國時日子苦, 買咖啡根本不看牌子, 哪個便宜買哪個, 再後來不光看牌子, 還只買咖啡豆, 自己磨成粉再煮咖啡。
現在呢, 我還會磨咖啡豆, 但多半情況下與時俱進用k cup 咖啡了。

喝咖啡已成習慣, 但始終不敢嘗試喝espresso,濃縮咖啡, 記得有一次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喝咖啡, 他們一再要求我和他們一起點espresso,
我無法推卻就點了一杯, 那一杯成了我永遠難忘的記憶, 苦得都不能用中藥形容,
黃連應該就是這麼苦吧。
黃連應該就是這麼苦吧。

去西班牙之前, 看了一些介紹西班牙風景, 歷史以及美食的文章和影片,
獨獨沒有看到介紹西班牙咖啡的, 而獨獨這個西班牙咖啡卻讓我久久迷戀, 不能忘卻。
獨獨沒有看到介紹西班牙咖啡的, 而獨獨這個西班牙咖啡卻讓我久久迷戀, 不能忘卻。
記得剛到西班牙,我和先生在街上閒轉, 看到很多家賣飲料和咖啡的店鋪,
就隨意找了一家坐了下來, 像在美國咖啡店一樣, 先生要了一箇中號杯咖啡, 我要了一個小號杯的咖啡, 結果服務生送上來時, 讓我差點笑噴。
就隨意找了一家坐了下來, 像在美國咖啡店一樣, 先生要了一箇中號杯咖啡, 我要了一個小號杯的咖啡, 結果服務生送上來時, 讓我差點笑噴。
我的小號杯子只有酒盅那麼大, 最多30毫升, 先生的中號杯最多就是80毫升吧。
這哪裡是普通咖啡, 這應該是濃縮咖啡, 可是濃縮咖啡又不分大中小號杯子的,
說到底這還是咖啡, 只能感慨西班牙的精緻和優雅,如果不是有錢有閒, 誰有功夫這般喝咖啡。
說到底這還是咖啡, 只能感慨西班牙的精緻和優雅,如果不是有錢有閒, 誰有功夫這般喝咖啡。
端詳著小的不能再小的杯子, 我無法掩飾地開懷大笑, 我是一口吞下去還是故意分兩口吞下去?

環看四周, 竟然不少人也就點了這麼小號杯的咖啡, 心中立刻釋然, 我小小抿了一口,咖啡很苦,
但這種苦不是美國濃縮咖啡那種要人命的苦, 這個苦裡有一種挑撥味蕾的甜, 淳淳的甜, 苦苦的香。
但這種苦不是美國濃縮咖啡那種要人命的苦, 這個苦裡有一種挑撥味蕾的甜, 淳淳的甜, 苦苦的香。
聯想到去年去中歐國家就發現咖啡杯比美國小好多, 連K cup 的咖啡都比美國的小好多,
也想起以前讀過的文章說美國和歐洲國家在飲食上的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的飲料杯越來越大, 三明治越做越大,胖子也越來越多, 果不其然。
也想起以前讀過的文章說美國和歐洲國家在飲食上的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的飲料杯越來越大, 三明治越做越大,胖子也越來越多, 果不其然。
那麼毫無意外的, 歐洲的咖啡杯肯定也要小美國幾個size了。
其實說真心話,我喝咖啡完全是為喝而喝, 為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沒有間隙提神而喝,
但是西班牙的咖啡讓我品嚐出咖啡的魅和惑, 我無法擺脫這種誘惑, 在西班牙十幾天裡每天都會專門喝這種小小杯的咖啡, 細細地品, 慢慢地啜。
但是西班牙的咖啡讓我品嚐出咖啡的魅和惑, 我無法擺脫這種誘惑, 在西班牙十幾天裡每天都會專門喝這種小小杯的咖啡, 細細地品, 慢慢地啜。
細品中猛然醒悟美國人喝咖啡只能叫飲, 暢懷大飲的盡入腹中, 而歐洲人喝咖啡才能叫品,
有滋有味的品。
有滋有味的品。
在西班牙是絕對看不到像美國人那樣拎著咖啡杯上班的人的, 西班牙人的生活是愜意的,
是自由自在的, 是不受時間限制的, 是不用疲於奔命工作的,是要享受生活的, 就像喝咖啡, 是一點一點的啜, 不是大口大口的飲。
是自由自在的, 是不受時間限制的, 是不用疲於奔命工作的,是要享受生活的, 就像喝咖啡, 是一點一點的啜, 不是大口大口的飲。
儘管導遊說西班牙沒有什麼大的工業基地, 也沒有什麼製造業, 其主要經濟來源就是依靠旅遊,
即便如此, 西班牙人神清氣爽, 悠閒自在, 根本看不到焦慮和不安。餐館裡, 酒吧裡拿著手機或者邊吃飯邊看書的人很多很多,也許這就是整個歐洲人的生活態度吧。
即便如此, 西班牙人神清氣爽, 悠閒自在, 根本看不到焦慮和不安。餐館裡, 酒吧裡拿著手機或者邊吃飯邊看書的人很多很多,也許這就是整個歐洲人的生活態度吧。
其實悠閒的生活態度得益於西班牙優越的福利待遇, 西班牙從6歲到16歲免費教育, 健康保險全民醫療免費,婦女生孩子有生育費, 無論男女65歲退休後有退休費用等等,
試想如此福利還有什麼後顧之憂, 從生到死都被安排得妥妥的, 憑什麼不享受生活,憑什麼急匆匆大口飲咖啡而不細細品咖啡, 喝咖啡其實喝的就是一個態度, 一個姿態,
一個管他人評說的矯情。
試想如此福利還有什麼後顧之憂, 從生到死都被安排得妥妥的, 憑什麼不享受生活,憑什麼急匆匆大口飲咖啡而不細細品咖啡, 喝咖啡其實喝的就是一個態度, 一個姿態,
一個管他人評說的矯情。
從西班牙回來, 我依舊每日早晨起來煮咖啡, 依舊用比西班牙大好幾倍的咖啡杯喝咖啡。但對咖啡的味道明顯有了要求,
我希望有一種咖啡不同於往日的咖啡味道, 哪怕不接近西班牙的咖啡, 我只想有一點改變。
我希望有一種咖啡不同於往日的咖啡味道, 哪怕不接近西班牙的咖啡, 我只想有一點改變。
秘書Karen 給我介紹了一種咖啡,victor allen
caramel macchiato, 其實咖啡味道一般, 但因為加了caramel 這個味道, 便有了一種飄渺的香四溢, 這種味道讓我感覺原來咖啡真的很香, 即便不像西班牙咖啡真正的自然的香。
caramel macchiato, 其實咖啡味道一般, 但因為加了caramel 這個味道, 便有了一種飄渺的香四溢, 這種味道讓我感覺原來咖啡真的很香, 即便不像西班牙咖啡真正的自然的香。

現在的我依舊是飲咖啡, 目前我肯定做不到品咖啡, 也許哪一天不想工作了,
嗯, 我想, 我也應該優雅地品咖啡。
嗯, 我想, 我也應該優雅地品咖啡。
西班牙十日遊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