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妹們帶孩子去看《哪吒2》了嗎?
今年春節我家裡雜事兒有點多,本來打算等熱度過去再去影院。
結果小哪吒一路高歌猛進,熱度不僅沒過去,反而討論度越來越高,票房一路飆升到快100億。
這個成績也讓哪吒2挺進了全球電影歷史票房前30名榜單。在一水的歐美大製作裡,升起了一面五星紅旗。

哦對了,排在全球電影歷史票房第17位的是日本美國聯合出品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
按照咱中國網友的脾氣,估計至少會送吒兒升到第16的位置,咳,懂的都懂。
我也不想等熱度過去了,決定帶著老公直接去影院支援這個百億大專案。看完就四個字:哪吒值得。

故事邏輯清晰、劇情緊湊、人物立體豐滿、特效良心、有笑點有淚點,整場的觀影體驗都很不錯。
很多爛片導演動不動就指責觀眾不懂電影,大環境不好、影視業寒冬,看看哪吒就知道了,大家只是不願意為沒誠意的作品買單而已。
好作品,一定是能夠引起大眾共鳴的。
每個人都可以從電影中,找到觸動自己的地方,也能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不同角色、不同家庭的影子。(內含輕度劇透,還沒觀影的姐妹,可以先轉發哈。)

殷夫人VS哪吒:
愛,是不會退縮的擁抱
整部影片,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哪吒和母親殷夫人的兩次擁抱。
第一次是哪吒要跟隨太乙真人去參加昇仙考試,殷夫人捨不得兒子,伸出手要跟哪吒擁抱。
哪吒看周圍人太多,不好意思的扭過頭,嘴硬的拒絕了。

那時候哪吒還不知道,這看似平常的一天,其實是生命中最後一次看到生動的家鄉和笑意盈盈的父母。
很多事從這一刻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再一次見到殷夫人的時候,已經是生死離別的關頭。哪吒身中穿心咒,渾身上下遍佈尖刺,連東海龍王敖光碰一下都被彈開。
可是殷夫人卻忍著劇痛也要擁抱哪吒,她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告訴自己的兒子:
“和你度過的每一天,娘都很開心,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孃的兒。”

我曾看過媒體對導演餃子的採訪,記者問餃子哪句臺詞是你特別想表達的呢?
餃子說的也正是這句臺詞,他說:
“母親的愛,促成了哪吒最後的轉變。哪吒知道了,他的身份是不重要的,他母親的愛,是毫無保留的。根本沒有附加任何條件。這時候哪吒才知道,他不需要向家人證明他是誰,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好好的活下去。”
想起《哪吒1》,也有類似的場景。
幼年的哪吒,咬傷了殷夫人。可是殷夫人依然忍著疼痛,輕輕拍著哪吒拍後背說“別怕,娘在這兒。”

母親的堅定的、不退縮的擁抱和陪伴,其實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情緒緩衝墊和心理上的安全島。
孩子會知道,即使自己失控、即使自己不夠好,世界也不會崩塌。
心理學家科普說,所有的教育難題,都藏在母親的第一個沒有退縮的擁抱裡。真正的治癒,不是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先接住他最猙獰的摸樣。
這裡也說個挺正經的八卦,《哪吒》的導演餃子自己就被這樣的母親愛著。
當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藥學院,只要順利畢業,能穩穩當當成為一名藥劑師。

但餃子熱愛電影,畢業後還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在家搞創作,一搞就是3年8個月。
期間他沒有收入來源,父親病逝,只能完全靠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啃老”。
有同學去家裡看他,臨走時也撂下一句:“你好自為之”,不難聽出其中的失望和惋惜。
但是餃子的母親對他全力支援,不顧外界的流言蜚語,也不輕易打擾他,就讓兒子安心搞創作。

也正是因為被母親這樣堅定的愛著,所以餃子故事中的哪吒,沒有了剔骨還父 ,削肉還母的決絕,多了被愛過的底氣和溫情。
同樣因為有了這份愛,餃子沒有急於求成的功利。
在《哪吒1》爆火之後,餃子團隊沒有急於求成,而是紮紮實實的用心打磨《哪吒2》,他一做就是5年,觀眾一等也是5年。看似“難產”的作品,最終讓所有人看到了哪吒的誠意。

敖光VS敖丙:
愛,是讓你成為真正的自己
東海龍王敖光是這部電影裡特別有意思的角色,長得帥,愛孩子。我看有網友調侃:
敖光到處問我兒在哪?結果大家都已讀不回,上來就打他,真的鰥夫門前是非多。
敖光在《哪吒1》和《哪吒2》裡,對兒子的期望也是截然不同。
《哪吒1》裡他是個典型的雞娃家長,沒事兒就給孩子施壓:
“這就是靈珠?是否注入龍蛋,我兒就可獲得無邊神通,將來還有機會封神登天?” “兒啊,靈珠是龍族等待千年的機會。你的成敗關乎全族命運。” “兒啊,全體龍族已將身上最硬的龍鱗給了你,這萬龍甲堅不可摧,就靠你啦。”
《哪吒2》直接來個兩極反轉,秒變打臉現場,跟兒子對話那叫一個溫情脈脈,父愛如山:
“我兒,只要你活著,活著就好。” “父王知道,一旦決定的事,你始終會去做。” “兒啊,以前父王讓你肩負了太多的期望,卻不曾傾聽你的想法。父王對不起你。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今後,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

如果姐妹們覺得是人設不符,那就冤枉他了。他只是經歷了誤認為兒子不在人世的絕望後,才想通了什麼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愛。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訪談。
男孩小馬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他是同輩中唯一的男孩。所以在父母眼中,他被寄予厚望。
媽媽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含辛茹苦養你這麼大,如果考不上清北,養你有什麼用?”
父母要求小馬“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小馬形容自己就像一隻被抽著跑的陀螺,每分每秒都被督著學,絲毫不敢放鬆。
長期的高壓力學習,讓小馬精神面臨崩潰,初中後經常出現身體僵硬、發呆、失眠等等問題,最後確診為抑鬱症。

小馬回憶,確診回來的路上,爸爸邊開車邊哭,而媽媽說只要他健康,其它什麼也不重要。
他的父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不光去掉了“清北”的虛名和執念,還做了三個改變:多關心,重陪伴,表共情。
爸媽每天都接送他上下學,回家先問他累不累餓不餓,給他做可口的飯菜。即便偶爾考砸了,父母也不再呵斥他。
小馬慢慢感到,爸爸媽媽是愛我這個人,無論成績好壞,他們都愛我。

他的情況逐漸好轉,考入了一所知名的金融學校學商科,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其實好的教育,已經是帶著尊重的。
我們可以把經驗說給孩子聽,但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屬於自己的路。
每個孩子的成長路徑是不同的,人生不是軌道,而是曠野,而未來無數種可能中,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申正道VS申公豹
愛,是盡我所能的託舉
很多人都說最初看《哪吒2》,代入的是敢扭轉乾坤的哪吒和身出名門的敖丙,但靜下來才覺得,申公豹和他的父親申正道才最接近普通人生活。
申正道像許許多多普通父母一樣,雖然沒什麼背景,能力也有限,但就是希望孩子走正路,能有個好前程。

所以再辛苦也不敢懈怠,嚴格要求自己,也奮力託舉孩子。
而申公豹就像一個小鎮做題家,靠著刻苦的努力,成了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
考出去之後才發現,在外面世界的鄙視鏈裡,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牛馬”而已。

有很多人會困惑,現實這麼殘酷,普通人的努力到底還有沒有必要。
但是當申公豹保護好李靖夫婦,揮著鞭子,單挑叛變龍族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也許努力也換不來相應的回報,但是努力的、不放棄的人,一定會有更強的對抗風險的能力。
努力無法保障上限,但多少能夠拉高下限,這就是努力的意義吧。
最後也吐個槽,我本來以為會有反轉,陳塘關的百姓會被複活,那些可愛的鼠妖只是被暫時收押起來,會被哪吒解救,然而並沒有。
姐妹們看完這部電影有什麼感觸嗎?可以在評論區說說哈。
姐妹們別忘了關注咱們的影片號
喜歡一定要點個小愛心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

往期精選
01
|
02
|
03
|
04
|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