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顆魔童的心,也叛逆、調皮、脾氣爆,只是哪吒很幸運遇到了李靖和殷夫人這對父母,成就了他英勇無畏的氣質。
李靖夫婦是凡人,但他們接受哪吒生來就是魔的事實,在哪吒被村裡人嘲笑時,站在他身邊陪伴他,踢毽子把父母踢進牆裡時,還誇他力氣大。
哪吒的父母沒有嫌棄他本來的樣子,只給哪吒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
曾經看到一句話:愛和聯結是第一株小幼苗最重要的養料,也永遠是你能給他的最好的禮物。(《他怎麼總找我麻煩?理解六至十一歲孩子》)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最純粹的陪伴?在輔導作業時不雞飛狗跳?面對“熊孩子”時能做到平心靜氣、耐心引導?
希望作為父母,能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信任,滿滿的沒有壓力和期待的愛。
01 接納與欣賞
《哪吒》的設定裡,成仙是人、妖、魔三界眾生的終極目標,以此擺脫藝人枷鎖。
如申正豹在山林裡教小妖怪們成人成仙,即使在鹿童傷害他性命安全的時候,仍然不想得罪仙界。
而哪吒是魔丸,出生就是遭世人誤解排斥,但是李靖夫婦沒有嫌棄這個魔童,他們接納這個事實,接納這個孩子,小心的的護著。
哪吒在家裡玩把家砸得稀巴爛也沒關係,一次次陪踢毽子,被踢時牆裡也沒關係,他只是個孩子,而力量大有個性。
《簡單父母經》有句話:當你的孩子看起來最不值得去愛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與眾不同,而作為父母,我們缺的不是愛的能力,而是接納與欣賞孩子的獨特。
父母要為孩子做的不是補齊他的短處,而是幫孩子發現他的優點,併發揮他的長處。
02 理解與尊重
殷夫人明知哪吒天生神力,仍一次次陪他踢毽子一次次砸傷還堅持說“沒事”,殷夫人用陪伴打破“犧牲式母愛”的傳統印象,她理解兒子的“非常態”,用行動證明了“我尊重你的世界”。
當哪吒因魔童身份被村民妖魔化的時候,李靖以自己的性命擔保,並始終相信兒子性本善良。
他說:你是靈珠還是魔丸不重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這句話不同於傳統意義的父母形象,打破了“為你好”的綁架式權威,以平等的姿態,引導哪吒不要在意外界的評價,建立自己的認知。
康德說:我尊重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地去理解。
記得瑞寶出生後,我和的我育兒搭子每天都欣喜且小心的看著孩子一天天不同,有一天我說:兒子居然聽懂了我們說話。他說:他肯定懂,他只是小不是傻。
孩子雖小,但有自己的適應外界的系統。所以別因為孩子小就阻止他、哄騙他、搪塞他,其實小孩子什麼都懂,只是你不懂他。
父母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選擇。
03 包容與鼓勵
哪吒天性火爆,天不怕地不怕,李靖夫婦沒有強迫哪吒變得乖巧聽話,而是引導他控制自己的力量,對他的個性包容但不放縱。
母親殷夫人更是不遺餘力地將全部的愛給了哪吒。
記憶深刻的一幕是:無量仙翁用父母的命要挾哪吒吞服滅丹丸,殷夫人滿含血淚的一句:“怎麼能拿父母的命要挾孩子自殺”?那一刻淚目了。

作為父母,他們總是用最溫柔細膩的一面,無條件地包容和鼓勵孩子。
孩子愛哭不要緊,貪玩不要緊,成績差不要,調皮不要緊,一切都不要緊,除了讓孩子做自己。
來日方長,孩子終會可愛、會自立,他的道路終會開闊,他的星空終會璀璨。
04 允許與確信
敖丙是父親敖光從小含在嘴裡長大的,龍王撕下自己的鱗片做成兒子的龍甲。
在他們決定潛回龍宮打算隱匿的時候,龍王還是給了敖丙自選道路的自由。
當時,敖光的話對我深有觸動:“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今後,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

《園丁與木匠》裡有句話:愛孩子並不是給他們一個目的地,而是為他們的旅程提供給養。
哪吒也是在父母的絕對允許和信任中,最終成長為英雄,帶領眾生力量,衝破天元鼎,打破傳統規則。
雨果說愛就是確信。
我們允許了,孩子才會聽話,我們信任了,孩子才會進步,我們放手了,孩子才會長大。
父母給孩子的愛就是孩子一路恣意生長的養分。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孩子,與其去教育,不如去愛。一個內在感覺安全、被接納的孩子,會進行自我教育,發展出健康的人格。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最無私、最高階的愛裡成為自己。
希望每位父母對孩子都能愛他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人所願。
點亮在看,與君共勉前行。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山海峻林」

「牛娃成長記」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