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矣!我們收回臺海管轄權

這兩天我們對臺海展現強烈意志,這是不是意味了,我們國家正在加碼推進統一程序?
如果是的話,臺海未來就不會那麼平靜了,臺海風波再起,進入未知的緊張態勢。
特朗普上任前,民進黨與一些海外反華者堅信,老特上任後會以更為強硬的態度應對我們,這些人甚至因此覺得慶幸,覺得欣喜。
不過,老特上任後的中美關係,並沒有如這些人心中所想的走,反而是咱們越發自信,老特卻顯得退縮了。
1 專屬經濟區必須無害透過
3月13日,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確切表示:
一,海峽兩岸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臺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和中國國內法,臺灣海峽水域分別為中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
三,國際海洋法根本沒有“國際水域”的說法。
國臺辦發言人這三個要點非常重要,然而,也讓臺灣民進黨人暴跳如雷。他們認為,這是罔顧事實,違反國際法。
要辨別民進黨說法的真偽,很簡單,只要上網去查一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沒有國際水域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這一術語?
事實上就是沒有。
另外,臺灣海峽扣除中國內水、領海、與毗連區之外,其餘是專屬經濟區。
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專屬經濟區(EEZ) 是指一個國家沿海水域,從其基線起向外延伸最多可達 200海里(約370公里)的海域。
所以,當我們說,臺灣海峽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何錯之有?這是符合事實,也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並且,任何國家的軍艦要透過某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必須是“無害透過”。
1982年透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於1994年生效。然而,美國並沒有簽署此一公約,美國國會也沒有最終透過此項公約,美國憑什麼指責我們?
美國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那就意味了美國並不承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約束力,美國想要憑藉其強大的海空軍實力,以實力說話。
2 中國以實力說話
美國想要以實力說話,這可以理解,畢竟從二次大戰以來,美國是全球最強大的海軍力量,即便上世紀的蘇聯也敵不過美國海軍。
但是,套用一句美國好萊塢電影一句經典臺詞——Not any more。美國即便擁有全球噸位最高的海軍艦艇,擁有全球最多的導彈垂髮數量,但至少在西太平洋,美國不再是最強大的力量。
西太平洋最為強大的海空軍力量,已經歸中國坐了。因此,當中國說,臺灣海峽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不論是從法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或是實力,都恰如其分。
美國對此有意見嗎?美國不承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沒關係,那就以實力說話吧?
以實力說話這一點,美國最為清楚不過,多年來美國不就是這樣行的嗎?
以實力說話,現在的美國很清楚,老特這一屆政府也很清楚,反而是臺灣民進黨當局沒有搞明白?
3 我們展示強硬姿態背後
那麼,為什麼半年來我們的態度越發強硬呢?
有關這一點楊風之前解釋過,包括特意在老特上任之前表達中國的強硬態度,絕不畏懼老特上臺後可能的關稅戰,不畏懼老特任何的挑釁。
也包括中國的實力已經強大到某種地步,想隱藏也隱藏不住。
這就是中國武俠世界中“藝成下山”的說法。當武功有成,那就是出師的時候了,何況是“武學大成”呢?
但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我們的“決心”,以及決心背後的“實質規劃”。
前面說的兩點,以實力為後盾,對老特強硬,需要有決心和意志來驅動。在這之後的謀略和規劃,更要有強大的決心和意志來推動。
在這樣的決心和意志,又有實力為基礎的背後,是什麼樣的規劃呢?
在對美國方面,首先是要讓老特政府明白,中國已經強大了,不再是八年可以讓老特恣意妄為的時候,老特必須明白,不要輕易挑起事端。
在國際上,持續推行中國對外政策,也彰顯中國的對外路線,包括“一帶一路”,公平貿易與投資,人民幣國際化等。
還有嗎?當然有,那就是對臺灣方面,海峽兩岸統一程序,必須要往前推進,這是今天的重點。
剛剛提到,在特朗普上任前,民進黨人與海外反華有很高的期待,期待老特對中國強硬。1450還常常在我頻道底下留言,他們最常留下的一句話是:等著瞧好了。意思是,他們等著老特上任整我們,修理我們。
關於這一點,楊風之前也說過,一切憑“實力”。這些人期待老特對付中國,省省吧!
八年來,中國不論是在經濟、貿易、科技與軍事力量都有提升。在國際關係上,中東地區、中亞、東南亞、拉丁美洲與非洲也有實質的拓展。和八年前相比,我們的實力已然大不相同,更上一層樓。
看看中國電動汽車與電池的發展,幾乎是以橫掃之姿,掃得美國限制進口,歐洲抬高關稅,西方國家都如臨大敵。
再看看我們軍工方面的發展,八年來從追趕美國到超越美國。
不是我在說,八年來美國軍工產業沒什麼進展,驅逐艦缺乏新的型號,都已經多少年了,美國海軍還在伯克級驅逐艦上打轉。美國第六代戰機去年暫停發展,整個計劃還在檢討中。
高超音速導彈雖然說這一年試射成功,但也才成功兩三次,距離實質部署還需要一段時間。
至於造船能力,工業能量這些,就不說了,說多了就真的成了唱衰美國。事實上,不是我在唱衰美國,而是美國自己衰,我也懶得多說什麼。
有關這一點,一些民進黨內部人士還是有警覺的,警覺到特朗普上任後的中美態勢已然不同。
雖說一些民進黨內部人士有所警覺,但絕對不是一些人士認為的,老特唯利是圖,見錢眼開,想要出讓臺灣的利益。
而是因為我們中國實力上升,在大勢改變下,強勢如老特,也不得不面對現實,改弦易轍。
4 中國“武學大成”
從2024年9月中國試射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以來,中國展示力量和決心的動作沒有停過,不僅僅是軍事武器的展示,也不僅僅是1月下旬中國AI公司DeepSeek的開源大模型。
有關這個說法,楊風在歲末年初的時候提過,因為我們已經到了“藝成下山”的時候。
剛剛除了“武功有成”的說法外,我還補充了一個詞兒——“武學大成”,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這個名詞呢?
因為,中國不僅僅是“武功有成”,而且還將“大成”。
“武功有成”的境界只是說,可以師出下山,面對挑戰,這和”武學大成“的境界還是有些差距。
什麼是”武學大成“?高超音速導彈是武學大成,第六代戰機是武學大成,電動汽車與電池也是大成。
但是可能有人說,我們在晶片領域還是不足,對吧?沒錯,我們在高階晶片的製造上還是不達標,EUV光刻機還沒造出來。
此外,我們轟-20戰略轟炸機也還沒出來,新一代戰略核潛艇096與戰略核潛艇095也在等待中,核動力航母似乎還在建造中,
好像我們還欠缺一些東西, 不能夠因此稱為“武學大成”,對吧?
沒錯,但是今天跟大家說,中國已然“武學大成”,或是將要武學大成”是有意義的,不是無的放矢。
打個比方,一年多前我談論中美第六代戰機的比拼,我說,中國第六代戰機的研發不會落後於美軍,會至少與美軍的研發速度相當,此外,其效能還會更好。
結果呢?結果是我的預測還保守了,中國第六代戰機的研發速度比美國快,效能更不用說了,美軍連第六代戰機都還沒出來,那還比什麼效能呢?
因此,既然說是“武學大成”,那就表示轟-20、新一代核潛艇、核動力航母,不是已經出來,在測試中,就是快要出來了。
甚至EUV光刻機,也有了實質的進展,就剩什麼時候測試完成,可以對外宣佈。
如果沒有相當的“把握”,知道自己的進度如何,到什麼程度,我們不會一改之前的保守態度,不會在這半年來採取高調的姿態,頻頻對外展示實力。
5 必須覺醒,認知改變
有關這一點,我相信美國多少心裡有數,至於臺灣民進黨這邊,我想少數人是有所警覺的,但是這個比例很小。絕大多數民進黨人還沒有覺醒,沒有覺悟。
四年前的春天,我首度提出臺海問題解決的時間點,可能落在2024~2028年之間,而且是時間越往後,可能性越大。
2022年8月,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羅西竄臺後,連美軍高階將領也都提出2027年的關鍵時間點。當然,這是為了配合2022年美國即將透過的5年100億美元軍援臺灣的說法。
不論是2028年還是2027年,總之,解決兩岸分裂的時機越來越迫近了。
其中一個最大的關鍵是,中美實力消長的改變。美國幾乎停滯不前,而中國仍然是長足進步。
包括美國兩年半來最為倚重的人工智慧AI的發展,由於受到我們AI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至少確定不能夠像之前網路科技時期那樣獨霸天下,搶食全球網路科技的大部分獲益。
6 認識形勢
今天這篇的目的是,提醒那些還搞不清楚狀況的華人(國人),要認清楚當前的中美形勢。
且不說什麼民族大義,單單是中美現在的形勢必須要看清楚,不能看錯。態勢如此清晰之下,您還能選錯邊,那我也佩服你的執迷不悟。
臺海的改變就在眼前,不願意承認,或是抱持鴕鳥心態是沒用的。歷史的軌跡、大勢,由不得個人的主觀意志。臺海狀態的改變與統一,是大勢所趨,也是“天予”,我們小老百姓不得不察,不能不明其所以。
至於那些期待臺海狀態改變的人,包括在臺灣生活的,可以相信這日子不會太遠。
有趣的是,特朗普1.0,中間穿插一個拜振華,之後又是一次特朗普2.0 的川建國。眼看烏克蘭衝突將要結束,那麼中華一統會不會在川建國2.0手中完成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