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如何避免被認定為“公眾負擔”?

在美國移民申請的過程中,“公眾負擔Public Charge”一詞對於許多移民申請者來說並不陌生。
在移民申請繁多的檔案當中,經濟擔保檔案則與公眾負擔掛鉤,充分展示美國申請人的經濟實力,保障中國申請人不會成為美國的公眾負擔,是美國移民過程中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已經在美國境內的,且打算在美國境內申請綠卡的申請者,此類申請需要申請者準確填寫I-485表格,其中包含了關於公眾負擔的勾選。
01
I-485表格-關於公眾負擔知識普及:
很多綠卡申請者在理解這個問題時,誤以為是“申請人是否成為過公眾負擔”,則選了“NO”;其實這個問題是指“申請者是否接受或適用於公眾負擔的考察”,那麼很顯然,這裡需要勾選“YES”。
02
什麼是“公眾負擔”?
根據官方的蕞新定義:基本上,“非現金”(Noncash)的福利及援助都不算是佔用了美國的公眾資源,接受了此類援助,不等同於綠卡申請者成為了美國的公眾負擔。公眾負擔是指長期且主要佔用、依賴公眾福利,接受政府現金援助才能在美國存活的申請者,才會被判為公眾負擔。
具體來說,“非現金”的福利有:
1)營養援助計劃
2)衛生健康計劃
3)短期使用醫療保險(*特殊情況:長期依靠醫療保險視為公眾負擔)
4)住房福利
5)免疫接種
6)其他福利……
在移民申請中會被認為可能會成為公眾負擔的因素有(“現金”福利):
1)貧困家庭臨時援助(TANF)
2)生活補助金(SSI)
3)州和地方現金援助計劃
(*特殊時期除外)
當然,移民官在稽核綠卡申請者的條件時,還會從多個方面進行衡量,比如:
1)申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
2)申請人的家庭經濟實力;
3)申請人的資產物力、財務狀況;
4)申請者的學歷、技能等。
特殊情況:在疫情期間,有許多在美等待綠卡的申請人會擔心,他們接受了免費的核酸檢測,以及疫苗接種,或者是病毒肆虐時期,申請者接受了食品、住房、現金援助(特殊時期)、租金援助、稅收抵免、消費補貼、失業、學生經濟援助補助金、工資保護計劃和學生貸款減免等,會不會成為美國的公眾負擔。答案是不會的,特殊時期會有靈活的政策調整。
蕞後,希望每一位美國移民申請者,無論是在中國透過美領館途徑進入美國,還是在美國境內轉換身份,都不需要考慮任何美國的援助和補貼,都能在美國安居樂業。移民美國是一個需要多重考慮的大專案,如果您在移民美國的途中有任何的顧慮和疑惑,僑梁團隊都將為您逐一解答。

*原創文章,原創圖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一經發現,舉報維權!有意合作,請私信聯絡!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線上一對一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