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超維景B輪融資過億,加速中國高階科學儀器的全球化佈局與顛覆式創新程序 2025-04-22 11:59 動脈網 在廣袤的宇宙中,科學儀器被譽為科學家的“眼睛”和生命科學領域“皇冠上的明珠”。曾幾何時,在科學儀器市場,國外品牌憑藉技術積累和先發優勢,牢牢掌控著市場的話語權,佔據超九成的市場份額。但近年來,伴隨中國科研實力的穩步提升以及國內創新型企業的蓬勃發展,這一局面正悄然發生變化。 近日,致力於高階生物醫學裝置研發的行業新星——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維景”)宣佈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復健資本星未來基金、深創投社保基金及自有資金聯合領投,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所融資金將進一步助力公司在高階科學儀器和創新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以及海內外市場的拓展,加速公司的全球化佈局。 作為國產高階科學儀器的代表,超維景源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製專項的成果轉化,並由“十三五”“多模態跨尺度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程和平院士帶領北京大學跨學科團隊,於2016年正式創立。 自成立以來,超維景始終聚焦於高階生命科學儀器和醫療器械行業,先後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是全球唯一經過市場驗證、可提供微型化多光子顯微成像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公司的高階多模態生物醫學成像平臺可為生命科學、臨床醫學、醫美研究、工業生產等多領域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01 打造多學科交叉團隊,核心零部件實現自主可控 高階科學儀器的研發與製造,對技術水平和工藝精度有著極高的要求。長期以來,國產儀器在技術水平和零部件質量上,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國家對原始創新的日益重視,科學儀器國產化已成為保障科技成果自主可控的關鍵一環,這不僅是科技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從底層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高階科學儀器零部件的研發橫跨多個領域,為從源頭構建國產化閉環,超維景組建了一支由程和平院士領銜,依託於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設施的跨學科團隊。團隊成員涵蓋光學、生物、電子、轉化醫學、管理等多個學科的頂尖專家,在光、聲、磁等領域均擁有底層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超維景透過獨立設計與研發,已實現高階透鏡、特種光纖、超快雷射、掃描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降低了對進口部件的依賴,更標誌著超維景在技術層面,實現了從核心部件生產到高階科學儀器與醫療器械生產的全方位自主可控,為公司未來的高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中國高階科學儀器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杆。 基於自上而下的創新突破,超維景的高階多模態生物醫學成像平臺展現出了極高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截至目前,已累計執行數萬小時。在科研應用方面,已成功完成數百個實驗專案,並助力全球科學家發表了數十篇頂級科研文章,為全球基礎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援。 成立近十年,超維景的創新成果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並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此外,公司還是中國目前唯一連續兩次拿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專案”的企業,還於2024年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02 緣起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製專項,已佈局嚴肅醫療 高階科學儀器是推動基礎研究的重要源動力,也是我國眾多下游關鍵領域被“卡脖子”的根本原因。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作為生物學領域至關重要的成像技術,其原理是透過雷射與生物組織內的分子、原子間的相互作用,進而釋放熒光光子,以熒光成像的方式,幫助我們在體、原位、無創、即時、無標記地觀測到組織細胞。 但是,傳統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在推廣落地過程中存在諸多侷限。一方面,該技術所使用的成像元件及整體裝置的體積偏大,人機工程學設計不夠完善,這導致臨床使用時檢查部位受限,難以滿足多樣化的臨床需求;另一方面,其內部空間的光路結構複雜精密,這使得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傳統裝置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現欠佳,阻礙了這項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與拓展。 為突破這些困境,程和平院士帶領團隊展開多年技術攻關。2017年,超維景成功研製探頭重2.2g的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大幅縮小裝置體積和重量,並在國際上首次獲取了小鼠在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皮層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的動態影像;2023年,團隊再接再厲,又研製出探頭僅重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進一步突破成像深度極限,首次實現對自由行為小鼠的大腦全皮層和海馬神經元功能深腦動態成像,為腦科學等相關領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此外,超維景自主研發的在體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還是國內首款基於雙光子顯微成像原理且獲得NMPA註冊證的醫療器械產品。該系統能夠顯著提升細胞成像技術水平,為醫生呈現更清晰、精確的影像資訊。同時,它可與其他診斷技術融合,構建多模態診斷系統,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全面、精準的解決方案。 在體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所面向的是價值千億的臨床醫學檢測和診斷市場。目前,公司正在與國內頭部醫療機構和頂級專家開展合作,在推動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在臨床場景的普及落地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速醫學新標準的建立。 03 破局歐美核心市場,量產出海銷售額突破數千萬元 當前,對於國內科學儀器企業而言正處於關鍵的破局點,一方面,核心技術與零部件面臨 “卡脖子” 困境,亟待突破;另一方面,企業也在積極開拓全球市場,探尋新的商業機遇。 在此背景下,超維景積極拓展全球市場。不僅連續兩年參加全球最大的神經科學年會——美國神經科學學會(SfN)年會,向世界前沿展示了中國在微型化多光子顯微成像技術領域的最新突破和創新成果,而且2024年公司還首次參展歐洲最大的國際性神經科學會議——歐洲神經科學學會聯合會(FENS),向全球高階科學儀器市場持續進軍。 憑藉技術優勢和全球化運營,公司的微型化多光子成像系統已獲得數千萬元海外訂單,使用者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德州醫學中心、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寶潔新加坡創新中心等全球高校與研究院。透過更廣泛的國際科研合作與資源共享,超維景也將為人類健康提供更堅實的科技支撐。 超維景聯合創始人、CEO張國璽表示:超維景多年來致力於成為全球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引領者,已實現從idea到產品到商品的全流程打通,創新生命科技,創造美好生活,超維景為推動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研究與發展提供創新、優質、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公司在發展的關鍵階段得到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加持,必將進一步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更好實現前沿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和運用。超維景亦將進一步堅持出海戰略,用“中國智造”的高階裝備賦能全球頂尖科研機構,為全球生命科學的研究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做出超維景的貢獻。 復健資本星未來基金表示:復健資本星未來基金高度重視挖掘和培育醫療健康領域的優質創新企業。超維景在技術突破、國產閉環、量產出海等方面已取得卓越成果,展示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全球市場競爭力。隨著國家對科學儀器、醫療健康、生命科學研究的政策引導和投入加大,超維景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復健資本星未來基金認為微型化多光子顯微成像技術能夠實現在體、即時、無創的功能視覺化成像,無需造影劑、組織染色或組織處理,具有高靈敏度和亞細胞級解析度,為臨床醫學的疾病診斷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堅定看好超維景未來發展。復健資本星未來基金將在完成投資後依託復星醫藥的產業鏈背景和全球化投資佈局,致力於為超維景提供產業協同及賦能支援,進一步助力超維景全球化發展,共同促進醫療健康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深創投及全國社保灣區科創基金表示:科學儀器是科研工作的起點。中國的基礎科學儀器,特別是尖端的生命科學儀器,一直以來被海外品牌壟斷。2025年1月15日,美國商務部再次針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限制向中國出口能夠生成高質量、高內容生物資料的生命科學儀器。但這種受制於人的情況正在被打破。超維景團隊,正是中國科學家團隊與產業化團隊通力配合,將全球領先的科學儀器從實驗室的科學概念轉化成商業化產品的成功案例。經過近十年的打磨沉澱,公司已步入高速成長階段。我們高度認可團隊“科學儀器牽引、醫療器械落地”的產品理念,期待在程和平院士和團隊的帶領下,一起見證中國高階科學儀器和創新器械品牌的崛起。 復健資本星未來基金 星未來基金是復健資本旗下基金,依託復星醫藥的全球化醫療器械產業基礎和高新技術優勢,整合國內外創新醫療技術資源,打造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支援體系,助力產業鏈最佳化和創新能力提升,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療健康企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星未來基金聚焦於高階醫療器械、醫療科技、生命科學等創新型企業的投資,引入大健康早中期專案,推動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星未來基金不僅為新興醫療健康企業提供融資支援,也為復星醫藥業務拓展奠定戰略基礎,同時透過融合產業資源與市場需求,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深創投及全國社保灣區科創基金 成立於1999年,深創投堅持“國家需要什麼,深創投就投資什麼”的投資理念,伴隨中國各產業賽道自立自強的程序,深創投業已成為中國風險投資的行業龍頭及風向標。2024年,深創投開始受託管理全國社保灣區科創專項基金,進一步助推中國高科技企業邁向產業深水區,秉承“發現併成就偉大企業”的初心,深創投持續深化對前沿科技領域的戰略佈局,助力這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加速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薦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