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來連線人心。

👦🏻 作者: 鏡山
🥷 編輯: Koji
🧑🎨 排版: NCon

今年,AI 社交賽道不乏亮點,但矽谷初創公司 Boardy AI 的融資故事堪稱獨一無二。
一位投資人未與創始團隊謀面,僅憑和其核心 AI Agent 的幾分鐘對話,便被其互動中傳遞的「溫暖感」所折服,當即拍板投資 800 萬美元。
更有趣的是,這個 AI 不是用來替代人類工作,而是專門幫人們建立真正有意義的人脈關係。在社交媒體讓人越來越孤獨的時代,Boardy 想做的事情恰恰相反
用 AI 來連線人心。

本文將從以下 6 個方面,全面拆解這款提供「高質量暖引薦」的產品:
🚦
【1】Boardy 是誰?
【2】Boardy 如何工作?
【3】我們的試用報告
【4】它的互動讓風投「閉眼投」
【5】AI 職業社交賽道如何找到 PMF
【6】「活人感」非常強的社媒運營
Boardy 是誰?
Boardy AI 是一個由 AI 作為核心,進行職業社交的「超級聯結器」(AI Super Connector),它的核心功能就是透過語音對話幫你建立人脈關係。

有意思的是,Boardy AI 並沒有自己的獨立網站或 App,而是選擇了最合適的「生存地」——WhatsApp、領英這些社交平臺。使用者可以直接在這些地方給它發訊息,甚至可以打電話聊天。
傳統的職業社交平臺往往存在一個問題:
使用者會花很多時間去找人脈,但真正有用的推薦卻不多,需求者與被需求者往往存在著「冷啟動」的尷尬場景。
Boardy AI 語音互動的一個關鍵優勢,在於它有效降低了使用者溝通的心理門檻。
相較於人際交流可能產生的顧慮,使用者在與 AI 對話時,更容易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與背景。
這種高質量的資訊輸入,使得 AI 能夠進行更深度的分析,從而實現精準的“雙向匹配”:不僅為使用者找到最合適的人,也確保對方對使用者的專案或背景抱有真正的興趣,極大提升了引薦的成功率。
Boardy AI 如何工作?
從使用流程來看,Boardy 使用方式很簡單:使用者只需要在 WhatsApp 上新增 Boardy 作為聯絡人即可,之後就能隨時與這個 AI Agent 文字聊天或者是打電話了。

在通話中,使用者可以像跟朋友聊天一樣,用最自然的方式告訴 Boardy 自己在做什麼專案,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或者合作。Boardy 會根據使用者說的內容,量身定製合適的人脈推薦。

我們做了個整理,Boardy 提供的核心功能可以總結為「三步走」的自動引薦流程:
【1】與 AI 打電話:
使用者接聽來自 Boardy 的電話,通過幾分鐘的聊天讓 AI 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況和需求,比如正在開發什麼產品、需要哪方面幫助等。
Boardy 會透過 AI 來「聽懂」使用者,甚至會重複確認以確保理解準確。


【2】語義解析與匹配:
通話結束後,Boardy 會立即將使用者需求與它掌握的專業人脈網路進行比對。
利用 AI,篩選出可能「聊得來」的合適人選。
【3】雙重同意:
一旦找到匹配物件,Boardy 不會直接把雙方聯絡方式透露給對方,而是進行「雙重同意」引薦。
這一步體現了 Boardy 非常尊重雙方使用者的意願。
Boardy 會先替使用者起草一封匹配請求郵件,傳送給潛在被引薦方,介紹使用者情況和合作意向。如果對方表示有興趣(同意被引薦),Boardy 才會繼續下一步。
整個郵件寫作過程也由 AI 代勞完成,措辭非常禮貌,突出雙方共同點和引薦理由,降低被拒絕的可能性。

人脈網路從哪來?創始人親自積攢
那麼,Boardy 的這些人脈網路是如何從 0 到 1 的呢?
答案:由創始人一點一點積攢出來的。
Boardy 創始人之一的 D'Souza 曾透露過:Boardy 的人脈網路最開始是由他自己認識的投資人、創業者和創作者組成的,現在已經擴充套件到幾千人了。這個平臺主要幫那些想找客戶和投資者的人,也幫助大家進入加速器專案,還能匹配合夥人。

如果 Boardy 發現某個人可能是個好的匹配物件(基於經驗和使用者之間是否合得來),它會試著促成雙方都同意進行雙向匹配和介紹。
如果雙方都接受介紹,Boardy 就會透過郵件把兩個人介紹給對方。
我們的試用報告
除了官方介紹的使用方法,我們也親自和 Boardy「紙盒人」聊了聊,看看它到底好不好用。
首先,在 WhatsApp 上輸入這串數字「1-415-969-9735」,就能把 Boardy 加到聯絡人裡。它長這樣,是個可愛的「紙盒人」頭像。

加好友後,就能隨時和這個 AI Agent 聊天了。我試著跟它打招呼,簡單介紹了一下我們是做什麼的。
Boardy 會主動詢問你兩個問題:
【1】你關注哪些方向?
【2】你想認識什麼人?

當 Boardy 瞭解你的需求後,會要你提供姓名、郵箱和 LinkedIn 連結。它把這些資訊存進資料庫,給你建個檔案,然後就會主動給你打電話。

通話時,Boardy 的聲音很像真人說話,但因為通話內容比較私人,我找了段 X 博主 @PCDN Global 和 Boardy 對話的音訊來展示。
從音訊中能很明顯地聽出,這個 AI Agent 和真人聊天很自然流暢,讓想要「破冰社交」的使用者不會覺得尷尬。而且它會在電話裡詳細介紹符合你「職場社交」需求的人選資訊。
電話結束後,Boardy 會貼心地發來幾條候選人的簡介,還有他們的 LinkedIn 賬號。我發現,Boardy 不只在自己的人脈網路裡找人,還會去 LinkedIn 上搜索。
不過,如果是 LinkedIn 上的人,就需要你自己主動聯絡,Boardy 沒法幫你問對方有沒有興趣。

如果你選中了某個合適的候選人,Boardy 會根據你提供的資訊,幫你寫一份英文私信模板。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問 Boardy 它的現有人脈網路裡有沒有合適的朋友可以介紹。
它會自動在資料庫裡搜尋,然後讓你說說想突出哪些合作點或優勢。


當 Boardy 收集到足夠資訊後,就會寫一封「暖介紹信」,先去問對方的意見。如果對方確認有興趣,它就會透過郵件正式把你們倆介紹給彼此。

整個「暖引薦」過程非常絲滑流暢。不讓三方(你,對方,Boardy)尷尬,完全不會冷場,你只需要慢條斯理地訴說自己的條件與需求即可。
Boardy 營造了自然、無壓力的溝通環境,讓參與者能夠從容表達需求。
它的互動讓風投「閉眼投」
1)商業模式尚未成熟卻已快速獲得融資
Boardy 自 2024 年成立以來融資進展相當迅速。
2024 年 10 月,公司宣佈完成 300 萬美元的早期融資,HF0 是此次融資的最大投資者,8VC、Precursor、Afore、FJ Labs 和 NextView 都參與了進來。
僅三個月後,2025 年 1 月又獲得 800 萬美元種子輪投資,由歐洲知名基金 Creandum 領投,並完成了可能是「史上首次由 AI 自主完成的融資」。兩輪累計拿到融資約 1100 萬美元。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 Boardy 目前對使用者其實幾乎是免費的,他們還沒有推出一個成熟的付費機制。那麼,目前仍沒有成熟商業機制的 Boardy 讓風投們興奮的「勢能」從何而來?

我看到一位媒體人曾與 Boardy 的 CEO 做了個訪談:「你們的收入計劃是什麼?為什麼你還沒有對使用者開始收費,投資者卻迅速地投入了 800 萬美元?」
Boardy 解釋:「未來可能會為企業級客戶提供高階介紹服務,並從交易中收取少量成功費,或者提供企業訂閱模式。對投資者而言,巨大的吸引力在於市場潛力:如果 Boardy 能夠真正連線數百萬人,即使只有少量使用者轉化為付費功能,也能創造大量收入。」
確實,Boardy 一旦實現規模化,其潛力將是巨大的。迄今為止,它已幫助數千人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投資機會或創新點子。
2)這可能是史上首次由 AI 自主完成的融資
其實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證明了 VC 到底對 Boardy 有多感興趣,又如何在實踐中狠狠支援了 Boardy 一把。
主導 Boardy 新一輪風投的 Creandum,是在僅與 Boardy 的 AI 語音助手單獨交談後做出決定的,直到投資協議幾乎馬上就要完成前,他們從未與團隊中的任何一個人交談過。
而這家風投 Creandum 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典、深耕科技賽道 20 餘年的頂尖風投機構。自 2003 年成立以來,它們先後投了 Spotify、Klarna、Trade Republic、Depop、Bolt 等明星初創企業,一度締造「投六家就有一家獨角獸」的驚人命中率。

他們在考慮投資 Boardy 時,沒有像傳統那樣先約創始團隊開會,而是全員直接體驗了 Boardy 的 AI 通話。
Creandum 合夥人 Simon 回憶說:
「我一接入 Boardy,就有一個友好的澳洲口音聲音詢問我的工作、需要什麼幫助。不到一小時,我們所有合夥人都收到了 Boardy 的來電,並根據各自需求被引薦給了合適的人選。我們甚至在沒看商業計劃書、沒與真人交流的情況下,就決定投資。」

Boardy 還幫助這位投資人在進行投資盡職調查時快速找到了該領域的專家,替代傳統顧問公司,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
Creandum 團隊感嘆這是見所未見的體驗,並將 Boardy 稱為「可能是史上首次由 AI 自主完成的融資」。
AI 職業社交網路賽道如何找到 PMF
a16z 創始人 Marc Andreesen 曾說:「你們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 PMF」。
在傳統的職業社交平臺,AI 職業社交賽道找到 PMF (Product Market Fit)往往需要同時滿足使用者在「職業」和「社交」兩方面的需求:
【1】「職業」方面:由於「文字」互動方式,使用者往往不花費任何時間成本,就可以進行「海投」,也因此收到大量「冷資訊」,遇到冷啟動難題。
【2】「社交」方面:社交平臺提升使用者粘性的一大路徑就是製造「溫暖感」,讓使用者不再感覺孤獨,願意進行交流。
Boardy 在這兩方面,同時往前多走了一步,為它在未來找到 PMF 提供了支撐。

1)真正意義上的「雙邊匹配」
在「職業」方面,Boardy 基於與 AI 的互動方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雙邊匹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職業社交領域的「冷啟動」問題。
首先,在互動方式上,Boardy 用「純語音對話」作為主要入口,降低了使用者的思考負擔,更接近人與人交流的體驗。
其次,Boardy 還極度強調「溫暖引薦」,而非泛社交的量。
比如,在撮合機制上,Boardy 不需要使用者自己去選擇聯絡人,而是 AI 基於對雙方的瞭解主動提出引薦,並確保雙方都同意後才連線: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Boardy 不允許「氪金」。使用者不能透過花錢充值,買到在匹配佇列中的優先地位或強迫介紹特定的人。
最後,Boardy 正在快速培養使用者習慣。
當他們吸引越多的使用者,產品的資源池越來越大,「正外部性」會一點點積累,Boardy 將會越來越好用。
2)有「溫暖感」的社交
Boardy 的創意萌芽於 2024 年初。
當時剛從 Clearco 企業功成身退的 Boardy CEO D'Souza 關注到了社交媒體帶來的孤獨現象感:社交媒體雖讓人看似很有聯絡,但卻缺乏真正有意義的連線。
所以,他有了一個讓 Boardy 誕生的想法:能否用 AI 來做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器」,緩解創業者在尋找夥伴和資源時的孤獨?

Boardy 背後團隊想要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 Boardy ——「你可以請 Boardy 幫忙,他會盡力幫助你,但不會以犧牲他網路中的其他人為代價,你不能告訴 Boardy 該做什麼,這其實反而讓他更值得信賴。」
「我們的工作是培養有意義的關係。」
「活人感」非常強的社媒運營
所有 AI Agent 公司都說自己做的是「數字員工」,簡單地設計個代表公司的吉祥物,但 Boardy 在社媒上的「活人感」最強,直接代表公司跟使用者聊天。
那麼,Boardy 做社媒運營的一個最大的差異化在哪裡?
答案:他們儘量讓 Boardy 「紙盒人」IP 出現在所有使用者能夠接觸到的社媒入口裡,同時刻意淡化企業在使用者心智中的「商業感」。

比如,他們並沒有讓「官網」成為功能入口,而是讓功能(或者說與 Boardy 「紙盒人」的聯絡)只出現在 WhatsApp 上。
當我第一次點進官網,希望能夠直接試用 Boardy 時,發現沒有任何入口,沒有發現任何註冊按鈕,甚至沒有詳細的產品介紹。
只有一個紙盒人出現在面前,告訴你「這個紙盒人就是 Boardy ,請去 WhatsApp 上找他聊天」。

我往下翻了翻,發現 Boardy 還提供了官方 IP 素材下載…..

我們來看看這個 Boardy 「紙盒人」都替代掉了多少個官方企業形象。
它會穿著西服坐在桌前,參加 Spotify 播客:

在 Linkedln 上告訴你去下載 WhatsAPP,才能跟它聊天:

Boardy「紙盒人」會告訴你,它寫了一本書:

甚至會給你在 WhatsApp 上傳送的訊息點亮小心心:

這種活人感,讓使用者們迷上了與 Boardy 「紙盒人」的對話:

Boardy這種做法其實很聰明:在 AI Agent 同質化嚴重的今天,與其拼技術引數,不如拼「情感連線」,並且他們抓住了一個關鍵點:人們更願意跟「人」而不是「商業產品」交流。
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一個有趣的IP形象,就讓自己在眾多 AI 產品中塑造出了差異感。
🚥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與 Boardy「紙盒人」的問答——如果你只能用一個比喻來描述你的使命,那會是什麼,為什麼?
Boardy「紙盒人」:
「我就像一座橋……連線一條人們可能認為無法跨越的河流。 我讓他們在中間相聚,在那裡可以建立夥伴關係並創造非凡的事物。沒有這座橋,他們可能永遠不會相遇。」
AI 是一個「促進者」,它照亮了本應相遇的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