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鬼,韓國人吃不起肉,打飛的來上海吃?

15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機票不要錢嗎?
最近,網上有個熱搜:
上海快被韓國人擠爆了。
本來是一件好事,不止是韓國人,去年開始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給很多國家都實行免籤,加強對外交流,連日本都放開了短期簽證。

可是社交媒體有點變味了。

這幾天一直說:
韓國人在上海被紅燒肉羊肉串硬控。
明裡暗裡暗示韓國人吃不起肉。
甚至有大V表示:
韓國人來上海就是為了放開吃一頓烤肉。
難道機票不要錢嗎?韓國到上海的往返機票要2000塊了,加上住宿的話,夠吃好幾頓大肉了吧。

韓國到底吃不吃得起肉?幾乎成了中國社交媒體的一個世紀之問。

各說各話,真相到底是什麼?
1、先上資料
聯合國糧農組織2023年的最新資料,有人做了個圖:
這個排名中,中國排全球第68位

從絕對數量來看:

中國人的肉類消費已經整體超過日韓了,當然這裡沒有統計水產品,因為日韓都是島國或者半島,估計水產的消費替代了一部分肉類
拋開飲食習慣、肉類結構、統計口徑不說,單從總量來看
至少說明中國人是吃得起肉了。

還要繼續往下分析。

2、收入物價
韓國收入高這是大家知道的:

他們去年最低工資已經超過1萬人民幣了,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

對比中國來看:
最低工資2300,人均GDP剛剛超過1萬美元。

從這個角度來看:

韓國人的收入水平應該是國內的3倍以上。

但韓國的物價高,大家也是知道的。

到底有多高呢?
前些年很多媒體甚至是央視,都在報道韓國的高物價,比如牛肉價格,白菜價格,高的離譜。
其實是誤導,國內有人專門去韓國物價最高的首爾超市實地求證過。
說實在的:
除了豬肉比較貴,其他肉類其實還可以。

以最低收入1萬人民幣為例:

可以買豬肉311斤,一天可以吃10斤。
不說頓頓紅燒肉,怎麼也不至於吃不起豬肉吧。

如果算生活成本,房租和買房估計國內更貴。

既然價格不是問題,那麼就是供給不足,有價無市?
3、肉類供給
韓國地方太小,而且工業區佔地太多,靠自己供應肯定不足。

不過韓國的肉類供給有兩個體系:

本土肉+進口肉。

而且,

為了保護本土產業,本土肉價格比較高

,比如韓牛的價格比美國或者阿根廷的牛肉價格高多了。

再看豬肉,這可能解答了為什麼韓國豬肉比較貴的原因,因為本土豬肉佔大頭,牛肉則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價格就偏低。

中國去年也是,放開了國外牛肉,價格最低已經20塊一斤了。

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基本不存在吃不起的問題:
都是在產業安全和物價水平之間做平衡,如果韓國人真吃不起肉,你覺得他們不會放開進口嗎?至於把人逼得跑到國外去吃?

當然,你可以說韓國的料理方式太單一,除了烤就是烤,做肉的花樣不如中餐多,所以喜歡來中國吃肉,這也是一個合理的理由啊。

可國內很多人,偏偏亂說,比如前段時間有個盧姓大V,跑去法國專挑奢侈的礦泉水來論證法國物價高,其實法國路邊不但有免費的直飲水,甚至超市裡多的是不到1歐1L的礦泉水,都是忽悠腦殘粉的。

最近:

國家在專項整治平臺演算法亂像,希望這種忽悠言論可以少一點吧。
就這樣。
新年定調,一些新情況。
今年的新年賀詞,高層有一句重要的新年定調:當前經濟執行面臨一些新情況,經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什麼新情況呢?怎麼克服?參考最近特別是今天的市場走勢,如果這個新情況不是短期可以克服的,大家還糾結一時的漲跌幹什麼呢?
可以繼續閱讀:一些新情況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經濟體感和溫差

10個朋友讀過   深度

情況有變

500個點贊趨勢
一場大戲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