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澳悼念!澳洲“國民英雄”猝然長逝,曾挽救240萬人性命…

他被澳洲人公認為“國民英雄”,並獲得澳洲政府頒發的澳大利亞勳章(OAM);
他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持有者,但他說,他十分希望有人打破這個紀錄;
他被稱為“金臂人”,每兩週獻血一次,風雨無阻,足足堅持了60多年,累計拯救了大約240萬人的性命。
近日,這位老人在新州一家療養院辭世,享年88歲。
他的去世,引起全澳許多人悼念。
獻血超60年
他拯救240萬新生兒
1936年,詹姆斯·哈里森(James Harrison)出生在新州鄉下小鎮Junee。
在他14歲時,他做過一次大型胸部手術,切除了左肺的一部分。他接受了很多來自陌生人的血液後才活了下來。
從那以後,他立志獻血,回饋社會。
就這樣,到了1954年,一滿18歲(澳洲規定獻血的最低年齡),他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獻血。

多年以後,人們發現他的血液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抗體,可以加工成用於預防恆河猴病(Rhesus disease) 的免疫球蛋白產品“抗Rh因子免疫球蛋白”。
恆河猴病是一種胎兒和新生兒溶血病。若孕婦的血型是Rh陰性,又對RhD陽性血液敏感,孕婦體內的免疫系統就可能會攻擊子宮中帶有RhD陽性血的嬰兒。
這會導致死產、嬰兒水腫,或使嬰兒出現智力、聽力、視力障礙等終身殘疾。
不過,如果能夠給孕婦注射抗Rh因子免疫球蛋白”,則可預防99%的此類情況發生,讓嬰兒能夠順利降生。

紅十字會估計,在澳洲,大約有17%的孕婦需要注射這種特殊的抗體才能維持嬰兒健康,而注射劑只能從捐獻的血漿中製得。
或許是經歷過大量輸血而存活,哈里森血液中的抗體水平“高得離譜”。
得知自己的血液很特殊,能夠挽救新生兒的生命後,哈里斯義不容辭地開始了捐血行動。
作為一名新州鐵路管理人員,哈里森大約每兩週就捐獻一次。

但這個頻繁捐血的男人其實害怕針頭,所以每次都要偏過頭去,不看自己的手臂,還要和護士說話,轉移注意力。
他從未間斷,風雨無阻,堅持了60多年。
1999年,哈里森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
即使是在2005年妻子去世的艱難日子裡,他也未曾失約,仍然按時出現在獻血室。
81歲“退休”
安享四世天倫之樂
由於澳洲法律的限制,超過81歲的人不能再獻血。於是,2018年5月11日,哈里森進行了最後一次獻血,從獻血室“退休”。
當時,獻血室外掛起了“1173”的氣球,以代表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1173次獻血(右臂1163次,左臂10次)。
哈里森說,在右臂上扎針,他不會感覺到疼痛。
許多當年受惠於他的家庭都和他合了影,對他表示衷心的感激。
“一個時代的終結,”他在新州的家中說道。“挺悲傷的,因為我感覺我還能繼續。”
根據估算,約有240萬新生兒在他的抗體治療下安然出生。
而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見證了自己曾孫輩的出生,得以在四世同堂的喜悅之中安享晚年。

這同樣與他的捐獻有關——他的女兒Tracey Mellowship在1995年接受了抗體治療,順利生下了第二個孩子Scott。
Tracey Mellowship回憶了往事。
“當我(於1995年)生下第二個兒子Scott時,澳洲的抗體已經用完了。他們給我留了一小瓶,因為他們知道我需要。這是他的最後一瓶。這很特別。”
”他給許多家庭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包括他自己的家庭,如果沒有他堅定不移的善心,這些家庭可能就不會存在。“
後來,他的外孫Jarrod Mellowship的伴侶Rebbeca也接受了這種抗體的治療,順利生產。

(哈里森的兩個外孫、外孫的伴侶及四個孩子)
”他的一部分進入到母親的身體,給我帶來了一個弟弟,然後保護了我的孩子們,也是他的曾孫們。這太酷了。“
據澳洲紅十字會的訊息,今年2月17日,哈里森在新州一家療養院辭世,享年88歲。
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說,他是在睡夢中離世的。
這幾年,澳洲的科研人員基於哈里森和其他捐獻者的基因和血液進行了研究,希望研製出一種可以生產的單克隆抗體混合物,讓這種疾病不再依靠他人捐獻血漿才能治療。

目前,該專案已經接近臨床試驗階段。科研人員認為,樂觀地說,在實驗室中生產出來的抗體已經能夠和捐獻者提供的抗體相媲美。
這個專案也被稱為“罐中詹姆斯”(James in a Jar)。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已經超越了死神,把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了下去。
綜合來源:SMH、9 News、澳洲紅十字會等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點選此處“閱讀全文”,下載澳洲印象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