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房,只買“樹景房”

房價一路下跌之後,買房更像是一種實際的消費,而非投資。抱著這樣的心態,更多年輕人轉頭選擇了“樹景房”。在他們眼裡,樹景房不僅風景好,而且身處低樓層,價效比高,不用付出太多溢價就能獲得更好的居住體驗,工作的節奏已經夠捲了,年輕“牛馬”很難不為這種推窗見綠的生活動心。
某種程度上,樹景房的流行,也和當前市場的水溫變化有關係。房地產上行的時候,房子一天一個價,沒有人去在意窗外的風景是什麼樣子,只想著抓緊上車。但現在,房子不好賣了,就要疊加新的濾鏡,才能勾起大家買房的慾望。樹景房就是頗為典型的例子——經濟價值有限,情緒價值拉滿。
‍‍‍‍
文 | 饒桐語
編輯 | 西打
運營 | 芋頭
被樹景擊中的年輕人
95後姑娘蘇娜,力排家族眾議,買下了一套北京的二手房。
決策是今年上半年做的。缺點在房源簡介頁就能看個大概:它是步梯房,位於4樓,樓齡將近20年,硬體拿出來幾乎沒什麼值得說道的地方,但它的掛牌價卻很是出挑,比同小區、同戶型的房子貴了差不多30萬。
但蘇娜偏偏在一眾瑕疵中發現了它獨有的優勢——這是一套不折不扣的“樹景房”,客廳的窗戶被幾棵高大的銀杏樹撐滿,次臥則和一株茂密的槐樹對望,風一吹,槐花香就飄進了屋裡。
蘇娜記得,自己看房的時候還是冬天,幾棵樹光禿禿的,正當她面露猶豫時,中介很快掏出手機,給她看了一個秋天拍下的窗景影片。屋外,銀杏黃了一片,“像油畫一樣漂亮”。前房主顯然也很瞭解自家房子的特別之處,特意給拱形落地窗做了漂亮的造型,身處其中,某些瞬間的確能忘記這是一套北京的老破小,甚至還會頓生一種正在國外莊園優雅度假的錯覺。
▲ 蘇娜的樹景房,白天和傍晚都被綠意填滿。圖 / 講述者供圖
蘇娜被擊中了。她知道,由於房子剛裝修過,所以有了不少溢價,周圍的朋友勸她,“不要被裝修騙了”;也有人堅稱“房價沒到底”,勸她再等等。不喜歡爬樓的丈夫更是猶豫,覺得步梯4樓太高,天天爬上爬下未免太累。但沒辦法,蘇娜就是喜歡這套房子,站在窗前,她久違地產生了擁有一個家的衝動。
在此之前,蘇娜已經在北京漂了快10年,換了起碼7個房子,一樓、二樓都住過,租房子的時候,“覺得什麼都可以湊合”,最被看重的要素僅有通勤距離。但自從兩年前,她開始準備買一套自己的房子,看得越多,要求也隨之提高,一些此前從來沒有考慮的需求逐漸變得很明確。
對於窗景的要求,就是這樣出現的。蘇娜看過很多房,有一套房子,無論是採光、戶型都挺不錯,但窗外對著大馬路,亂糟糟停放著大卡車,她瞬間下頭。還有一套塔樓裡的房子,窗戶很大,但也很高,搭配著欄杆看,“感覺像要上演鐵窗淚”。還有更多房子,窗外什麼都沒有,只有對面密密麻麻的單元樓,“睜眼就感覺樓壓到了我身上”,只能用壓抑來形容,讓人一刻也不想多待。
對比之下,這套4樓的樹景房顯得如此有生命力。蘇娜本來還有些糾結,後面又去房子裡看了兩三回,結果適逢冬末春初,每去一次,幾棵銀杏的葉子都會比上一次多一點、綠一點,她感覺自己的心也在一點點地冒出新芽。買下它的慾望就這樣逐步加深,一個月後,蘇娜擁有了這套小小的兩居室。
和蘇娜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樹景房,它們往往分佈在低樓層,特點就是“很綠”。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一方面,那意味著得到推窗見樹的詩意生活,但另一方面,這也帶來了採光不好、蚊蟲多、容易有鳥叫噪音的問題。社交平臺上,很多人買了樹景房,轉頭就當起了家居博主,分享那扇窗戶框下的一年四季,然後用上一些修辭來形容擁有樹景房的感受,比如:喜歡玫瑰的人,永遠不介意它身上有刺。
對於年輕的買房者們來說,相比起這些缺點,更被他們看重的是第一秒心動,而這往往又投射了他們對家的想象。
幾乎每一個購買樹景房的年輕人,都會強調自己在走進房子時,被一瞬間擊中的感受。兩年前在北京買房的姜嵐也是。她的預算有限,只有360萬,原本,她的“夢中情房”是一套南北通透、明廚明衛的房子,做過的功課都告訴她,在北京的二手房市場,這樣的房子才擁有硬實力,姜嵐一度決心死守這樣的選房標準。
直到有一天,中介給姜嵐推薦了一套東西向的房子,她抱著完全不想買、隨便看看的心情走了一趟,沒想到,窗外濃密的綠意,讓她立刻下了買房的決心,當場就對中介宣佈:今晚就聊價格吧!後來真的買下後,為了配得上這片綠色,姜嵐特意選了一扇很大的玻璃窗。不少人為了多通風,窗戶開扇有好幾個,但姜嵐只想讓綠色更加完整,只保留了一個開扇。
▲ 更換窗戶那天,姜嵐和樹近距離對視。圖 / 講述者供圖
北京的房市的確特殊,這裡的房子太貴、太稀缺,每一寸陽光都有自己的標價。很長一段時間,預算有限的買家,不得不把景觀的需求放到最後頭。因此,想要擁有樹景房的人,要麼像姜嵐一樣,為它犧牲對朝向、通風的諸多要求,要麼就只能抬高一些預算。
去年10月,來自江蘇一個四線縣城的羅西,也在北京買了一套樹景房。在羅西位於縣城的家裡,窗外就是銀杏樹和葡萄藤,一直到高中畢業,羅西住的都是樹景房。她一度以為,窗外的綠色是買房的標配,“房子都應該是這樣”,但在北京生活久了,她才領會到想住進綠色有多麼不容易。北漂近10年,她租住過的小區基本上都沒有綠化,有的甚至連小區環境都沒有,只有光禿禿的幾個單元門。
這也是羅西為那套樹景房動心的原因。那個小區有著“綠化好”的標籤,也因此成了同一個板塊內最貴的樓盤,最終的成交價超了不少預算,屬於要往上加錢“夠一夠”的程度。但看著銀杏樹、榆樹在風中搖晃,羅西一下子有了親近感,更認定了這裡就是她未來的家。
▲ 去年秋天,樓下的銀杏樹黃了,羅西很快決定,就買在這裡了。圖 / 講述者供圖
樹景房,好看不好賣?
儘管樹景房打動了很多年輕人,但目前看來,樹景的真正價值似乎還是一個玄學——懂的人願意為它付費,但不懂它的人,只覺得為景色買單的人都是沒經歷過房市的打,太過天真。
姜嵐記得,自己看著窗景,當場決定買下這套樹景房的時候,中介的表情還有點錯愕。畢竟,在走進這套房子之前,中介一直跟她強調的都是房子本身的價值,比如“贈送面積比較多”,因為送了個飄窗;“光線比較充足”,因為房子是很多人不喜歡的東西向。
不管是看房還是談價格,中介都全然沒有提到,窗戶外面有這樣一片茂密的綠林。這給了姜嵐驚喜,也讓她意識到,在市場上,像自己這樣願意為樹景付費的人還是少數,更多人看重的還是諸如朝向、樓層、地理位置這樣的核心要素——畢竟,這才是讓房子能抗跌、能升值的關鍵。
1993年出生的王夢在江蘇從事房產中介工作,她也有類似的感覺。如今的確有不少購房者委託她尋找樹景房,不過目前,這只是一個能夠推動購房者下單的情感因素,從價格的角度來看,樹景房並沒有像“學區房”“江景房”一樣,真的產生溢價。
追溯起來,“樹景房”不過是這兩年才開始流行的概念。王夢說,早個十幾年,更受歡迎的還是高樓層的房子,那時的高樓不多,尤其在小城市,具有一定的稀缺屬性,住進去就能擁有一覽眾山小的視野,因此賣得很好。至於樹景房,還只是被當做普通的“低樓層”,意味著採光差、有樹遮擋。此外,如果是2樓的樹景房,還有可能會反水,整個衛生間都是味兒,這些在手握買房決策權的老一輩人眼裡,都是很難忽視的“致命缺陷”。
▲ 房產中介感受著購房者需求的變化圖 /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地方嗎》
那時買房,不僅樓層要高,還得吉利。比如4樓的房子,大機率會面臨“風水不好的質疑”。同樣買了4樓樹景房的羅西說,她一開始並沒覺得4樓有啥不妥,直到看見“402”的門牌號早就被改成了“A02”,她才意識到,放在這套房子開發出來的十多年前,還是有不少人介意這個樓層。
但這幾年,房子多了、密了,人們買房的喜好也在慢慢發生變化。除了二手房,王夢也賣新房,她說,現在最好賣的當屬別墅、小洋房,中間樓層也依舊很受歡迎,但對於那些超高樓層,甚至不少開發商會給出折扣價。
不少年輕人不喜歡高樓層。看房時,羅西把高樓層都排除在外,太高的,她一上去就心慌,還要擔心早高峰時等電梯、或者停電爬樓的極端情況。而如果不是頂樓、次頂樓,中高層還往往意味著“樓看樓”,最怕的是望出去,能看見別家掛著的大褲衩。
王夢觀察過,願意買樹景房的人,大概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就是像蘇娜、姜嵐這樣,想要回歸自然的年輕人。王夢有一個客戶,就在選購婚房時明確告訴她,自己不想要大眾眼裡那種配套好,但居住體驗不佳的房子,最終選擇了樹景房。後來,王夢才知道,這對小夫妻都在大型的產業園區裡工作,男孩是程式設計師,女生是HR,看夠了太多鋼筋混凝土建築,只想回家後得到一些真正的休憩。
還有一類,是這兩年新冒出來的需求。如今,人人皆是自媒體,不少博主也願意選擇這樣的房子,這裡既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的辦公地點。在樹景的落地窗前,博主們直播帶貨、做家居博主,拍出來的影片疊加上幾層濾鏡再配上BGM,迅速成為不少網友豔羨的理想生活。
▲ 近幾年,社交平臺上關於樹景房的討論層出不窮圖 / 小紅書截圖
對於這兩類群體來說,樹景房才是更具有價效比的選擇——樹景還沒有產生溢價,甚至還有壓低房價的作用,省下來的錢用來裝修,不能更香。至於那些被過來人反覆唸叨的低樓層缺陷,對年輕人來說都不算什麼。比如反水,可以透過更新管道、改造下水解決,花費不過幾千元。所謂的不吉利更不是事兒了,蘇娜說,當代年輕人對於玄學的態度就是“為我所用”,別人說“4樓”不好,她不為所動,反手告訴對方,自己命裡缺木,買這個房旺她。
除了年輕人之外,還有很多買樹景房的人是高淨值使用者,他們不僅喜歡樹景房,也會考慮湖景房、江景房,對於他們來說,房子需要好得很全面,擁有好風景就像呼吸一樣簡單和理所應當。
顯然,人們不是不喜歡景觀,只是有時景色太貴,不得不在考慮預算時最先拋棄它。在北京,不同區域的景觀標註著不同的價格,姜嵐說,自家的房在通州,所以只花360萬元就能擁有這麼多綠色,但如果是在朝陽、海淀,那就不一定了。比如北五環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附近的房子也以林景聞名,是朝陽區典型的改善房,普遍總價超過千萬元,國奧村一套200平方米的三居室,在房價下跌的今天,依舊可以賣出2000萬元的高價。
為情緒付費,有時候很貴
買下那套窗外是銀杏和槐樹的樹景房後,蘇娜覺得,大概30%的房款都是給窗景付費的。住進去之後,滿眼的綠色的確提高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她覺得很值得。
蘇娜說,在樹景房裡住的每一天都很愜意。每天一睜眼,最先映入眼簾的都是藍天、白雲、綠樹,上午8、9點的時候,外面還會有一束光照進來,照得屋子很暖。
她開始珍惜這樣的早晨。於是,她久違地早起、做早飯,在此之前,蘇娜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早飯了。家裡的寵物們也很喜歡這個新家,樹影之下,蘇娜跟家裡的小狗搶墊子,等小貓在她身上踩過來踩過去。最近,她時常會感慨,“自己活得像個人了”,自從擁有樹景房之後,生活裡的四季重新變得分明,等屋外的樹從光禿禿的枝幹慢慢變綠、變黃,這讓她能夠感覺到時間的流動,那意味著從綿延不盡的工作裡抽離出來,只專注於自己感受的人生。
▲ 蘇娜的貓貓很喜歡在窗臺吹風,和窗外的樹融為一景。圖 / 講述者供圖
某種程度上,市場水溫的變化,也正在慢慢改變買房年輕人的想法——房價一路下跌之後,買房更像是一種實際的消費,而非投資。和蘇娜一樣,姜嵐買下這個房子時,已經沒有太擔心它未來的漲跌,只考慮了住進去的生活體驗,因此樹景顯得更為重要。
這在幾年前還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房地產上行的時候,房子一天一個價,沒有人去在意窗外的風景是什麼樣子,只想著抓緊上車。那時,什麼故事都不用講,無論是中介還是房主,都不太會給房子賦予額外的概念,房子就能火速賣出去。姜嵐總結說,現在的房子不好賣了,就要疊加新的濾鏡,勾起人們想要買房的慾望,而“樹景就是最好的濾鏡”,雖然經濟價值有限,但情緒價值拉滿。
相比起其它景觀,樹景又相對容易獲得。看過接近100套房之後,姜嵐發現,在北京,景觀本身就很珍貴,這裡不靠海,也幾乎沒有湖和山,小區裡但凡有個水系,都是會被寫進小區推薦裡的要素。有一回,朋友來姜嵐家裡,同樣被她家裡的樹景震撼,推薦她也搞一搞“副業”,把這些風景發到網上,但姜嵐一口回絕,她覺得在南方城市,自家的景色根本不算什麼,“不值一提”,但在北京,擁有這樣的景觀已經讓她感覺到知足。
如果要追求更好的環境,就像羅西選擇的那個小區一樣,得付出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代價。換句話說,景觀奢侈,但至少很多小區都有樹,普通人距離它並不遙遠,因此推銷起來更容易,也更能在如今這個時代,打動更多人的心。
更重要的是,當下的年輕人,比以往更加認可樹景帶來的情緒價值——樹景房的流行,對應著人們想要擁抱自然的心境,它和“公園20分鐘”理論、戶外徒步等生活方式同時湧現,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年輕人會去公園裡抱一棵樹,看一隻鳥,用最低的成本得到撫慰。
在蘇娜的世界裡,愛上樹景房沒什麼奇怪的。閒暇的時候,她會一頭扎進自然裡。春天,大家最為花粉煩擾的時候,她特意去看了圓柏,風一吹,一簇一簇的花粉就撲出來,她覺得很是神奇。到了夏天,她最喜歡盯著綠化帶,因為長滿了比臉還大的月季,這讓她上班通勤都多了點動力。
蘇娜說,自己不喜歡坐地鐵,去哪兒都是打車,這讓城市變成了很多個點,而她總是從城市的這個點,奔忙到另一個點。但自然和植物的存在,讓她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不一樣的感知,起碼知道,“這個城市裡並不是只有人活著”。
什麼時候喜歡上樹景,羅西也說不清了。疫情後的這兩年,她明顯更向往走出家門,想要爬山、徒步,順道在途中觀察一棵樹。為此,她專門下載了一個App,用來識別見到的植物,光是小區裡的植物種類,就夠她研究半天。春天到了,先是玉蘭盛放了滿樹,再是垂絲海棠,現在荷花又冒出了花骨朵,羅西說,自己第一次感覺到“四時有序”。她還很喜歡爬山,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扔進自然裡就變得微小很多,心裡常年壓著的石頭好像也輕了幾分。
▲ 羅西在小區拍下的玉蘭花和夕陽。圖 / 講述者供圖
就像黑塞在《我走入寧靜蔚藍的日子》裡寫的那樣,如果對世界不抱太大的希望,反而安靜仔細地觀察它,總是會有收穫,人們會知道,“今夜,我將夜宿何處?並不重要。這世界又將如何?是否將有新的神祇、新的法則、新的自由出現?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山上盛開的花,風在白楊樹間歌唱——萬物帶來的豁達,或許比任何事物都能治癒一個人,也解脫一個人。
代入這樣的心境,年輕人喜歡樹景房也不足為奇。不過,儘管年輕人們可以包容樹景房的大多數缺點,但還是有一件事,是需要避免的最大雷區——窗外的樹,是不是有可能被砍掉。
姜嵐就親身經歷過一回。那時她剛買下房子,還沒裝修、入住,就發現窗外的幾棟老廠房被拆個精光,它們和樹林同屬於一個產業園,姜嵐害怕樹會跟著廠房一起消失,“感覺心都要死了”。後來,她專門去問過工地上幹活的工人,這片樹林會不會也被砍掉?最緊張的時候,姜嵐甚至在上網搜尋:在北京,砍掉一棵樹有多難?
那個時候,姜嵐感覺自己的生活和那片綠色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了一起,她從未這樣,如此關心過一棵樹的去留。
▲ 圖 / 《怦然心動》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你會花幾百萬買一套“樹景房”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