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創始人剛被曝背刺員工瓜分24億,Windsurf立馬轉投華人明星AI公司,OpenAI收購夢碎

一度傳出被 OpenAI 以 30 億美元收購的 Windsurf ,前兩天突然傳出被 Google 截胡,創始人還被曝出和高管瓜分 24 億美元,背刺數百名員工。
剛剛,事情又一次迎來反轉。
AI 程式設計初創公司 Cognition 正式宣佈已與 Windsurf 簽署收購協議。
Windsurf 是一款具備智慧代理特性的整合開發環境(agentic IDE),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它把傳統 IDE、程式碼助手和能自己幹活的智慧體(Agent)合三為一,目標是在 AI 時代讓開發者「少寫程式碼,多審程式碼」。
本次收購涵蓋 Windsurf 的智慧財產權、產品、商標和品牌,以及其業務,具體包括:
Windsurf IDE,將全面接入最新版本的 Claude 模型
Windsurf 的智慧財產權,包括商標以及品牌
每年經常性收入(ARR)達 8200 萬美元,並持續高速增長,企業 ARR 季度環比翻倍
超過 350 家企業客戶及數十萬日活躍使用者的龐大使用者群體
短期內,Windsurf 團隊將維持現有運營模式,Cognition 將繼續專注於透過其核心產品 Devin 提升工程效率。未來幾個月將加大投入,將 Windsurf 的核心能力和獨特智慧財產權整合到 Cognition 的產品體系中。
此次收購的背景頗為複雜。
根據此前報道,OpenAI 原本計劃以 30 億美元收購 Windsurf,但談判最終告吹。取而代之的是,Google 以 24 億美元非獨家許可費用獲得 Windsurf 技術使用權,並聘請 CEO Varun Mohan 和聯合創始人 Douglas Chen 等核心人員加入 DeepMind。

Douglas Chen(左)和 Varun Mohan(右)

OpenAI 收購談判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是 Windsurf 團隊對與微軟合作協議下程式設計助手整合方式表示擔憂。OpenAI 與微軟的現有協議顯示,微軟擁有 OpenAI 模型的獨家託管權,並可在 2030 年前訪問其智慧財產權,這意味著,一旦交易完成,Windsurf 的技術成果也可能間接落入微軟控制之中。

Windsurf 這段時間以來,正身處風口浪尖。
作為 Claude 模型的重要客戶之一,Windsurf 在被 OpenAI 傳出收購意向後,從原本的中立 AI 平臺轉變為「潛在敵對」工具商。Claude 4 釋出當天,包 括Cursor、Devin 和 GitHub Copilot 等競品均宣佈整合新模型,唯獨 Windsurf 被排除在外。
有趣的是,在出價收購 Windsurf 之前,OpenAI 也曾接觸過 Anysphere,希望收購 Cursor。但這一收購討論最終未果,因為該初創公司表示「即使是 OpenAI」也不願意被收購。
外界普遍認為,這場「斷供」並非偶然,更像是 Anthropic 對 OpenAI 意圖收購 Windsurf 的回應。
與此同時,Anthropic 正在推進自建生態閉環,並在其「Code with Claude」開發者大會上高調佈局 AI 程式設計業務,與 Windsurf 核心業務形成直接衝突。
上個月,Mohan 更是在社交媒體公開控訴 Anthropic 在僅提前五天的情況下,幾乎切斷了 Claude 3.5 Sonnet 與 3.7 系列模型的第一方呼叫容量。儘管仍有部分第三方算力支撐,但遠不足以滿足現有使用者需求。
為此,Windsurf 緊急上線應急方案,包括限制免費使用者訪問、啟用自帶 API 金鑰接入路徑,並以優惠價格推廣 Gemini 2.5 Pro 模型以緩解容量壓力。
當 Anthropic 開始限制 Windsurf 訪問 Claude 模型的許可權時,或許正是 Windsurf 開始動搖的轉折點。在 OpenAI 談崩、Google 丟擲 24 億美元橄欖枝之後,Windsurf 猛打方向盤駛向了 Cognition 這條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與 Windsurf 的交易將為部分 Windsurf 投資者帶來回報,但只有已歸屬股份的員工將獲得現金補償,而過去一年內加入,尚未歸屬股權的員工則無法獲得任何經濟補償。
這一該訊息也在社交媒體引發廣泛質疑,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創始高管團隊對打工人的一次「背刺」行為。為此,Cognition 今天釋出的官方宣告著重強調 Windsurf 所有員工都能在這筆交易中獲得應有的待遇:
100% 的 Windsurf 員工將參與此次交易的財務分配
100% 的 Windsurf 員工將不受歸屬期限限制,其已有工作成果將全部確認
100% 的 Windsurf 員工將獲得已完成工作部分的全部期權加速歸屬
近兩年來,AI 程式設計環境領域商業模式發展勢頭迅猛。Cursor 的年經常性收入已突破 5 億美元,根據外媒 TechCrunch 4 月份報道,Windsurf 的 ARR 曾達到 1 億美元,成為這一賽道上的強勁黑馬。
Windsurf 自身也強調,公司「魔力」不在於呼叫了哪款模型,而在於其深度語境理解、使用者體驗設計以及企業級整合能力,這些都不是單一模型 API 能夠替代的。Varun Mohan 幾天前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程式碼生成只是「開胃菜」,真正的工程能力體現在除錯、測試和系統設計上。
根據知名分析機構 SimilarWeb 的資料,開發者類 AI 工具近 12 周流量增長 75%。SNS Insider 也指出,程式設計助手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25.4%。
AI 程式設計不僅是需求爆發點,也是付費意願最強的賽道之一。

Cognition 總裁 Russell Kaplan 在社交媒體上透露,此次收購是在週末 Google 交易公佈後的數小時內迅速敲定的。第一次電話在週五下午 5 點後撥出,最終協議於週一早上籤署。
Windsurf 臨時 CEO Jeff Wang 表示「在所有 AI 團隊中,Cognition 是我們最為尊重的一家。他們非常適合引領 Windsurf 進入下一階段。」在他看來,這筆交易也為 Windsurf 近期「非常動盪的時期」畫上圓滿句號。
Cognition 最近一輪融資於今年春季完成,估值達 40 億美元,由 8VC 領投。根據PitchBook 資料,公司累計融資超過 3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 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 和 Conviction Partners 等。

該公司由 Scott Wu、Steven Hao 和 Walden Yan 於 2023 年 11 月聯合創立,三位創始人均為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金牌得主。公司旗下核心產品 Devin 被稱為「全球首位 AI 軟體工程師」,具備計劃和執行完整工程任務的能力,能夠在 Linux 沙箱環境中自主編寫、除錯、部署程式碼。
當時,Cognition 宣傳 Devin 在 SWE-bench 基準測試中的問題解決率為 13.8%,遠高於 GPT-4 的 1.7% 和 Claude 2 的 4.8%。然而,儘管官方宣傳頗具吸引力,但 Devin 的實際能力屢遭業內人士質疑。
一位有 35 年軟體開發經驗的博主透過逐幀分析和實際復現,揭露了 Cognition AI 公司對其產品 Devin 的虛假宣傳。
比如 Devin 被宣傳為能夠「透過 Upwork 任務賺錢」,但實際上並未完成客戶的真實需求。而且官方演示影片存在誤導性,讓觀眾以為 Devin 能獨立完成複雜程式設計任務,實際上,程式碼質量低劣,使用了過時的程式設計方法,以及花費 6 小時以上完成博主用 36 分鐘就能完成的任務。
有趣的是,Windsurf 曾用名 Codeium 和 Exafunction,這也意味著在這家公司上班的員工,用四年時間攢齊了四套工牌,也算是親身見證了 AI 程式設計創業潮的持續震盪與變遷。
歡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暢聊 AI 產品,獲取#AI有用功,解鎖更多 AI 新知👇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
更多崗位資訊請點選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