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OpenAI30億美元收購案黃了,AI程式設計明星公司被谷歌截胡

曾被 OpenAI 相中,開價 30 億美元的 AI 程式設計初創公司 Windsurf,如今轉身投奔了 Google。
就在剛剛,Google 宣佈將 Windsurf 部分高管及工程團隊納入其旗下的 DeepMind 團隊,重點推進「代理式編碼」(Agentic Coding)方向的研究。
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 表示祝賀
據 Google 與 Windsurf 聯合釋出的宣告,Windsurf 聯合創始人兼 CEO Varun Mohan、聯合創始人 Douglas Chen,以及部分研發骨幹將加入 Google DeepMind,主攻以 Gemini 為核心的 AI 程式設計能力開發。

Douglas Chen(左)和 Varun Mohan(右)

儘管 Google 並未獲得 Windsurf 的控股權或股權,但已獲得該公司部分技術的非獨家使用許可,不過,此次引入團隊的具體花費並未透露
與此同時,Windsurf 也迅速完成了內部調整。原商務主管 Jeff Wang 將出任臨時 CEO,全球銷售副總裁 Graham Moreno 升任公司總裁,維持其作為獨立初創公司的持續運營。
Google 發言人 Chris Pappas 在接受外媒 The Verge 採訪時表示:「Gemini 是當前最強大的模型之一,我們一直在提升其對開發者的價值。很高興 Windsurf 團隊的頂尖 AI 人才能加入我們,推動代理式編碼研究向前邁進。」
Mohan 與 Chen 也在聯合宣告中表示,「我們為 Windsurf 四年來的成就深感自豪,也很期待和這支世界級的團隊一起開啟新階段。」
據《財富》援引知情人士訊息,OpenAI 與 Windsurf 曾達成獨家收購談判協議,但該協議近日到期後並未續簽,這也為 Google 的迅速插手提供了契機。根據最新訊息,目前 OpenAI 收購的獨家談判期確已告一段落。
Windsurf 這段時間以來,正身處風口浪尖。
作為 Claude 模型的重要客戶之一,Windsurf 在被 OpenAI 傳出收購意向後,從原本的中立 AI 平臺轉變為「潛在敵對」工具商。Claude 4 釋出當天,包 括Cursor、Devin 和 GitHub Copilot 等競品均宣佈整合新模型,唯獨 Windsurf 被排除在外。

有趣的是,在出價收購 Windsurf 之前,OpenAI 也曾接觸過 Anysphere,希望收購 Cursor。但這一收購討論最終未果,因為該初創公司表示「即使是 OpenAI」也不願意被收購。
外界普遍認為,這場「斷供」並非偶然,更像是 Anthropic 對 OpenAI 意圖收購 Windsurf 的回應。
與此同時,Anthropic 正在推進自建生態閉環,並在其「Code with Claude」開發者大會上高調佈局 AI 程式設計業務,與 Windsurf 核心業務形成直接衝突。
上個月,Mohan 更是在社交媒體公開控訴 Anthropic 在僅提前五天的情況下,幾乎切斷了 Claude 3.5 Sonnet 與 3.7 系列模型的第一方呼叫容量。儘管仍有部分第三方算力支撐,但遠不足以滿足現有使用者需求。

為此,Windsurf 緊急上線應急方案,包括限制免費使用者訪問、啟用自帶 API 金鑰接入路徑,並以優惠價格推廣 Gemini 2.5 Pro 模型以緩解容量壓力。
事實上,Windsurf 自身的發展路徑也早已超出模型封裝工具。
成立於 2021 年的 Windsurf ,由幾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同班同學建立,最初名為 Codeium。今年 4 月,該公司更名為 Windsurf。其投資方包括 Founders Fund、General Catalyst、Greenoaks 和 Kleiner Perkins。
其主打產品是一個支援智慧體協作的「Agent IDE」,強調透過 AI 智慧體實現深度開發協作。目前公司擁有超 160 名員工,年經常性收入(ARR)已突破 1 億美元,僅用四個月便吸引超百萬使用者,增長勢頭強勁。

自研模型方面, SWE-1 雖然在基準效能上略遜於 Claude 3.7,但整體執行成本更低,對開發者更友好,並提供多個免費版本供不同需求使用。
Windsurf 自身也強調,公司「魔力」不在於呼叫了哪款模型,而在於其深度語境理解、使用者體驗設計以及企業級整合能力,這些都不是單一模型 API 能夠替代的。Varun Mohan 幾天前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程式碼生成只是「開胃菜」,真正的工程能力體現在除錯、測試和系統設計上。
根據知名分析機構 SimilarWeb 的資料,開發者類 AI 工具近 12 周流量增長 75%。SNS Insider 也指出,程式設計助手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25.4%。
AI 程式設計不僅是需求爆發點,也是付費意願最強的賽道之一。

和聊天產品相比,程式設計場景具備更高頻率、更強粘性。在程式碼任務面前,模型能不能真幹活,一試便知。一旦模型能在複雜程式碼任務裡表現出色,開發者會毫不猶疑地穩定付費,並嵌進工作流。
Claude 擁有強勁效能,Gemini 則以「量大管飽」著稱。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在 Claude 斷供之後,Windsurf 快速靠向 Google。畢竟,Gemini 模型的資源、成本和穩定性,三項齊備。
隨著大廠陸續下場,不再滿足於只做模型提供商,而是加速向開發工具和平臺層滲透,獨立 AI 程式設計工具的生存空間也將被進一步壓縮。
附上參考地址:
https://www.theverge.com/openai/705999/google-windsurf-ceo-openai
歡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暢聊 AI 產品,獲取#AI有用功,解鎖更多 AI 新知👇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
更多崗位資訊請點選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