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 | Tina
據外媒報道,OpenAI 正計劃以約 30 億美元收購 AI 編碼助手初創公司 Windsurf(前身為 Codeium),以進一步完善其在全棧編碼領域的技術佈局。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交易一旦達成,將成為 OpenAI 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昂貴的一筆收購案。OpenAI 也將因此直接與多家 AI 編碼助手提供商展開競爭,其中包括 Cursor 背後的開發商 Anysphere——後者曾獲得 OpenAI 初創基金的投資支援。此前,OpenAI 曾完成過多筆小規模交易,包括去年 6 月收購遠端協作平臺 Multi 和向量資料庫提供商 Rockset。

OpenAI 於昨天剛推出了 o3 和 o4-mini,這是其推理最佳化語言模型系列的最新成員。該產品里程碑的出現正值有報道稱該公司可能以 30 億美元收購 Windsurf 之際。
在推出這些模型的同時,OpenAI 還推出了一個名為 Codex CLI 的新開源專案。Codex CLI 是一款針對編碼任務進行最佳化的 AI 代理,開發人員可以在桌面上執行它。它可以透過終端訪問,允許使用者透過執行指令碼而不是瀏覽圖形介面來執行任務。

Codex CLI 預設由 OpenAI 最新的 o4-mini 模型提供支援。不過,使用者可以透過 Responses API 選項從該公司選擇自己喜歡的 AI。Codex CLI 也面臨著來自 Anthropic 和 Cursor 等競爭對手開發的 AI 編碼助手的競爭。



另外,據 CNBC 報道,在與 Windsurf 展開收購談判之前,OpenAI 曾兩次嘗試購買 Cursor,但兩次談判均被拒絕。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去年, OpenAI 曾主動聯絡銷售 Cursor 應用的初創公司 Anysphere,尋求收購的可能。今年,隨著 Cursor 熱度再度上升,OpenAI 再次發起了接觸,但談判依然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Cursor 的桌面應用在去年迅速走紅,它透過接入 Anthropic 的 Claude 3.5 Sonnet 模型,提供了高效的程式碼輔助功能。去年 10 月,微軟也在 GitHub Copilot 中引入了 Claude Sonnet 模型的支援,但在隨後數週內,一些開發者反饋稱,相比 GitHub Copilot,他們更傾向於使用 Cursor。
Cursor 和 Windsurf 外觀相似,底層同樣依賴於 Anthropic 的 Claude 3.5 Sonnet 模型。由於兩者都與 Anthropic 之間有互惠互利的關係,隨著競爭加劇,OpenAI 對生態控制權的需求愈發迫切。
透過收購 Windsurf,OpenAI 不僅能夠進一步擴大其生態系統的掌控力,還將獲得一款擁有穩定使用者群和約 4000 萬美元年收入的成熟產品。這筆收購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市場份額的擴張,更在於它將促進基礎設施的連線、模型能力的最佳化以及使用者體驗的提升。
Replit CEO Amjad Masad 在今天接受 CNBC 的採訪時提到,“如今很多價值正在嚮應用層(App Layer)轉移,比如我們、Cursor、Windsurf 這些初創公司,都在快速賺錢。因為應用層直接接觸使用者,創造了巨大價值。而模型層(Model Layer)本身雖然很基礎,但現在看來,價值主要體現在離使用者最近的應用層。”
“這也促使像 OpenAI 這樣的模型公司開始往上游移動,他們意識到必須要掌握使用者接觸點。同時,透過收購應用公司,他們還能收集到寶貴的資料,比如使用者的提示內容、使用者接受了哪些程式碼,這些資料對於訓練下一代模型非常重要。因此,OpenAI 感興趣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這確實是個非常有前景的盈利領域(比如 Cursor 的增長), 二是這些資料對於 OpenAI 的長期競爭力至關重要。”
RiseAngle 與 RiseOpp 公司創始人 Kaveh Vahdat 也認為:“Windsurf 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生成原始程式碼,更在於其以開發者為中心的工作流程。這種定位與當前開發市場對具備上下文理解和協作功能的程式設計工具日益增長的需求高度契合。”
Vahdat 進一步指出,收購 Windsurf 將顯著增強 OpenAI 的市場競爭力,“其真正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工具本身,更在於隨之而來的分發渠道和使用者行為資料。這些寶貴的洞察將對 AI 程式設計系統的規模化改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由此可見,OpenAI 的目標,已不止於成為模型提供商,而是構建一個完整的平臺體系。當前,大模型企業的競爭早已超越單點產品,比拼的是整體生態和端到端體驗的全面能力。
在過去幾年裡,開發者與 AI 的互動方式,正在發生一場深刻變革。

WindSurf 對自己定位
隨著模型能力的持續躍升,尤其是 2023-2025 年間,新的正規化正在取代舊有方法,行業正從簡單的自動補全,走向由智慧體(Agents)驅動的開發體驗。智慧體與傳統補全最大的不同是:它能自主推理、主動決策,並在更高層次上理解開發者意圖。
在 WindSurf 體系下,傳統的 chat 介面已經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名為 Cascade 的智慧體。它不再等待使用者明確指令,而是即時感知上下文、推理關係、自動行動。
WindSurf 堅信,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強大的底層引擎。他們預測,2025 年行業將徹底進入一個沒有規則檔案、自動生成 PR 和提交記錄(commit)的新世界。當前的資料已經有力地印證了這一趨勢。目前,WindSurf 統計發現其使用者高達 90% 的程式碼生成都是由 Cascade 完成的,並無需手動 mention 的這種互動方式。這比傳統的自動補全的滲透率(autocomplete,只有 20-30%)高出幾個數量級。


Vibe coding 的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 GitHub Copilot 的釋出,但 Replit CEO Amjad Masad 認為,這僅僅是一個起點。在他看來,vibe coding 代表的是 AI 程式設計方式的深層變革,最終有望取代 Copilot。原因在於,AI 程式設計能力正在呈指數級增長——“研究表明,AI 能自主程式設計的時間大約每七個月翻一倍。比如,如果現在它能連續工作 15 分鐘,七個月後就能達到 30 分鐘,再過七個月就是一小時。而且這個進展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甚至可能每個季度都有顯著突破。”
面對這種趨勢,外界曾疑問,既然 OpenAI 已經擁有大量頂尖工程師,為什麼不自己打造一個,而要斥資 30 億美元收購外部團隊?對此,Amjad Masad 指出,當公司規模變大,內部擁有“創始人心態”、能夠下大賭注、全身心投入的人才會變得稀缺。雖然這些工程師依然優秀,但在大公司體系中,很少有人能夠像初創團隊那樣,“以生命投入”去打磨產品。而 Windsurf 這樣的初創公司,正是憑藉這種激情和專注,吸引了 OpenAI 的興趣。
目前,這筆潛在交易已引發行業內廣泛關注。許多觀察人士認為,一旦交易完成,OpenAI 不僅將成為更具影響力的行業參與者,也有望進一步推動 AI 輔助程式設計文化的普及。
軟體安全廠商 Sonatype 首席產品開發官 Mitchell Johnson 表示,“Windsurf 一直引領著這波打造真正 AI 原生開發工具的潮流,幫助開發人員在不影響體驗的前提下加速交付。與早期的開源軟體一樣,其最初只是「非法技術」,但卻迅速成為廣受開發者們青睞的基礎性工具。”
眾包 AI 智慧體平臺 Recall 的 CEO 兼聯合創始人 Andrew Hill 也表示,此番收購表明 OpenAI 正“押注氛圍程式設計將成為軟體開發的未來新形態”。Windsurf 擁有快速反饋迴圈、良好的預設設定以及“恰到好處的開關”,方便那些擁有敏銳直覺的使用者引導 AI 解決問題,並提供一個專為協同創作而設計的便利環境。
Hill 解釋稱,“從 Replit、Claude、Cursor 再到 Windsurf,程式設計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我們期待看到其下一步又將走向何方。”Hill 還將氛圍程式設計稱為“解開新質生產力的鑰匙,最強大的智慧體將能夠在一個週末內幫助使用者嘗試上百種想法。”
企業培訓服務公司 Edstellar 的 CEO Arvind Rongala 也認為,此番收購更像是一場權力之爭、而非對軟體本身的關注。透過氛圍程式設計,開發者希望得到“極具表現力、直觀且協作順暢的環境,而不僅僅是傳統上那種僵化的文字編輯器”。
他指出,有了 Windsurf,OpenAI 將能夠直接對接下一代程式碼生成與共享平臺,並著手開展垂域整合。“OpenAI 已經主導了智慧體,現在他們希望掌控「畫布」。”
Rongala 還表示,OpenAI 不僅對於該開發什麼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如何開發方面也將極具發言權——因為他們將掌控開發者每天都要使用數個小時的重要創意工具。“這並不是要從 Replit 或者 GitHub 手中奪取市場份額,而是直接讓這些平臺顯得落後且過時。”
參考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NNvWq6dK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lnrur9IPQ&t=17s
https://venturebeat.com/ai/windsurf-openais-potential-3b-bet-to-drive-the-vibe-coding-movement/
今日好文推薦
後續我將透過微信影片號,以影片的形式持續更新技術話題、未來發展趨勢、創業經驗、商業踩坑教訓等精彩內容,和大家一同成長,開啟知識交流之旅歡迎掃碼關注我的微信影片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