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長得太帥,被嚴重低估多年?

‍‍

編輯 | 一一
今年電影圈最刺激的劇情,發生在《F1:狂飆飛車》。
戲內,是上映首日以一千萬票房慘淡開局,都以為又來了一部好萊塢炮灰時,一週後憑口碑強勢逆襲,如今拿著最少的排片穩坐日票房前三。
戲外,是被F1車迷瘋狂吐槽的“科幻”故事,居然真的在上週末的F1英國大獎賽照進現實。38歲的老將尼科·霍肯博格,開著圍場裡效能墊底的“拖拉機”,一路從19位發車追至第三位,站上F1生涯的第一個領獎臺。
比賽結束後,車迷集體排隊向電影和皮特道歉:對不起,是我們的認知太淺薄了。
1. 
正如這場F1大獎賽一般,《F1:狂飆飛車》能在一片蕭條的內娛電影市場逆天改命,憑的就是兩個字:意外
好萊塢這次拿出了看家本事,光在視聽層面,就不跟你玩什麼特效綠幕的假把式,真的將劇組搬進圍場,全程跟著F1大獎賽實景拍攝,把微型鏡頭焊死在賽車上。
所以,你能聽到時速300公里下引擎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能看到兩輛F1之間精彩的輪對輪正面超車,還能沉浸式感受到F1賽車風馳電掣的速度感——
哪怕不是車迷,看完本片包你能get為什麼全球那麼多粉絲,願意枯坐三小時看這20輛賽車反覆跑圈。
而如果你是F1車迷,那就更爽了。
本片把世界上開車最快的20個人全員薅來當群演,在Team Radio裡吐槽男主的是去年F1車手冠軍維斯塔潘,被男二幹出賽道的是F1七冠王漢密爾頓,連在片尾隨便一個一閃而過的npc,都是梅賽德斯賓士的話事人。
這群人啊,別看外貌平平無奇,第一次劇組開機拍攝時,他們就憑氣場讓好萊塢巨星站著如嘍囉
腳趾扣地的皮特自我麻醉ing:這是工作!這是工作! 
既然說到皮特了,那邊不得不提本片逆襲的另一個關鍵要素:玄之又玄的巨星魅力。
F1:狂飆飛車》的故事其實土到燻人自暴自棄的老白男車手,在沉寂多年後臨危受命,為拯救好友重返賽道,帶領墊底車隊完成國足至今都無法企及的夢想:拿一分,贏一場,勝一次
不瞞各位,第一次聽完劇情梗概的我白眼一翻:喂喂喂,誰允許老白男又來擅自拯救世界了?
而看完電影走出影院,本人翻臉就是一個真香現場:老了的法拉利,怎麼還效能升級了?
不得不承認,布拉德·皮特就是天生註定要當電影明星的,哪怕虛歲六十有二、滿臉皺紋都能夾蚊子了,當他扮著經典的cowboy造型出現在巨幕上時,那種與生俱來的蓬勃荷爾蒙還是會讓在座各位小姑娘、小夥子們集體倒吸一口涼氣。
嗯,是被帥暈的感覺。
也正是這股子醃入味的風騷性感,讓我等觀眾一邊對著所有傑克蘇光環大呼俗套:
be like你知道隊裡這位年輕氣盛的小夥到最後一定會變成老叔的忠誠小狗——
也知道這個牙尖嘴利,第一眼就看老頭不太順眼的技術總監美女姐姐,到最後一定會愛上浪子高唱一齣最美不過夕陽紅……
一邊,又發自內心的為電影發聲:我覺得它傑克蘇得很合理啊,畢竟這可是布拉德·皮特啊!!
2. 
皮特老叔總歸是不容易,在八卦版兢兢業業當了三十年藍顏禍水後終於讓大傢伙想起他其實是個演員了。
說起來也是蠻神奇的,皮特每次出現在輿論場,似乎就兩種情況:要麼作為美男代表小李子、德普等人battle誰是球帥,要麼作為渣男代表和朱莉、安妮斯頓恨海情天家長裡短。
而作為演員的皮特常年被忽略,以致於當我翻看他近些年的作品時直接驚出了表情包:啊,老哥居然演了這麼多高分作品?
別急著罵我收錢,咱以豆瓣評分為座標,皮特一人就砍下17部8分以上的高分佳作,對比小李子的15部、德普的14部,你可以說他是好萊塢中生代男演員中,作品厚度最強選手。
甚至除了作品,小夥皮特在他第一次成為“全球最性感男人”的1995年,就主演了科幻神作《十二猴子》,憑真·裝瘋賣傻的抽搐式演技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並拿下金球獎最佳男配,半隻腳邁入演技派的行列。
以及這段往事也警醒著哥哥姐姐們,秀恩愛還是少把“人生”“摯愛”這種絕對化用詞掛在嘴邊,畢竟未來的事情很難說的啦。
雖然“被顏值耽誤”這話聽起來實在欠揍,但放在皮特身上倒也有些恰當,他因為帥得太野性、太桀驁不馴、太像高中班上坐最後一排的九漏魚,以至於所有人都忽略了他作為演員的一個巨大優點:聰明。
皮特的聰明,首先在於他選片眼光極好,很多代表作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比如《七宗罪》,幫皮特擺脫“漂亮蠢貨”的一大生涯代表作,就是他推掉大製作科幻片《阿波羅13》冒險接的,包括電影最經典的暗黑向結局,本來片方考慮過修改,也是皮特同志放話“你敢改我就罷演”,才把自己的飆戲時刻保留了下來。
還有偷拐搶騙》,是皮特零片酬換來的角色;助他拿下威尼斯影帝的神槍手之死》,也是皮特在看了導演前作後非常喜歡,直接一通電話打給導演自薦求來的。
和唐尼、德普等人相比,皮特是個“非主流”巨星,他不常出現在好萊塢商業大片中,反而演了很多氣質獨特文藝小片。
比如在《本傑明·巴頓奇事》中飾演一個註定和戀人分開的憂鬱男子,在《無恥混蛋》中是吊兒郎當、唯愛割人頭皮的變態士兵,還有近兩年的《子彈列車》,他又演了一個出盡洋相的逗比殺手……
同時,皮特是不太在乎所謂番位的。
這一點你很少在其他頂級巨星身上看到,大家似乎都預設著“王不見王”的業內潛規則,只有他,王天天見王,湯姆·克魯斯作為雙男主出演過《夜訪吸血鬼》,在《十一羅漢》中給好基友喬治·克魯尼做過陪襯,一把年紀功成名就了,還能“忍辱負重”去給小李子作配。
這些或另類或怪誕或邊緣的角色,看似是皮特自降咖位,但其實都在幫他不斷拓寬戲路,逐漸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別人無法替代的銀幕魅力,好像他既可以是暴力性感的,也可以是逗比反差萌的,還可以是紳士雅痞的。
3. 
2020年,皮特終於憑藉著演好片不嫌番位的覺悟,在50歲煥發事業第二春,拿下了人生第一個演技類奧斯卡。
之所以強調“演技類”,是因為早在14年皮特就已經靠“B計劃”——作為《為奴十二載》的製片人,把人生第一座小金人收入囊中。
PLAN B是皮特2001年成立的製片公司,最初的發展方向是投資自己主演的電影,一齣手就靠《特洛伊》賺了筆大的。
但世事難料,四年後隨著他與安妮斯頓慘烈BE,PLAN B也跟離異家庭的小孩一樣,只能在爹媽中選擇跟一個。
最終,是安妮斯頓體面放手PLAN B跟了它爹,而突然擁有了公司絕對話事權的皮特,在此時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目標。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皮特打小就是個文藝男,他大學時棄設計從藝,純粹是奔著電影藝術夢來的,不成想因為太帥誤入了偶像賽道。
如今有權有勢有名氣,手握PLAN B的皮特迴歸初心,不再繼續跟著大製片廠撿漏,而是充分發揮自己選劇本一挑一個準的品味優勢去找無錢無勢的藝術導演、準大師合作小成本藝術片PLAN B一手打造成奧斯卡嚴選。
這些年,很多你聽過又看過的佳作都是皮特操作出來的,遠的有《月光男孩》《生命之樹》《巴比倫》,近的則有今年的爆款英劇《混沌少年時》。
再說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2007年幫老馬丁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無間行者》,最初買下影視改編權的其實是皮特,只不過在他準備開發時撞上離婚風暴,一個頭兩個大的皮特乾脆做個順水人情,把劇本轉手給了華納。
說回PLAN B,它這些年的轉型和發展,再次證明了皮特頭腦之醒目。
他知道和其他大製片廠相比,自己的明星光環是公司唯一優勢,所以在電影需要賺錢時他就親自出馬,主演或客串拉票房、製造話題,比如《殭屍世界大戰》《大空頭《點球成金》……
而當電影需要衝獎時,他又會用自己的身份去保護創作者,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創作自由。《神槍手之死》《金髮夢露》的導演安德魯·多米尼克,就如此評價過皮特:
“他的目標就是要拍些自己真正想拍的片子。而他們也確實做得很棒,當時沒什麼人看好這家公司,事實證明他們大錯特錯。”
到22年,皮特抓住了新風口。
他把公司60%的股權出售給了歐洲的傳媒集團Mediawan,在流媒體時代給PLAN B找了個大靠山,讓他能更加自如地跨平臺跨地區和網飛、蘋果等流媒體巨頭合作,逐漸把自己玩成了一呼百應的全球電影圈大佬。
記得聊開花奧蘭多時說過一句話:在娛樂圈長得好看真的可以當飯吃,而且還是長期飯票。
那他曾經的雄競物件皮特就是一個完美反例,證明了吃大鍋飯和點菜還是有區別的,要想超長待機站上金字塔頂端吃私房菜,光有美貌是不夠的。
顏值之外,要麼夠聰明,要麼夠努力。
真·大眼萌娃。戳圖片檢視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