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市歐美同學會會員楊美慧出生於貴州,她憑藉對前沿製造技術的嚮往的毅力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電子工程系,2015年前往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攻讀光子學碩士及博士,研究方向為高光譜視覺與智慧感測系統。

歸國創業“芯”機遇
在海外期間,楊美慧曾在全球光學色選視覺領域的龍頭企業任職,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管理經驗。在帝國理工與工業界一個合作專案中,她首次接觸到高光譜成像領域的前沿課題,並萌生了一個念頭:“能否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在工業,醫療,甚至消費領域替代傳統視覺感測技術,讓未來基於無人化的複雜智慧感知場景更加精準?”這一想法,成為她日後創業的初心。
2023年,楊美慧及團隊在海外完成首款晶片開發之際,正值無錫高新區發力打造“6+2+X”現代產業叢集,重點培育物聯網、積體電路等硬科技領域。高新區推出的“太湖人才計劃”和“天使會客廳”投融資平臺吸引了她的目光。她回憶道:“無錫不僅有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微納園這樣的產業生態圈,更有一群懂技術的政策制定者,能精準匹配企業的需求。”
同年,楊美慧聯合帝國理工校友團隊在無錫高新區創立彩鴻芯宇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高光譜下一代視覺成像技術引擎的研發。公司入駐淨慧科創園後,迅速獲得園區“保姆式服務”——從專利申報輔導到首臺套裝置測試場地支援,甚至協助團隊對接產業資源,這些“隱形助力”讓團隊快速站穩腳跟。
技術破局:高光譜感測晶片
傳統高光譜成像檢測速度慢,體積大,規模量產良率低的問題,阻礙了高光譜裝置作為通用視覺技術的廣泛推廣。創業初期,楊美慧帶領團隊先後攻克了“工業級超高速高光譜視覺系統”“晶片級高光譜成像”等技術難題,解決了工業級高光譜裝置無法大規模推廣的核心問題。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食品、汽車等領域開始商業化推廣並且有效地證明了高光譜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潛力。

楊美慧在實驗室
2025年4月,彩鴻芯宇團隊基於無錫的研發中心正式開啟產品量產,短短半年內實現了訂單從零到一的突破。楊美慧坦言:“我們的突破得益於高新區‘梯度培育體系’,從雛鷹到瞪羚,每個階段都有針對性政策護航。”
從單點突破到產業協同
隨著無錫高新區AI產業生態的成熟,彩鴻芯宇積極參與“燎原”人工智慧產業聯盟。在2025年高新區AI產業交流會上,楊美慧為多家高新區本地科技企業服務並達成合作,將視覺檢測系統嵌入工業自動化產線中,實現檢測資料即時分析預警。這種“裝置+雲服務”模式,正是高新區推動的“智改數轉網聯”戰略的生動實踐。
更令她自豪的是,團隊開發的裝置被納入高新區“智慧工廠”改造專案,幫助本地中小製造企業以低成本實現產線升級。“曾經我們依賴進口裝置,現在國產方案反而更懂中國工廠的痛點。”楊美慧說。
雖在無錫創業,楊美慧始終心繫貴州。2024年底,她聯合無錫高新區歐美同學會發起“視覺扶貧”計劃,向家鄉捐贈10套定製化檢測裝置,用於民族銀飾工藝品質量管控。“傳統手藝常因品控不穩定難以產業化,我們的技術能讓非遺文化‘標準化不失個性’。”該專案入選無錫市留學人員“同心報國”典型案例。
如今,彩鴻芯宇順利獲得融資,產品進入亞洲、歐洲多個國家的市場。楊美慧的下一站是推廣自研線上高光譜檢測技術在半導體等高階工業檢測裝置的使用:“無錫正在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我們要讓中國智造在高階檢測領域擁有話語權。”
來源 :同心新吳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