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需求,而肺活量是衡量呼吸健康的關鍵指標。在現代社會,隨著環境汙染、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因此,瞭解肺活量從童年到老年的變化軌跡對於早期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顯得尤為重要。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的一篇題為 “General Population-Based Lung Function Trajectories Over The Life Course: An Accelerated Cohort Study” 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透過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從童年到老年的演變過程,為評估肺健康提供了新的基本框架。
傳統觀點認為,肺功能在 20-25 歲左右達到峰值,隨後進入一個穩定期,直到中老年時期才因肺部衰老而下降。然而,這一模型主要基於一些未能覆蓋整個生命過程的研究。為了填補這一知識空白,研究人員採用了 “加速佇列設計” 方法,將多個佇列研究的資料合併,從而覆蓋從 4 歲到 82 歲的整個年齡範圍。
研究人員從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八個基於人群的佇列研究中納入了超過 30,000 名 4 至 82 歲的個體,這些研究包括英國的埃文郡家長和兒童縱向研究(ALSPAC)、瑞典的 BAMSE 研究、歐洲社群呼吸健康調查(ECRHS)、西班牙的 INMA 研究、荷蘭的 PIAMA 研究、瑞士的 SAPALDIA 研究、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縱向呼吸健康研究(TAHS)和荷蘭的 Vlagtwedde-Vlaardingen 研究。

研究人員透過強迫肺活量測定法評估參與者的肺功能和肺活量引數,該方法要求受試者在深吸氣後儘可能快地撥出所有空氣。同時,研究人員還收集了有關吸菸和哮喘診斷的資料。
研究發現,肺功能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兒童時期的快速增長,第二階段是緩慢增長直到達到峰值。具體而言,女性的 FEV1(一秒內撥出的空氣量)在 20 歲左右達到峰值,而男性的 FEV1 在 23 歲左右達到峰值。令人驚訝的是,研究沒有發現峰值之後存在一個穩定期。
研究者 Judith Garcia-Aymerich 解釋道:“此前的模型認為,肺功能會在 40 歲之前保持穩定,但我們的資料顯示,肺功能在達到峰值後立即開始下降,比以前認為的要早得多。”
此外,研究還發現,持續性哮喘和吸菸對肺功能的影響與以往認為的不同。患有持續性哮喘的人達到 FEV1 峰值的時間更早,且一生中的水平都較低,而吸菸則與從 35 歲開始肺功能下降速度加快有關。
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從童年到老年的肺活量演變的全面檢視,並揭示了肺功能在達到峰值後立即開始下降的事實。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肺功能模型,並強調了在生命早期促進呼吸健康和使用肺活量測定法進行早期監測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強調,在生命早期使用肺活量測定法檢測低肺功能的重要性,這有助於預防成年期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早期檢測低肺功能可能允許進行干預,從而預防成年期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基於這項研究,我們不僅對肺活量的自然演變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還為未來的呼吸健康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方向。這項研究的發現對於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臨床預防和治療決策以及製藥行業的藥物評估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透過改善對肺功能變化的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人群的呼吸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Judith Garcia-Aymerich, Martí de las Heras, Anne-Elie Carsin, et al. General Population-Based Lung Function Trajectories Over The Life Course. An Accelerated Cohort Study.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5). DOI:10.1016/S2213-2600(25)00043-8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