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錢能解決生活中99%的問題,剩下的1%則需要更多的錢。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週週朗讀音訊

前陣子參加同學聚會,發現“消費降級”已然成為了這屆中年人生活的主旋律:
匆匆趕來的老張,腰間的寶馬鑰匙換成了比亞迪的logo,穿了多年定製西裝的老李,換上了價格更親民的衝鋒衣。
老詹每日吃社群食堂,笑著說“10來塊的套餐可比樓下的輕食店划算”,老鄧咬咬牙,把孩子的馬術課換成了更有價效比的足球班。
酒局結束後,服務員捧著賬單進來那一刻,空氣突然安靜。
十年前搶著買單充場面的戲碼沒再上演,大家各自掏出手機,淡定地對準二維碼,A屬於自己的那部分飯錢。
不得不說,歲月催人熟。
我也是到了這個歲數才明白:真正讓一個人體面的,不是豪車名錶,而是銀行卡穩步增長的數字。
表面摳搜,內裡清醒,才是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
博主@許朝暮有位朋友小陳,從事銷售,業績一般,月薪不到一萬,卻花錢如流水。
他每個季度都要買新衣服,一買就買好幾套名牌新款;
生活用品也要用高階品牌,網紅家電一件不少,買不起就分期付款;
趕上週末或節假日,他還喜歡叫上一群朋友吃飯,每次吃完都搶著結賬,因為這會讓他顯得“倍兒有面兒”。
去年下半年,他和妻子籌備起了婚禮。
原本預算不到十萬,但他為了顯擺,婚紗照、酒店、婚車、婚慶團隊,全都按最高的標準來。
婚禮的確風風光光,但他搭進去了二三十萬,最後不得不四處借錢。
收到的一大筆禮金,遠不夠還朋友和貸款機構的。
到了年底,公司因經營不善,開始拖欠工資。
還欠著分期貸款的他,每天都為錢而焦頭爛額,他這才追悔莫及。
以前可能我們也像小陳,以為講排場就算有面子,等到債臺高築才幡然醒悟:靠金錢堆砌起來的面子,不過是張隨時可能穿幫的面具。
人前的顯貴並不是真貴,慣於“裝窮”的人也不是真窮。
真正厲害的人,反而因為有實力、有自信,不需要透過虛張聲勢來讓別人看得起。
《鄰家的百萬富翁》一書中,作者托馬斯·斯坦利去採訪一位身價千萬的富翁。
採訪結束後,富翁請他吃飯。
出乎意料的是,富翁並沒有帶他去高檔酒店,而是而是選擇人均消費不足10美元的大眾化連鎖店,還特意挑了下午兩點半的非高峰時段,因為可以享受“午市特惠價”。
在點餐時,他選擇了最便宜的烤雞胸肉,但要求多加一份免費蔬菜沙拉。
“這樣蛋白質和纖維就均衡了”,他笑著解釋時,還用麵包片把餐盤裡的醬汁颳得乾乾淨淨。
散場時,斯坦利發現富翁開的是一輛8年車齡的雪佛蘭皮卡,後車廂裝著自家種的西紅柿。
後來富翁透露,這些蔬菜會供給社群食堂,既能抵稅又能省採購開支。
富翁和妻子都畢業於知名高校,有錢有地位,但他們在生活中卻極度節儉,並不會因為旁人怎樣看待自己而覺得不好意思。
叔本華曾說:把“面子”穿在身上的人,終會活成他人的提線木偶。
錢是用來給自己買舒服的,而不是花給別人看的。
為滿足自己虛榮心消費,等著你的只會是拆東牆補西牆的窘迫,和一大堆支付不起的賬單。
中年人過日子,大大方方小氣,才是真正的清醒。

作家李笑來有位發小叫耗子。
早些年兩人喝酒的時候,耗子對他大吐苦水,說自己現在還一無所有,是不是完了?
耗子跟周圍的朋友相似,時時刻刻都在犒勞自己,動不動花三個月的工資買包,即便工資不低,也沒存款。
而李笑來每個月都會固定存上一筆存款,有了存款託底,他創業時才更有底氣。
他曾在多個場合說:我覺得成年人的崩潰,是從不存錢開始的。
當失業通知和孩子學費單一起到來時,當父母住院你掏空家底也補不足住院的欠費金額時,你就會真正明白以下這句話的含義:
錢能解決生活中99%的問題,剩下的1%則需要更多的錢。
存錢,存的是自由,是底氣,是尊嚴。
只有一筆數額可觀的存款,才能讓你挺直脊樑走路,在任何家人需要的時候拍拍胸脯說“還有我”。
之前看過一位知乎網友的故事。
他是讀技校出來的,在廣州打工,掙得一直不多,從2千起步,到3、4千,最多的時候,一個月也只有8千。
但他生活上極其節省:
400塊錢一月的房子,光線不好,每天伸手不見五指,他住了5年;
人家抽菸、喝酒,混娛樂場所,他唯一的娛樂就是跑步;
將一日三餐的開銷控制到最低價格早餐5、6塊,午餐12塊,晚餐12塊……
就這樣摳摳搜搜,10年下來竟也攢下了20來萬。
他用這筆錢給父母在老家小縣城買了套房,還打算過一陣,把父母接到省會的三級醫院,給二老做個全面的體檢。
人到中年,為什麼要把存錢當成第一目標?
或許,早前熱搜上一位網友的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
“它夠你生一次不大不小的病,且不用拖著病體去伸手和人借錢。夠你在職場上實在撐不下去了的時候可以辭職,以及給自己四個月的喘息時間。它是你的底氣和安全感,雖然不多,但是當困境來臨的時候,它足夠支撐你挺過去。”
塞涅卡曾說:金錢的終極意義,是讓我們在風暴來襲時,仍能從容地坐在門廊看雨。
中年人的安全感,永遠是是醫院繳費單上的餘額足夠,是孩子填志願時敢選冷門專業,是父母做手術時能選單人病房。

▽
“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約翰·鄧普頓曾說,他做過的最明智的決定,就是從結婚起就和妻子約定,生活上能省就省,每月固定存下收入的50%。
這在他收入特別低的時候是很難做到的,但對這項原則的堅持,成了他創辦投資公司的關鍵。
他們相信,存錢可能看起來比較困難,但是不存錢給一個人帶來的困難會更多。
金錢的用處不是讓我們活得奢華,而是活得安全。
手有餘糧,心裡才不慌。
真正活得清醒的中年人,都懂得把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變成對抗風險的盾牌,化作託舉家庭的臂膀。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