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簡 · 主播 | 檸檬

來源 | 聽書369(ID:tingshu369)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則笑話:
有一次,朋友在微信上找我借錢,我都準備轉賬給他了,結果他來了一句“明天還你”。
我立馬就知道他是騙子了,因為我朋友借錢從不提什麼時候還。
一笑之餘,也反映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借錢容易,還錢難。
一般而言,能開口求助的大都非親即友,一旦處理不好,不是傷了感情,就是傷了錢包。
如何正確處理好“借錢”這個問題,梳理明白潛在的風險,對智商和情商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今天教大家3句話,下次再遇到這類情況,不妨從這幾個方面想一想,問一問。
等想明白、問清楚了,這錢到底該不該借,你心裡也就有數了。

問對方:借錢用途與還款能力
俗話說得好:
“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
家家都有難關要過,若是遇事急需週轉一下,這無可厚非。
可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不能隨意予人。
當遇到借錢的請求時,先問一問對方借錢的用途,以及是否有能力歸還。
待問明白後,確定可以借的,也記得打好欠條,商定好還款日期和利息。
關係再好,該問的不能少,該走的流程也不能省。
知乎上有位網友小白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過年回家時,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突然請他吃飯,他也沒多想,就赴宴了。
宴席上,兩人相談甚歡,聊到動情處,朋友忽然掩面痛哭。
小白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只見對方抹了把眼淚,開始倒苦水。
從自己被單位裁員,講到創業失敗,再講到如今房車都抵押出去了,老婆也要和他離婚。
人到中年卻過得如此悽慘,講來講去,他的眼淚又開始滑落了。
離席時,朋友小心翼翼地向小白借了幾萬塊錢,並承諾掙到錢就第一時間歸還。
話說到這兒,小白已經心軟了,他本想問清楚對方借錢目的和還款時間,但又覺得這樣太不念情誼,最終只是口頭約定好儘早歸還。
沒料想過了一段時間,小白聽說,那位借錢的朋友其實是染上了賭博,所以他才妻離子散。
過年時他向許多人借了錢,可全被他輸掉了。
聽到這兒,小白一陣天旋地轉,他清楚自己那幾萬塊錢,算是打了水漂了。
曾看過一個關於借錢的調查,結果顯示:借錢後足額歸還的人,只佔24.2%,不到四分之一。
所以,不要不好意思問緣由、立字據,也不要覺得這是在傷感情。
若是真朋友,有商有量,有借有還,感情只會更親近。
只有一開始就想著白佔的人,才會氣急敗壞於你流程的嚴密,沒有給他鑽空子的機會。
就像網上說的那樣:
“別總覺得拒絕別人不好意思,別人麻煩你時,也沒見他有多不好意思。”
寧願借錢時麻煩一點,也好過追債時才發現有無窮無盡的麻煩要應對。


問自己:對方人品與平日口碑
老子曾說: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則不興。”
松下幸之助亦曾說: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毋庸置疑,信用對每個人來說都價值不菲。
古有季布一諾千金,今有胖東來老闆為買擀麵皮的顧客賠付八百萬,都說明誠信的口碑是昂貴的。
那些品行端正的人,天然容易獲得信任,也更容易得到幫助。
同樣的事,若是換了平日風評差、不守諾的人前來,任誰心中都難免咯噔一下。
所以,當有人向我們借錢時,要仔細問問自己,此人人品怎樣,平日口碑如何。
若是信不過對方,哪怕理由再充分、關係再近,也別輕易給錢。
不然,對方未必念你的好不說,甚至可能反目成仇。
電視劇《二十不惑》裡,姜小果的同班同學王薇,向她借300塊錢買車票回家。
姜小果心想,對方是同學,買車票也是正經用途,就答應了。
可誰料想,王薇這一借就沒了音訊,任憑姜小果幾次詢問都推說沒錢。
直到姜小果撞破王薇用新申領的助學金在逛街,她終於忍無可忍,衝上前指責王薇。
但她沒想到,王薇居然當街大哭大鬧,指責姜小果沒有人性,為了300塊錢要將她逼上絕路。
圍觀路人拍下影片傳到網上後,網友紛紛評論指責姜小果沒有同情心。
本是好心助人,卻因為識人不清,反被潑了一身髒水,這番遭遇給姜小果狠狠上了一課。
《教父》中說: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作為普通人,攢下幾分家底不容易。
戒掉無邊界的心軟,戒掉無底線的仁慈,篩選掉那些“毒親戚”“惡朋友”。
你會發現,你不僅少了許多煩惱,還擁有了高質量的社交圈。


問家庭:能否承受長期不還的風險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開始擁有責任感。”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大都不再踽踽獨行,已然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
涉及到金錢等問題,不能只顧著考慮自己的面子、朋友的交情,還要考慮家庭本身的承受力。
畢竟,借出去的錢像潑出去的水,哪怕欠條打得再多,哪怕對方口碑再好,都有要不回來的風險。
所以,借錢時最關鍵的是,問問自己的家庭能否承擔長期損失這筆錢的風險。
古語有云:
“力微休負重。”
如果對方求借的錢數,足以影響到家庭的生活質量,甚至妨礙家庭的正常運轉,請務必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透支自己去幫別人。
這不是冷漠,而是懂得量力而行。
我有一位堂叔,年輕時很豪爽,好交際,經常會認識許多新朋友。
那幾年,他不知請過多少客,也不知借出去過多少錢。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待到成家立業,開始養兒育女後,將家中的財政大權悉數交給自己的老婆。
再有人借錢時,他便說他能做主的只有兜裡那點零花錢,再多就沒有了。
想要更多的錢,他就得先問問老婆,看家裡要不要用,能拿出多少閒錢。
為此,他那些酒肉朋友沒少罵他“耙耳朵”,他卻充耳不聞,只是一心一意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慢慢地,他的家庭越來越和睦,愛借錢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了,少了許多煩惱。
理學大師孫奇逢說:
“家運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權,而其自操之。”
到了一定歲數,你會發現,家才是你的避風港,伴侶和子女才是你的利益共同體。
若是為了面子,掏空自己去溫暖別人,到頭來只會寒了家人的心。
凡事多替家人考慮,讓家中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家運自然會亨通昌盛。
▽
有一句俗語說:
“不要借錢給朋友,除非你不想要這個朋友了。”
許多時候,開口借錢可能是一段關係走向結束的徵兆。
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一輩子不遇到點磕絆。
面對借錢的親友,沒必要一棒子打死,還是要耐心詢問,仔細分辨。
面對不想幫或幫不了的請求,該駁回就駁回,也別怕傷了面子與和氣。
若是面對值得幫的人,該出手就出手,千萬別含糊。
點亮在看,願我們都能擦亮一雙慧眼,借能借之錢,攢可攢之福,拒應拒之人,守當守之財。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