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記者|泰勒
納斯達克交易所,加入了延長交易時間的隊伍。
納斯達克計劃推出24小時股票交易
3月7日晚間,納斯達克公司計劃在其股票交易所推出24小時交易服務,以滿足全球市場對美國股票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一舉措標誌著又一家交易所加入了延長交易時段的行列。
據納斯達克總裁塔爾·科恩(Tal Cohen)透露,該公司計劃在每週五個交易日內提供全天候交易,並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正式啟動。這一計劃仍需獲得監管批准,並與行業其他參與者協調一致。科恩在LinkedIn釋出的帖子中提到,納斯達克將積極推進該計劃的落地。

這一舉措緊隨其他交易所的類似計劃。Cboe Global Markets上個月表示,計劃將其股票交易時間延長至每週五天24小時,前提是獲得監管批准。此外,紐約證券交易所去年10月也提交了申請,計劃在工作日提供22小時交易服務。
為何這麼做?
科恩在文章中指出,近年來,散戶投資者的積極參與極大地改變了全球投資格局。主要地區經濟體的財富積累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全球投資者渴望共享經濟增長紅利,使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美國市場。
截至2024年6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股票總額已達到17萬億美元,自2019年以來增長了97%。在亞太地區,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美國市場,主要吸引力來自市場深度、健全的監管框架以及科技和醫療等高增長行業的投資機會。隨著金融素養的提高和數字交易平臺的普及,這些投資者正變得更加成熟,並利用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例如投資期權和ETF。在過去五年裡,已有56種交易所交易產品(ETP)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推出,其中98%是在美國以外的市場發行的。
科恩表示,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美國的市場,不僅對美國經濟意義重大,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廣闊機遇。因此有責任最佳化市場準入,確保跨時區的投資者能夠更便捷地參與市場交易。
科恩指出,來自不同時區的散戶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興趣日益增長。然而,他同時強調,市場和投資者需要關注延長交易時間可能帶來的風險,例如市場波動性加劇和交易成本上升。儘管夜間交易量有所增加,但流動性仍然“顯著較低”。
這一計劃的實施還取決於對證券資訊處理系統(SIP)的更新。SIP負責顯示股票交易時的最佳買入和賣出價格。要在公共交易場所實現夜間交易,SIP資料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額外的交易時段。
科恩表示,納斯達克將與其他行業參與者合作,以降低這些風險和挑戰。據納斯達克發言人透露,該公司已成立專門團隊來推動這一程序。
科恩表示:“問題的關鍵不是我們是否能夠構建一個‘24/5’執行的市場,而是如何以增強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信心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
華爾街分歧大
疫情期間,延長交易時段逐漸成為市場趨勢,使投資者能夠更快地對市場動態作出反應。羅賓俠(Robinhood Markets)和盈透證券等公司已開始允許客戶在場外交易場所(如Blue Ocean的另類交易系統)進行全天候交易,每週五天24小時買賣美國股票。
然而,允許股票全天候交易的舉措在華爾街引發了分歧。支持者認為,無論是美國國內投資者還是海外投資者,都希望能在美國市場正常交易時間之外買賣股票,以便快速響應市場動態。反對者則擔憂,交易量的降低可能影響交易質量,使定價變得不夠精準。

👇【 熱門影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