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朗普與普京的“綏靖”談判引發歐洲憤怒
Trump triggers Western anger over 'appeasement' talks with Putin
EU and British politicians warn America against caving to the Kremlin’s demands on Ukraine.
特朗普與普京的“綏靖”談判引發西方憤怒
歐盟及英國政界人士警告美國,切勿對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要求讓步。
EU and British politicians warn America against caving to the Kremlin’s demands on Ukraine.
特朗普與普京的“綏靖”談判引發西方憤怒
歐盟及英國政界人士警告美國,切勿對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要求讓步。
撰文/
載於/Politico
日期/2025.2.14
按語:美國主導的與俄羅斯的接觸與修好、與俄烏戰爭和平談判還在進行中。歐洲政府對此表達震驚,將其比做“綏靖”政策——確實,歐洲人對於《慕尼黑協定》(英法背叛捷克斯洛伐克,將蘇臺德讓給納粹德國)有巨大陰影,認為特朗普在以某種方式重演歷史。(很有意思的是,西方國家不日又將齊聚慕尼黑召開安全會議)。這個時候,政客們發表了激昂和憤怒的講話,稱談判不能繞過烏克蘭和歐洲,否則對歐洲無效;歐洲還會繼續支援烏克蘭,並團結北約。可是,北約沒了美國就形同虛設,可以立即解散。歐洲主要國家都深陷政治經濟社會危機,也沒有軍事實力,只是對空氣揮舞拳頭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只是主流政客,並不代表各自國內激進左派和激進右派(加總後可能佔到民意主流)的意見。為了安撫歐洲,JD·萬斯開了一個更大的空頭支票,說如果俄羅斯不好好談的話,“美國要出兵”。白宮只是不想被指控為投降,稍微顧及一點吃相。普京(以及稍微瞭解特朗普及美國政治的歐洲領導人)聽到後,沒有人會相信:開戰以來,從MAGA基本盤到共和黨陣營,沒有任何人希望和烏克蘭有任何關係,沒有人希望和俄羅斯開戰,更沒有人希望美國派兵和俄羅斯開戰。老百姓選特朗普,就是讓他和俄烏衝突撇開關係,甚至從歐洲撤駐防部隊、解散北歐。所以,美國派兵沒有國內政治基礎。萬斯的恫嚇更接近於:“如果你不接受我們的投降的話,我們就要派兵了啊!”俄烏衝突之外,還有美歐關稅戰。跨大西洋聯盟正在破裂之中。且看這些事情如何進一步展開。2025.2.14
(全文約1,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週四,歐洲各國領導人開始適應沒有美國保護的冰冷新世界,並開始抵制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的烏克蘭和平計劃。
在布魯塞爾、柏林、巴黎和倫敦,越來越多的聲音——有的冷靜,有的憤怒——警告這位美國總統,答應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對領土的要求等同於“綏靖”(appeasement)。
··· ···
(全文約1,600字)
2️⃣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局:慘勝如敗
Russia’s Costly Conquest in Ukraine
When Expansion Yields Few Gains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局:高昂的代價與微薄的收益
When Expansion Yields Few Gains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局:高昂的代價與微薄的收益
撰文/Andrew Kosenko & Peter Liberman
載於/Foreign Affairs
日期/2025.2.5
按語:本文載於美國期刊《外交事務》,兩位學者分析介紹了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局裡付出的巨大代價:一是佔領領土的巨大人員流失及傷亡(留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二是俄羅斯自己的人員傷亡,三是對所佔領土各種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以及經濟活動及能力的急劇衰退,四是將來的政府治理難度。基本上,要維持所佔領土的基本運轉(養活人)、重建戰區、恢復經濟生產能力,需要俄羅斯舉全國之力,傾注巨大的資源。這都使得俄羅斯即便贏得這場戰爭,充其量也是慘勝——也許它可以算政治賬,從俄羅斯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角度講述勝利的故事,但經濟賬就沒法算了——付出的經濟和人力代價卻極為慘重,可謂得不償失。回顧歷史可以看到,歐洲大陸的實力在兩次大戰前是頂峰,兩次大戰後,再也沒能在全球格局和秩序裡恢復昔日的地位,可謂一蹶不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東斯拉夫兄弟,本來就面臨著極為嚴重的老齡化和人口衰退問題(普京視人口為俄羅斯最大的“生存”問題),經此一戰,留下不可逆的創傷,從根本上傷及元氣,國運或加速轉衰,在世界舞臺上被進一步邊緣化。2025.2.14
(全文約4,5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如今,烏克蘭東南部約20%的地區處於俄羅斯佔領之下,其中包括克里米亞以及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的大片區域。俄羅斯總統普京將烏克蘭戰爭描繪成一場民族主義運動,旨在擊退西方的擴張,收復在他看來理應歸屬俄羅斯的領土。但這場征服行動還有另一個動機:經濟利益。如果俄羅斯維持對這些地區的軍事控制,或許是希望從中獲利。然而,在現階段,這些地區是否會成為俄羅斯的經濟資產還很不明確;扶持這些飽受戰爭蹂躪的地區,很可能輕易耗盡俄羅斯的國庫。
··· ···
(全文約4,500字)
3️⃣烏克蘭的艱難抉擇:用土地和人民換取未來安全
Ukraine's Daunting Choice: Trading Its Land and People for Future Security
烏克蘭的艱難抉擇:用土地和人民換取未來安全
烏克蘭的艱難抉擇:用土地和人民換取未來安全
撰文/Ralph Clem, Erik Herron, Timothy Hoheneder & Khrystyna Pelchar
載於/War on the Rocks
日期/2025.2.13
按語:本文載於War on the Rocks(一個由美國的國防、安全、情報領域專家和學者創辦,專注於國家安全、軍事戰略和國際關係的平臺)。四個知識分子作者試圖委婉地表達,俄烏戰爭升級以來,烏克蘭的經濟重心和佈局已經在向遠離前線的中部和西部戰略轉移,經濟也表現了充分的韌性和活力,甚至取得了一點點的發展成效。(相比之下,俄羅斯所佔領的東部地區大部人口嚴重流失、基礎設施和生產能力破壞嚴重,經濟價值嚴重受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為了烏克蘭的長期發展和存在,可能最終需要做出放棄東部的領土和人口的艱難選擇。2025.2.14
(全文約2,7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戰爭幾乎總是圍繞著領土展開。烏克蘭堅決捍衛其主權領土,抵禦俄羅斯的進攻,這一事實便是明證。正如我們之前在本站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恢復烏克蘭經濟是確保該國未來作為一個穩定且安全的國家存續下去的最關鍵因素。因此,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場戰爭將如何改變烏克蘭的經濟格局,對於該國未來幾年的社會福祉、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又意味著什麼。
··· ···
(全文約2,700字)
4️⃣
尋找烏克蘭失蹤人員——“沒人能預見這場噩夢”
The search for Ukraine's missing – 'no one couldhave foreseen this nightmare'
尋找烏克蘭失蹤人員——“沒人能預見這場噩夢”
尋找烏克蘭失蹤人員——“沒人能預見這場噩夢”
撰文/Sarah Rainsford
載於/BBC
日期/2025.1.31
按語:BBC記者在烏克蘭一線的報道:平民的失蹤(和找回)。所有人其實都在等待戰爭的結束。此時已經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無論對戰爭背後的政治判斷如何、政見如何,有一條是所有人都承認的:老百姓永遠是最大的受害者。1)在佔領區,烏克蘭的抵抗運動可能長期存在(一個多世紀之前,俄國人/蘇聯在烏克蘭就有這樣的經驗);2)俄羅斯必須採取高壓手段才能控制,且可能長期存在。3)這篇文章沒有報道烏克蘭的情況。兩國同源,對安全的考慮是一樣的,做法估計有很多相似:烏克蘭一側,也必須透過加倍的安全手段才能控制己方的人和本土的活動。總而言之,最大的輸家是老百姓,同時也會影響兩國長久國運。2025.2.14
(全文約4,5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俄羅斯人趁捷季亞娜(Tetiana)和奧列格·普拉奇科夫(Oleh Plachkov)熟睡時闖入了他們家,那是在2023年9月25日深夜。
事情發生在烏克蘭東南部的梅利托波爾,這對夫妻在這裡長大、相愛併成婚。而此時,他們的城市已被俄羅斯軍隊佔領。
··· ···
(全文約4,5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