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3個三峽”,雅魯藏布江工程將帶來什麼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並不是簡單的“發電站”,而是重塑中國能源格局、改寫地緣環境、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超級工程。
“再造3個三峽”, 雅魯藏布江工程開工意味著什麼?
文/陸一
來源/杭子牙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程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呢?可以根據資料來算算: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佔全國水電發電量的近10%。據國家審計署公告資料,三峽工程總投資額為2072億元。如今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預估投資將超過1.2萬億,超三峽的五倍。權威人士預測其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這意味著這項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電工程要開建了!
首先,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將有效提高水能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減少能源對外依存度。
雅魯藏布江是全國落差最大的水系,其下游河段具備全球最大水能密度之一。其最大意義,不在於本地消納,而是構建“青藏—川滇—中東部”水電輸送大動脈,搭建未來中國綠電網路基礎架構。
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賴程度相當高,2024年石油依存度67.4%,天然氣38.9%,雖然有所降低,但能源安全問題仍然十分嚴峻。而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可替代部分化石能源需求,降低能源進口風險。水電作為自主可控的能源形式,可有效規避國際油氣市場的價格波動和地緣政治風險。例如,2024年國際油價受中東局勢影響劇烈波動,而水電的穩定性可為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愈來愈大,但目前發電量還是以煤炭為主,對環境汙染大。如果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建成,30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清潔、可再生、零碳的電力,足有一個省的用電量),可節約9000萬噸標準煤(相當於75個年產120萬噸大型煤礦一年的產煤量),將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億噸,可促進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當然,作為全球最大的水電工程之一,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成功實施將提升中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其二,修好這個水電站,會讓西藏甚至整個西部經濟直接起飛。雅魯藏布江水電站至少每年可為西藏自治區貢獻200億元以上的財政收入,相當於西藏2023年全年財政收入的1/3;另外,可為西藏創造幾百萬的就業崗位。還是以三峽工程為例,其建設、運營和維護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工程崗位:在建設階段創造約2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間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就業崗位超過100萬個。在運營維護階段創造約1萬個長期直接就業崗位,間接帶動相關產業就業崗位約10萬個。
再加上水電站開發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作用,配套建設的高等級公路、特高壓電網,藏區的經濟將更上一層樓。修建水電站過程,將徹底改變西藏“地廣人稀、交通閉塞”的現狀。從林芝到墨脫的公路將從“生死線”升級為“經濟走廊”。
如果從資料看“西藏未來經濟中樞”的雛形,已有機構根據初步測算:雅江專案總投資1.2萬億元,按15年滾動投資期,每年約800億元投放;僅裝置採購、基建施工、輸電系統等上下游拉動產業鏈產值預計超3萬億元;提供超30萬人年均就業,西藏GDP年均增長有望提升1.5-2個百分點。換言之,西藏或將由邊緣地帶變為“綠色電力樞紐”與“西部投資核心”,對雲南、四川、青海等周邊省區亦形成產業帶動。
其三,工程當然具有地緣層面的戰略意義。雅魯藏布江出境後變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印度阿薩姆邦與孟加拉國重要水源,流域人口超2億。一旦中國控制上游水流排程能力,印度可能擔心“被卡水脈”——這就像一個國家的呼吸道掌握在他人手裡。印度智庫ORF(觀察者研究基金會)報告稱:“一旦中國建成控制系統,其在季節性洪水調控中的主導權將改變整個南亞生態與農業節奏。”
事實上,該工程核准之初,就曾引發印度強烈反對。因雅魯藏布江從源頭到與恆河彙集處,長度是3100多公里,其中在中國境內2057公里,印度境內約700公里,是印度除恆河以外的第二大河流。印度擔心,中國將透過修建該水電站控制下游河流的水流量。不過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回應表示,對工程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論證,修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從國際法角度,中國對境內河段有完全主權,有關跨境水資源協商,中國並未違反任何國際義務。
當然了,但隨著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的建成,工程配套的交通網路毫無疑問將強化我國對邊境的實際控制力,也將徹底打消印度非法領土主張的苗頭。因為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建成,這裡必修公路,且是要能轉運大型裝置的高等級公路。水電站建設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墨脫是中國最晚通公路的縣,僅一條墨脫公路就修建前後總計投資了20多億,耗費幾十年,最終才達到現在的通車條件,並且還不能全年通車。川藏鐵路在修建,將在2026年建成通車。派墨公路(派鎮至墨脫)和扎墨公路(扎木鎮至墨脫)也在修建,同時還有條察墨公路(察隅到墨脫)在規劃。這些線路的建成使藏南地區形成較為完備的交通網路,更好溝通內陸、輻射周邊。此外,水電工程的基礎設施具有雙重用途,可在必要時為軍事行動提供支援,增強中國在邊境地區的戰略威懾力。
另外,工程也會帶動中國與南亞國家的跨境能源合作,向他們出口清潔電力,為全球水電開發提供了中國方案。
此外,其實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這項工程的難度也極高。一是地質條件極為複雜。畢竟雅魯藏布江下游處在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地震烈度高達9度。也就是說,工程需要扛得住9度地震區以上才達標。二是如果電力從西藏輸送到華東,需要建設4000公里的特高壓線路,在高海拔、強降雨環境下精準施工這項工程,難度極大。另還有一個難點在於,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墨脫水電站,是在50公里河道內用2000米的天然落差,建造全球最高的混凝土壩體。僅砂石骨料需求量就超過1.5億噸。坦白說,工程複雜度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會頭皮發麻。
所以說,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並不是簡單的“發電站”,而是重塑中國能源格局、改寫地緣環境、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超級工程。

這是一本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薦閱讀
以伊形勢已變,美國終於動手:為何和平總是那麼難?
伊朗何以淪落至此?伊朗最欠缺的是改革開放
錯的真的是哈佛中國女生嗎?
這或許是應對特朗普關稅戰的最好辦法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