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偵碳
作者:趕碳號科技
已獲授權轉載
今天發生一起大事件!
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核心專案墨脫水電站)正式破土動工。這項超級工程的投資金額之巨、施工難度之高、耗時之久、影響之廣,都將創下歷史紀錄。
工程官方名稱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核心專案為墨脫水電站,位於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大轉彎處(米林縣與墨脫縣交界)
專案總投資超1.2萬億元、裝機容量達7000萬至8100萬千瓦,相當於3座三峽、5座白鶴灘,專案建設週期為10年。

墨脫電站在建成後,將對我國的電力結構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為33.49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水電裝機4.36億千瓦(常規水電裝機3.77億千瓦,抽水蓄能0.59億千瓦),同比增長僅3.2%,增速墊底,遠低於光伏(45.2%)、風電(18%)、核電(6.9%)和火電(3.8%)等電源的發展速度。
也就是說,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這個超級工程,將佔到新中國成立75年來所有傳統水電裝機總量的21.22%!一個電站,完成了過去五分之一還要多的水電裝機!
01
這個專案,已論證了半個世紀

雅魯藏布江墨脫縣果果塘蛇形大拐彎
雅魯藏布江在全球所有大江大河中落差排名第一,其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海拔高度5590米,最終注入印度洋,入海口海拔接近海平面,全長2057千米,總落差達5435米。
墨脫水電站選址,正是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大拐彎處,從大拐彎入口的派鎮(海拔2900 米)至背崩鄉(海拔860 米),在短短50公里內,落差就有2000多米,至巴昔卡處(海拔155 米),相對落差更是達到2700多米。
因此,這一段的水能蘊藏量總計高達9361萬千瓦,約佔到雅魯藏布江全流域的82%,技術可開發資源近7000萬千瓦,規劃裝機容量6000萬至700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000億千瓦時。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並非是一朝一夕的戰略決策,這個超級大工程論證了已經有半個多世紀。
早在1973年9月至10月,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專家組就曾對雅魯藏布江幹流等河流進行綜合察勘和復勘。
雖然,專家組當時認為從羊卓雍措——對,就是進藏必去的羊卓雍措引水發電可能更具優勢,但這也為後續墨脫水電站的論證奠定了一定基礎。
1982年7月,根據水電部領導指示,考察隊抵達墨脫考查區,考察了進水口位置及大渡卡等五個比較壩址,研究了裁彎取直引水開發等三種可能的開發方案,推薦裁彎取直引水方案,專案定名為墨脫水電站。
1982 年12月中旬,考察組出版了《雅魯藏布江下游墨脫水電站考察報告》,為墨脫水電站的論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又經歷了20年,2003年,國家發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首次提及雅魯藏布江水能開發,將其列為 “遠期戰略儲備專案”。
2014 年,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啟動雅魯藏布江下游 “大拐彎” 段的實地勘測,初步估算裝機容量可達50GW—60GW,遠超三峽的22.5GW。
2020年,中國官方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明確 “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引發國際關注。
2021年,中國電建完成大拐彎段預可行性研究。
2024年12月25日,墨脫水電站獲國務院正式核准,進入詳細勘測與配套建設階段。
7月19日上午,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儀式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開工儀式,並宣佈工程正式開工!
02
超級工程的難度,創世界之最
官方新聞稿介紹,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程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工程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這項超級工程將成為”基建狂魔“再次戰勝自然的一次偉大壯舉,難度之高前所未有。
墨脫地區歷史上發生過多次不同級別的地震,較為典型的有1950年的8.6級地震、2019年的6.3級地震。墨脫水電站,位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縫合帶,是喜馬拉雅地震帶核心區域,地震基本烈度達 Ⅸ-Ⅹ 度,這要求大壩、廠房等核心建築物至少具備抗8.5級地震的能力,遠超常規水電站的抗震要求。
另外,這裡還存在高地應力,深部巖體地應力高達 30-50MPa,地下洞室開挖時易發生巖爆、大變形等災害。峽谷兩岸山體平均坡度陡峭,高達60°-70°,部分臨江邊坡高度超過1000 米,卸荷裂隙發育,邊坡支護難度極大。
要建成這座超級工程,需要建設50公里的引水隧洞,要穿越5條區域性斷裂帶和72 條次級斷層。為應對高壓富水地層,需採用特殊的 “壓注式 TBM” 邊掘進邊注漿加固圍巖,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均遠超普通隧洞工程。
墨脫水電站的高原施工環境惡劣,工程核心區平均海拔3000-4000 米,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 60%-70%,施工人員易出現高原病症,勞動效率大幅降低。同時,高原冬季氣溫-23℃,普通混凝土會受影響,需使用特殊混凝土配方及保溫措施,這在世界水電施工中面臨的環境挑戰極為突出。當然,這一點同樣難不倒我們,因為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海拔第一的水電站——位於西藏那曲地區申扎縣申扎藏布河上的甲崗水電站,壩頂高程達4751.3 米。
這裡的交通是全國最差的——墨脫縣是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現有公路年通行能力僅10萬噸,且受泥石流、雪崩影響頻繁中斷,年均封路約150天。這一點,自駕219進藏的人應該都知道。
03
造福鄰國,水患變水利
這同樣是一個造福“鄰居”的超級工程,不過有印度媒體曾表達過擔心。
眾所周知,在今年的印巴軍事衝突中,印方截留與洩洪,就給巴方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印度對跨境水資源開發長期保持敏感,擔憂水電站 “截流控水”。
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印度東北部的重要河流,雨季(6-9 月)常因暴雨引發洪水,造成阿薩姆邦等地區大規模淹沒。
墨脫水電站的水庫具有季調節功能,可在雨季提前蓄水、錯峰洩洪,理論上能降低下游洪峰流量。例如,1950年墨脫8.6級地震引發的次生洪水,曾導致印度阿薩姆邦死亡超1500人,若水庫發揮調控作用,將可減少類似災害損失。
印度更大的擔心,是來自農業灌溉需求。這主要是因為雅魯藏布江是印度東北部的農業灌溉命脈,印度約四成的水稻依賴其灌溉。若墨脫水電站建成後不合理調控水量,可能會影響印度農田灌溉。當然這些都是杞人憂天。
墨脫電站專案設計明確以發電為主,並非蓄水灌溉工程,且中國已與印度建立跨境河流對話機制,共享水文資料。若合作深化,可能推動雙方在防洪、航運等領域的協同。
據外交部官網在2025年1月23日報道,我國駐印度使館臨時代辦王雷在印主流英文報紙《印度快報》發表了題為《助力綠色目標—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不會傷害印度》的署名文章。

由於該工程位於印度的上游,印度媒體予以高度關注。有人將工程譽為中國清潔能源的里程碑,也有人將工程稱為中國對抗鄰國的“政治武器”,還有人渲染工程對印度等下游國家構成所謂“水炸彈”威脅。為此,王雷才寫了這篇文章。
文章指出,中國對跨境河流開發全流程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奉行開發利用與保護並舉的政策。雅下水電開發歷經數十年深入研究,充分考慮區域地質環境,開發方案已規避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和流域重大地質災害鏈。建設過程中將持續開展地質災害監測和系統防控,不斷提升流域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工程建成後可以有效減少江水對河谷的急速深切剝蝕,使河流地貌演化逐漸趨於緩慢、穩定,最終會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此外,專案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將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並透過開展生態補償、植被恢復等多項措施,專案將形成一套具有示範意義的生態修復方案,為未來的工程提供系統性參考。
文章特別宣告,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不追求單方面利益最大化,更不會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水霸權”不是也決不會成為中國的選項。事實上,中國一直以負責任態度和務實行動應對跨境水資源問題。中國與周邊國際河流流域國家已經簽署了50多個雙邊水資源治理條約及協議,建立了10多個以合作開發、生態保護為核心的國家間跨境流域治理機構。以瀾滄江為例,中方作為上游國家,始終就開發有關水利水電工程同下遊國家保持良好溝通與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的效果,並得到各方積極評價。
雅下水電開發在工程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相應保障措施,不會對下游國家造成不良影響。雅下水電工程並不耗水,只利用水的勢能發電。專案建成後,可以透過“雨季蓄洪、旱期放水”使得徑流在年內的分配更加均勻,幫助下游防洪減災。印度學者也曾指出,布拉馬普特拉河水量主要不是來自中國的西藏,而是來自喜馬拉雅山南部的降雨和支流。隨著工程的推進,中國會進一步公佈專案的資料資訊。
中印兩國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跨境河流專家級機制,就水文報汛、防災減災等開展合作。中方多次在突發情況時向印方提出水文資料,為印方採取防洪減災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援。
後 記
向高山要水電,把荒漠變良田。
今年以來,我國超級工程不斷,無論是大西北騰格里、毛烏素、庫布齊的治沙鎖邊,還是大西南的墨脫水電站。這些在我們的過去、在戰略競爭對手眼中看似都不可能的超級工程,正在一一成為現實。它們都與我們所在的清潔能源行業密切相關,都是人類不斷戰勝自然的一次次偉大實踐。
“集中力量辦大事”, 正是我國制度優勢的顯著體現,整合全國資源攻堅克難,高效突破個體或區域性難以企及的瓶頸,發揮出統籌協調、凝心聚力的巨大能量。
所以,眼下的很多困難都是暫時的,我們要對碳中和充滿信心,對清潔能源的未來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