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阻止李超人的港口交易?

1
之前兩篇文章,《聊聊李超人旗下長和賣港口這件事》和《愛不愛國?想愛就愛,可以不愛。》引發了不少爭議,不少人評論區開罵。歡迎大家來罵,爭議能引發更多的思考。
我仍然堅持認為對長和賣港口這件事,媒體上不宜過於炒作,誇大這個交易的政治意義和國家安全風險,不宜把這個事情定義成中美的一次交手,對賣港口這件事,應該本著一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這樣的態度,不要太在意。
為什麼我這樣認為?
2
首先,透過《大公報》的發文,以及香港前任現任特首梁振英和李家超的發言,中國政府的態度還是比較清晰的,不贊成長和的這個交易。
然而,政府態度反對這個交易,和最終真的禁止這個交易是兩碼事。政府阻止一項商業交易,最終只能透過以下三個手段:要麼讓買家主動不買了,要麼讓賣家主動不賣了,要麼用法律和監管否決交易。
2021年6月,黑石計劃以33億美元收購SOHO中國,但在2021年9月10日撤回了收購要約,潘石屹的套現失敗。當時黑石以5港元/股,33億美元買SOHO中國91%的股份。而現在,整個SOHO中國的股價只有0.6港元,市值不到5億美元。老潘損失慘重。
SOHO中國的這個案例就是“讓買家主動不買了。”
為什麼黑石會撤回,公開的理由是先決條件(向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交經營者集中申報並獲其受理,且該局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對要約予以批准或視同批准)的進展不符合預期。但實際的進展是比較正常的,8月6日,SOHO中國在公告中表示,黑石方面收到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8月2日簽發的通知,對要約方根據《中國反壟斷法》提交的申報正式立案審查。
這個立案審查,應該是很正常的程式,不是反壟斷調查。據媒體報道,截止到SOHO中國申請,反壟斷法實施13年,經營者集中申報後附加限制條件的總共50例,禁止的卻只有3例。
8月6日開始審查,審查結果還沒出來,一個月後黑石就撤回要約。
我認為黑石在中國政府溝通後,主動撤回的。為什麼這個案例能“讓買家不買”。主要原因是收購標的,SOHO中國的全部資產都在中國。坦率的話,中國政府想讓這部分資產減值,辦法多的是。此外,黑石在中國還持有一些實體資產,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基金還投資了黑石。黑石不可能完全不顧及中國政府的態度。
長和港口交易完全不一樣。這個交易的資產全部位於中國之外,中國政府想讓這部分資產減值,難度很大。貝萊德持有的中國資產基本都是流動性很好的金融資產,實體資產較少,之前買的一些房地產基本也都出售了。
而且,貝萊德的這個收購案,除了經濟目的外,還有一個政治目的就是討好特朗普。雖然交易沒有完成,特朗普已經在國會演講中把牛吹出去了。貝萊德如果主動認輸撤回交易,顯然政治不正確,得罪特朗普。
這個案例,想讓“買家主動不買了”,難度非常大。
3
第二個辦法就是“讓賣家不賣”了。
讓賣家不賣,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找新買家出個高價,虎口奪食。第二個就是威懾賣家,放棄交易。
有人說2015年中國國企希望買長和港口業務40%的股權,但李超人開了個高價,交易沒談成。市場瞬息萬變,2015年長和股價上百元,這次交易之前不到40元。當時市場好,全球化如火如荼,李超人覺得應該賣高價也正常。畢竟2006年PSA買20%股份也花了44億美元。
另外,2015年那個交易,如果真的是如媒體報道一樣買40%股權,最終會形成4:4:2的股權結構,這個架構李超人會失去對業務的絕對控制權。屬於失去了業務控制權,還只能拿到一半的錢,是個比較糟糕的交易。以李超人的精明,應該不會願意幹。
李超人就是個商人,賺錢是第一位的。如果中國的國企願意出個高價,同時又沒有額外的風險,多賺錢他是願意的。上一篇文章也講了,貝萊德買的價格並不低,比市場公允價格有溢價。國企想搶,得給更高的價格。國企買下來就合算嗎?幾百億美元對國家來說算不了啥,但這些錢也是中國人民的財富,不能隨便亂扔。
除了價格,還有風險。國企買這個資產,賣方和買方的風險都很大。
買方角度,以目前的地緣政治環境,如果中國國企買下來,估計會丟掉不少港口。

美洲7個,歐洲13個,澳大利亞2個,都有政治風險。雖然美國的7個港口好像不在美國,但在美國的壓力下,巴拿馬政府已經在討論收回港口了。中國國企接手,美國給巴拿馬的壓力只會更大。國企高價買下來,這43個港口,不太可能全都保住。
從賣方的角度,這個交易需要十二個司法管轄區的審批,其中包括美國香港歐盟澳大利亞以及港口所在國(德國義大利荷蘭馬來西亞)等。因為沒有中國大陸資產,中國大陸反而不確定是否需要審批。
如果是一箇中國國企做這個交易,審批難度會更大,對賣方來說,不確定性更大。這些都需要更高的價格,或者更苛刻的失敗補償條款。
國企出高價買,我覺得是非常不合算的。硬要去買,大機率會被李超人狠咬一口。
那麼,讓“賣家不賣了”,只能靠威懾賣家,放棄交易。
但中國這邊,手裡有足夠的牌嗎?
從2015年開始,李超人一直在拋售內地資產,購買英國等地的海外資產。李超人的資產分佈並沒有準確資料,我問了一下Deepseek,李超人的資產中,大概中國大陸佔比5-10%,香港大概10%,加起來1000多億港元,和這次交易估值差不多。其餘80-85%的資產都在海外。長和集團的收入中,中國大陸佔比只有6.5%,香港大約20%。
無論大陸還是香港,也不可能因為這個交易直接沒收李超人的資產,能給李超人造成的損失和威懾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顯著。他在內地賺的錢,絕大多數都已經套現走了。
所以,之前的媒體文章和發言,基本都是從“歷史聲名”、“愛國心”、“沒有祖國被人欺凌”的角度出發。這些呼籲對李超人有用嗎?
李超人如果願意堅定站隊中國,早就會站隊了,不會等到現在,也根本不會試圖做這個交易。
我們再看看李光耀對李超人的評價:
毫無疑問,李嘉誠是富可敵國的亞洲超人,但是我們卻不能從他的手下看到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他的巨大財富來源於他壟斷了房地產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對經濟的發展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李超人會因為歷史聲名,愛國心放棄賺錢嗎?難呀。
微信群裡,有群友說李超人很迷信,在香港建了一個觀音道場,佈置極其複雜,風水很容易被破壞。說港府請大師選個能破壞風水的地方,合理合法的建個建築,把道場風水破了,李超人就立馬認慫。
真心希望這招管用,能讓李超人迷途知返。
4
第三個辦法,就是用法律去否決交易。
下面兩篇法律方面的分析文章寫得比較好,供大家參考:
這個交易,從法律手段,也不是這麼容易否決的。
中國內地這邊,能用的抓手,就是反壟斷法的經營者集中審查。按《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的營業額標準,是有可能觸發審查。然而,觸發審查,不代表能否決。
中國的經營者集中的審查還是非常謹慎的,反壟斷法十幾年,禁止只有三例,附條件批准57次,而無條件批准超過7000次。
截至2024年底的三次禁止案例,分別是 
1. 2009年: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案(首個禁止案例)  
2. 2014年: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設立網路中心(P3)案  
3. 2021年:虎牙公司與鬥魚合併案(涉及直播平臺壟斷風險)  
2014年P3案和長和港口案有些類似,都是屬於外資和外資之間的純境外交易,基本不涉及境內資產。P3案中國監管部門也在歐美監管部門都批准的情況下,否決了這個案子。當時也引發了很多法律上的討論和爭議。
當時監管部門否決的理由是市場份額。合併後,中歐航線,三巨頭的份額總額將達到47%,而第四名只有不到5%。
中國關心的是三巨頭設立網路中心後,和中國相關的航線將有何影響。“就中歐航線而言,三巨頭加起來集裝箱班輪運輸市場合計份額幾乎佔到47%,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一位接近商務部的人士說,而世界排名第四的航運企業,市場份額只有4.8%,根本無法對三巨頭形成制約。
貝萊德-TiL 財團收購和記港口後,第六和記+第七TiL(MSC)雖然會成為全球第一,但全球的市場份也就是10%左右。第二名PSA有7.2%,三四名也有6%以上。10%的全球份額很難構成壟斷。在和中國相關的亞洲市場,更不會構成壟斷。

坦率地說,中國政府用經營者集中的理由否決這個交易,是非常勉強的。硬上也可以。學習美國,把法律做成國家間政治鬥爭的工具。
但如果我們硬上,美國也硬上呢?即使中國否決,也強行完成交易呢?長和以及出售港口主體都是註冊在Cayman,理論上可以不管中國的反對,強行完成變更。
香港這邊能用的抓手,就是《香港國安法》中的國家安全審查,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理由否決這個交易。據媒體報道,“被問及港府將如何依法依規處理相關交易、是否會引用《香港國安法》時,李家超只重申三點看法,未再作出解釋。記者再追問港府將如何依法依規處理時,李家超也只是再重申當局會依法依規處理。”
李特首的回答非常謹慎。《香港國安法》中雖然也有一些兜底條款,但引用《香港國安法》否決一個並不涉及中國內地和香港資產的交易,同樣是非常勉強的。美資歐資聯手購買並不在中國的幾十個港口泊位,就威脅中國國家安全了?
如果無論如何要阻止這個交易,用反壟斷法也比國安法好。
5
綜上所述,中國政府缺乏阻止這個交易的抓手。要不國企出手硬買,大機率讓李超人狠宰一筆,國資遭受重大損失。要不用法律去非常勉強的否決這個交易,損害法律的信譽,產生寒蟬效應。
這個交易,中國處在非常不利的地位,沒有好辦法阻止,硬來得不償失。所以也只能透過媒體喊話,希望李超人迷途知返,主動放棄交易。
如果李超人徹底站過去了,賣不賣沒啥區別。港口留在他手裡也沒用。早在1999年,長和買巴拿馬港口時,就已經經過了美國嚴格的安全審查。當時,美國人發現,和記在巴拿馬的子公司,不僅沒有中國大陸的一分錢投資,高管也沒有中國人,指令其實是從英國發出的。
如果李超人沒站過去,現在的媒體喊話已經足夠了,話已經說得很重了。
阻止這個交易,法律很難搞。也許只能靠“破風水”這個殺招了。
如果中方沒有殺招,我認為就沒有必要過分炒作這件事,更沒必要把這件事定位成中美之間的一次交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特朗普願意繼續享受他的“天天贏”,就享受吧。
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目前前七大港口碼頭運營商中沒有一家美國公司,但美國對全球航運的控制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保證未來亂世裡中國航運安全的,是中國的藍水海軍,是航母和055,而不是李超人租下的這兩百個港口泊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