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危機下,中國竟遭到背刺!

200%進口關稅
日前,印度尼西亞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針對“200%進口關稅”的猜測予以澄清。
盧胡特回應說,這一訊息引起了多種誤解和猜測。他表示,印尼將對從鞋類到陶瓷等進口產品徵收100%至200%的保障性關稅,重啟保護國內產業的計劃。
但這被外界解讀為印尼計劃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00%的進口關稅。

盧胡特還說,“印尼不會簡單地追隨某些國家,儘管我們必須維護國家利益。
因此,針對中國徵收200%關稅的問題需要澄清,以免引起爭議,引起我們合作伙伴的誤解。”
盧胡特強調,中國是印尼非常重要的貿易和投資戰略伙伴。
印尼希望確保與夥伴國家的良好關係,將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及互補原則置於優先考慮位置。特別是在不確定的全球條件下,更需要攜手共進。
盧胡特重點強調稱,所有這些措施不會針對任何特定國家,更不針對中國。他透露,其正在與貿易部長溝通,以平衡國家利益與國際夥伴關係。

早在6月28日,印尼媒體報道,印尼政府正在制定一項新的法規,旨在保護本土產業免受中國產品大量湧入的影響,印尼貿易部長對媒體公開放話稱,“美國可以對進口陶瓷或成衣徵收200%的關稅,我們也可以這樣做,以確保我們的中小微企業和工業能夠生存和繁榮”。
目前,印尼政府正在擬定的這項新法規是“部級法規”,落地後將即行生效。

確實不是單單針對中國,但中國作為印尼戰略合作伙伴的國家,感受到了“一記重拳”。


關稅危機
近幾年來中國在關稅問題上受到了來自美西方國家的圍剿。自2018年開始,美國率先打響與中國的“貿易戰”,美方對華連續採取單邊限制和制裁,對中國出口美產品加徵多輪關稅,將中國列為所謂“匯率操縱國”,動用一切力量打壓中國企業。

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對美國的蠻橫,中方不得不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經過13輪磋商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美經貿問題。
2019年12月13日,雙方宣佈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字達成一致。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儘管如此,美國對華的單邊限制和加徵關稅依舊存在,其他西方國家也在持續加碼。
前段時間,土耳其也開始加徵關稅,現在印尼也跟上“大部隊”,如果只是單純某一個國家這樣,對中國影響微乎其微,甚至還能很好的採取相關反制措施,讓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都這樣,中國又怎能不受影響呢。

中國企業在印尼擁有廣泛的業務範圍,涉及製造業、消費品、電子產品等多個行業,如果印尼這個200%的關稅開始實行,那麼從中國出口到這個國家的相關產品價格會上漲3倍,成本的增加,也將直接導致中國產品在印尼市場降低競爭力,讓中國企業在印尼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困難,甚至被迫退出印尼市場也說不定。
說在最後按照市場邏輯而言,保護國內產業沒有問題,國家也應該如此,既然大家都固步自封,有這個打算,並且有付諸行動的計劃,那麼中國也應該好好保護國內產業。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初級產品出口國,中國用初級化工等原材料撐起了許多國家輕級工業化,很多國家的商品其實是依賴中國的初級原材料來生活的。

再則,印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制定200%的關稅計劃?還不是因為美國開了這個頭,而印尼看到了這個方法能夠制衡中國,所以想著一邊吊著中國的貿易合作,一邊搞200%的關稅,說白了,就是印尼歡迎大家投入更大成本合作,讓印尼坐收漁翁之利。
最後,只能說印尼有點高估自己了,美國花了這麼多年時間都沒做到的事情,印尼還想順利達到目的?
而且還是針對多個國家,印尼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別國不知道,但這事發生在中國這裡,只要咱出手反制,印尼就傻了。
來源:佔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