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慈眉善目的作者遇見劍拔弩張的差評……

自從上週開始賣書,我經常習慣性開啟豆瓣,搜尋《生女有所歸》,點進去看看有沒有評論。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開始發夢的時刻。如果是個暢銷書作家該多好啊,這種夢從我20多歲出第一本書開始,一直髮到40歲,竟然還沒有停止。
聽說獅子座是這樣,好面子,虛榮,終身保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書剛上市十天不到,有70多人評論,其中3人義無反顧過來打了一星,沒有留下任何評論。
那一定是針對我這個人,不是針對這本書。
這倒沒什麼,因為愛恨一體,強烈的恨必定來自強烈的愛。想到天下有三個人在地球某個地方,對我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傾向,這其實有一點奇妙。
這本書目前只有一個差評。
這條評論是這麼說的:
看完之後,竟然能夠感同身受。一旦對某個東西或者某個地方保有一種高期待,親身體驗後,常常覺得不過爾爾。我也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管是去哪裡旅遊,或者什麼天下難得的美食,如果內心的胃口被吊起來,世界上真的很難有什麼東西能滿足這個胃口。
當然,我也會一遍遍看好評,有強心針效果,本來覺得寫不下去了,但是拜這些評論,又好起來了,活蹦亂跳了。
後來我陸續去看了好幾本書的評論,因為一般新書出來後,我會維持一兩個月的高度關注,之後熱度慢慢減退,懶得再看。聽說暢銷書作家根本沒所謂評論,因為看不過來。
《二胎記》出版一年,評論依然不多。裡面有一條新的差評,略顯扎眼。
評論大概是說,我是沒苦硬吃。周圍很多朋友,經常對我有相同感慨。首先生老二這個事,很多人就覺得何必呢,本來你都已經可以到處旅行,到處跑了。來個老二,你看你又跟普通家庭婦女一樣,要在家餵奶,帶小孩,被小孩氣死,如此迴圈往復。
你不是自找的嗎?
我現在對痛苦這件事,有一個非常清楚的認知。很多事情,不經歷過痛苦的階段,根本沒辦法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確實,生了小孩,家裡可以餵奶粉,可以請育兒嫂,經濟上也不能說負擔不起。那你不給小孩吃奶粉,非要餵母乳,不請育兒嫂,非要自己帶,不是沒苦硬吃嗎?
這事是這樣的,雖然請月嫂能過得很輕鬆,但首先無法接受小孩對月嫂比對我更親。在帶小孩這件事上,我很享受這種親子依戀。其次,有了月嫂,出行很不自由,因為要多考慮一個人。
在書裡聊了諸多苦衷,目的並不是提倡不婚不育。是不想美化這條自己選的路,確實很難走,但是這麼走過來了,收穫很大,完全不後悔。
《結婚練習生》,這本22年出版的小說,當時因為疫情,一場籤售會沒辦成。當時很有一種遺憾,每本小說好像我生的一個小孩,這孩子連百日宴都沒混上。
跟《生女有所歸》一樣,同屬通俗小說。差評有,不多,而且沒什麼有才華的差評。
比如這條:
讀來只覺得乾巴巴,為啥不能多說兩句,到底差在哪裡?你倒是告訴我啊……
20201月,我出版過一本更沒有水花的雜文集,《一百個不談戀愛的理由》。這本書是以前情感專欄的合集,當時出的時候心情不太好,有點像隨手生了個孩子,送人了。我對這事閉口不提,現在想想,終歸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認了吧。
這書差評很多,看起來還格外好笑。
說作者已婚已育,竟然還在勸人不要談戀愛,大概是說我屁股坐歪了。這得從古早的時候嘮起,很多年前,我是一個情感專欄作家,靠這個餬口,專欄寫得多極了。
後來雖然結婚了,專欄也沒停。原因很簡單,因為要賺錢。我常把這種寫稿稱之為滴滴司機式接單,編輯說,這周內或者十天內給篇稿子,行嗎?我說好,一般三天內交稿。當年我的準時一直都是一種美譽。好幾個編輯離職前都說,沒遇過我這麼準時交稿的作者。
那很正常,別的作者大抵有別的謀生技巧,我沒有,只能靠眼疾手快。速度寫完是為了有時間接下一個單。
如今雖然是二胎媽媽,依然幹著情感專欄這份活。我不明白,為什麼已婚已育不能寫情感專欄?這又不是說,已婚已育就已經算是專欄過時人口了……
《我在三十歲的第一年》,這本小說當年還是挺紅的,不過在豆瓣上差評如潮。如今看著這些差評,懷念起了當年那種紅的滋味。
是這樣的,當你很紅的時候,才會有很多人花心思和花時間罵你。
在我20多歲剛開部落格的時候,每天發完文章,後臺都有幾千條差評。
那真是我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年輕,無所畏懼,刻薄犀利。
現在這些差評師都去哪了呢?
我很懷念他們。
昨晚直播戛然而止,今天準備重新聊聊我和我的書,以及講不完的差評。
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我的新書《生女有所歸》已上線
成為母親,曾經是一個必選項,現在成為一個選擇題。
本書採取雙女主模式,兩個性格迥異、關係親密的年輕知識女性,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生活,面對生孩子這件事上,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毛利,作家,電視劇《小夫妻》原著作者,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生女有所歸《全職爸爸》《結婚練習生》(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
矮文手繪鳥類素描文藝帆布包👇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