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 贈品換好評 ” 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出門下館子,好評可以送甜品。
點外賣,幾乎包包都有好評返現 2 元,好評參與刮刮樂返紅包的活動。。。
最誇張的是,我去棋牌室打個麻將,老闆都要再三和我們說,五星好評可以多玩一個小時哦。
說實話,哥們曾經還非常硬氣地發過誓,絕對不會因為這 2、3 塊的紅包、一個豆腐腦、一個小甜品,就去用好評誤導使用者。


直到帶圖好評返現 5 元的大紅包,擊潰了我那本就不值一提的誓言。
粗粗一算,按照一頓 5 塊,一天 2 頓, 1 個月可以省出 300 塊,足夠我買《 怪物獵人:荒野 》了。
本以為, “ 贈品換好評 ” 已經是極限了,但現在情況越來越不對勁了,被店家反覆追著要好評,巴不得給大家折磨瘋才是常態了。
出門吃個川菜館,想著給最近攝入太多拼好飯的胃來一頓豪華套餐,結果剛坐下,大麥茶都還沒喝進嘴,服務員們就在邊上點著選單上的二維碼說: “ 帥哥,五星好評可以免費拿一份甜豆腐腦哦 ” 。。。
你正正美美地睡著午覺,接到幾個奪命連環 call ,本以為是什麼緊急事件,結果是商家追著要好評。。。

這樣操作不僅讓人有種被強逼著給好評的感覺。
更關鍵的是,如果我的好評並不是基於我消費的體驗,而是為了獲得店家準備好的贈品,那這評價區還有意義嗎?

其實,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戶,都不清楚誰在背後怎麼管理這些評價的,以至於大家都懵著。
因此,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在這種風氣下,開始質疑整個網路評價環境是否真實,甚至已經不知道該不該相信好評。
還有些使用者自發地去評論區瘋狂評價,想用差評整頓評論區,希望用魔法對抗魔法。。。
就這樣,一場由使用者發起的,用差評當作武器的野生大戰,就這麼拉開序幕了。
向左滑動


但其實,面對這樣的場景,平臺也在默默向虛假評價“遞著刀子”。另一場戰爭,早在使用者看不見的地方安靜地進行著。

作為消費者寫評價、看攻略的主流內容平臺,大眾點評就在前兩天專門釋出了《 2024 年點評透明度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 》 ),讓我們意識到,光是評價區這個小小的視窗,遠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你看嗷,光是在過去的 2024 年,僅僅大眾點評一個平臺,就為境內外 800 多萬個商家展示了2.68 億條真實評價,其中包含了將近7 億個圖片 / 影片。

除了這些巨大的數字之外,我們還靠著《 報告 》更加地看清了這場維護評價真實的大戰的全貌。
這場戰事的雙方,分別是我們普通消費者、商家以及平臺的守城方;和另一股由好評水軍、刪差評黑產以及部分商家們的攻城方。
咱就挑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戰役給大家聊聊。
首先就是咱們前面說的打著 “ 贈品換好評 ” 的名義,各種求好評。
其實很多時候求好評根本沒用。

因為平臺已經構築了一套“ AI+ 人工 ”的 4 層防護網,評論要想展示出來被大家看到,需要一路過關斬將才行。

首先,平臺設立了一張黑產安全防護網,能夠提前識別機器人、虛假賬號,直接幹掉黑產刷好評的賬號,也就少了很多刷評的可能。
然後利用數百種風控模型,透過 AI 稽核識別虛假評價、惡意攻擊評價以及含違法違規評價等違規型別,去年一年有將近 6 成的違規評價被 AI 精準狙擊。
接著,大眾點評還組織了專門的人工稽核團隊,全天候地針對風險評價進行研判。
如果經過了這麼重重關卡,還有漏網之魚的話,還支援使用者和商家透過App 或者客服熱線行舉報。平臺也特地把商家送禮、辦活動換好評的舉報理由置頂,還給出了一定的現金獎勵。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時間使用者和商家自發 “ 出警 ” ,打得敵方節節敗退,大有收斂。
而針對一些區域性地區的惡劣分子,像大眾點評還專門搞了個特殊作戰方案:旅遊城市利益誘導好評治理專項。

他們專門去了一些旅遊網紅城市,先是在線上迭代評價稽核管理,然後線上下組建了一支 “ 黑袍糾察隊 ” ,到實地去摸排暗訪,還會抽樣回訪使用者,獲取商戶違規情報,從而抓一個治一個。
在這麼一套組合拳之下,像是哈爾濱這樣的旅遊大城,誘導負反饋下降了接近一半。
一番槍林彈雨之後,大眾點評一個平臺,去年一年就稽核判定了超過 2000 萬條違規評價。

第二場戰役就是問題商家們的騷擾戰。
他們往往對打了差評的使用者,進行著各種形式的騷擾。
好說話的給你賣慘,什麼 “ 都是出來打工的,幫幫忙 ” ;碰到不講理的商家,直接騷擾威脅恐嚇三件套。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大傢伙一個個都把差評寫成了奇行種:
比如寫個評價,大家都要熟練利用加密文字。


要麼就是練就一身陰陽大師功力,用最陽光的語句打出最心寒的差評。

甚至還有學得一手姑蘇慕容家絕學的網友,用你的產品說出我最真實的感受。

大眾點評這邊,為了保護使用者的 “ 評價自由 ” ,也不手軟。
2024 年,大眾點評 App 就攔截了 156 萬次以上的差評騷擾,直接警告了 3.6 萬多家商家,還有 1.3 萬商家直接被處罰了。
另一邊,對於使用者也開展了一系列資訊安全教育,讓大傢伙在打差評的時候更好地保護自己,目前疑似的隱私洩露問題已經有了相當大好轉。

第三場戰役就是全軍出擊了。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真實評價之外,還有很多評價屬於“ 消費糾紛 ”類評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說它假,它並不假,但商戶和消費者,總有一方不服氣。
關於這些爭議型別等評價,大眾點評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比如前兩年上架的的大眾評審團,讓當下的年輕人親自下場當網際網路判官,就是他們的防禦機制之一。
平臺會讓陷入糾紛的商家和使用者充分舉證、還原事情原貌,然後由評審官們進行判定是否適合展出,最後少數服從多數。
向左滑動




這個功能之前一度還引起各種網友來圍觀,咱們之前也給大家聊過。
而這種方式取得的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在 2024 年,足足有 200 多萬個大眾點評使用者當過了賽博法官,解決的評價爭議將近有 40 萬起,而這些賽博法官裡還有 40 多萬人給出了更多的平臺建議。

所以,大眾點評這套防禦體系還真是有點東西了,想再鑽些小空子佔點評價流量的便宜,沒那麼簡單了。
不過吧,這些習慣已經是很多商家、代運營們的一個肌肉記憶了,光靠一個平臺過去一段時間的治理,一下子也沒法藥到病除,恐怕還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打好這場持久戰。

好在,一些餐飲商家已經緩過神開始轉型,從以前的 “ 刷評狂魔 ” 變成了 “ 真實信徒 ” 。
你就說吧,既然大家都已經不爽贈品換好評的行為,平臺也在重拳整治這些促評方式,那換個賽道,走自己的路難道不是更海闊天空嗎?

其實這些商家們並不希望卷評價,只是沒辦法,被迫跟進了。
而經營著一家牛肉串館子的金總就告訴我們,在很多人看來,評價是一個線上流量的重要入口, “ 大家都在寫,我們不寫,那不寫就會吃虧,還要設計好評考核。 ”
由此,還會衍生成服務員的好評考核,重重考核指標壓力下,既讓服務員疲於應付、甚至導致態度不好、服務變差等等。
金總自己也明白,求好評並不會提升顧客體驗,反而會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泉州的一家酒店餐飲老闆告訴我們,他一直不喜歡贈品換好評的方式來獲取好評,畢竟這樣獲得的大部分好評都是使用者純粹為了薅羊毛,隨手一拍的,壓根沒啥價值。

相反,他更願意透過把店鋪、餐品弄得美美的,讓客人自己覺得好看主動去發去寫,這樣的優質評價反而才能給到更多的 “ 引流 ” 作用。
如今,大眾點評也在嘗試提供多維度的找店參考指標,提倡商家不要過度看重評價量,而是關注真實反饋,提升經營。
比如之前的必吃榜,最近增加的 “ 十年老店 ”“ 當地人推薦 ” 標籤等等,讓使用者和商家有更多可參考的維度,而不要依賴評價。

總的來說,消費評價,本該是顧客的自由。
但評價體系的困境,本質是平臺、使用者、商家對 “ 真實 ” 的集體渴望與競爭壓力的矛盾。
雖然,在網路評價的複雜生態裡,大眾點評也就是個給大家提供一個寫評價、看評價地方的平臺,但差評君還是很高興它走出了重要一步,用切實舉措保護網路評價的真實性。
差評君也覺得,當評論區不再是 “ 修羅場 ” ,而是理性對話的空間,消費生態才能從 “ 互害模式 ” 走向共生。這條路註定漫長,需要商家、消費者、平臺甚至監管部門一起努力,但至少,有人開始行動了。
撰文:八戒
編輯:江江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大眾點評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