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美關稅戰以來,至今我讀到的一篇最客觀、最理性、最中肯、最走心的文章之一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三千年歷史,能夠吃飽飯的年代屈指可數,能吃上肉的年代更是鳳毛麟角。至於不打仗、不逃荒、百姓相安的時代,幾乎從未存在過。唯一一次出現,正是我們正在經歷的這40年。
自加入WTO之後,才第一次讓中國人普遍性地吃上肉。請注意是普遍性,不是王公貴族,也不是沿海富人,而是無數個農村家庭、小城鎮的夫妻、城市的打工者,都開始有肉吃,有點餘錢可以做點小生意,可以在街頭巷尾喝酒吃串、養貓逗狗。
當然,改革開放不是自來水龍頭擰開就有的,是歷史給我們開的一扇罕見的綠燈,是拿掉意識形態的緊箍咒,吞下市場化的苦藥水,承受全球化的劇痛換來的。是因為我們不再閉目塞聽,不再畫地為牢,不再對世界喊打喊殺,才得以第一次以一個普通國家的姿態,站在了全球規則的流水線上。
中國歷史不是沒有富裕過,盛唐、康乾、宋元交替之間,總有那麼些高光時刻,但從未像現在這樣富而廣、安而久。你以為這是正常?不,這叫奇蹟。正因為它太特殊了,我們才不能當它是常態。它是一種罕見的政治理性,是對災難深刻反思後的修正,是無數人用沉默、犧牲與忍耐換來的喘息視窗。而視窗是會關閉的,一旦我們重新走回封閉、自戀、虛假,一旦我們開始敵視市場、壓抑言論、漠視法治,一旦我們認為吃不上肉也沒關係,吃草也能強大,那麼這場來之不易的奇蹟,將如晨霧般散去。
所以請記住,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例外,而不是常態。它不是慣性,不是理所當然,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認清這一點,是對歷史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對未來最起碼的負責。
我們真正該思考的,不是我們現在過得還行,而是下一個時代,是否還能賜予我們同樣的恩典。歷史不是直線,它從不保證今天擁有的,明天還能繼續擁有。一個國家能有幾十年的穩定和富足,靠的不是口號,不是文化基因,也不是某位偉人的畫像,而是制度、規則、理性,以及對歷史的敬畏。一旦我們失去了這種敬畏,一旦我們習慣了不感恩、不反思、不檢討,我們就會變得浮誇、傲慢、自戀,甚至反過來,憎恨那些曾經拯救我們的原則。那時下一個時代便不再是延續,而是斷裂。我們會再次看到規則崩潰、理性消失、極端抬頭,我們會再度聽見:吃肉是資產階級腐化的表現,自由是西方的陷阱,法治是為了限制人民鬥爭的工具。然後你會驚訝地發現,所有你以為早已過去的苦難,都會換上新的面孔,重新出現。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歷史最擅長的把戲。我們這一代人,也許還能活在這時代的餘暉中,但如果我們不珍惜、不守護、不傳承,下一代人將難以理解,什麼是有尊嚴的活著,將感受不到制度應有的溫度,更無法體會擁有選擇的權利,是一種多麼寶貴的幸運。
這個時代已經對我們足夠溫柔,請不要把它交還給野蠻。
我再饒舌幾句,改開以來的40年,我們享受了祖輩400年、甚至4000年都沒有享受過的福祉。我的出生地是贛東北一個普通的村莊,遠談不上富裕,但是,有90%的家庭蓋上了三層以上的小洋樓,40%以上的家庭都擁有私家車,有的一家兩三部。村村通了高等級公路,戶戶通了自來水,這在改革開放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生活在開元盛世的老百姓,是體會不到安史之亂災民捱餓的滋味的。但是捱餓曾是中國人的常態。現在咱升斗小民,又面臨著一次重大的歷史選擇,吃飯還是吃草,一念花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佛渡有緣人。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