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新M7再曝猛料!隱藏雷射雷達,空間看齊M8,外形“復刻”M9,九月殺到….

最近幾天,裹著厚重偽裝的問界新M7路透刷爆了車友群。
軸距暴漲、續航突破、雷射雷達“消失”,甚至還換了全新的平臺…每一個曝光的細節都在暗示,這次改款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奔著“30萬級全能王”來進化的。
當然顏值也是越來越高了,看起來有點像是M9和M8那夜喝醉後的產物

目前新款M9以及新M8已經夠給力了,問界連續兩週蟬聯新勢力銷冠,現在再加上一個全新問界M7,真要把友商們給逼急了。
所以,各位奶爸們,要不要考慮坐等新車?
現款M7使用者最常聽到的建議是什麼?“車是好車,就是設計差點意思”。
而新M7的答案也很乾脆,直接換上M8同款“船槳式”前臉。
諜照中雖裹著偽裝,但規整的矩形燈組、流暢的封閉式面板線條,已和現款的硬朗風有了明顯區分。

頭燈輪廓類似M9的船槳,但機蓋開口輪廓比M9小很多,下半部分是主照明燈,上半部分是輔助功能燈區。
有博主根據網路諜照自制了新M7渲染圖,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側面基本延續了M8的設計風格,提供半隱藏式門把手。
更關鍵的是尺寸暴增,目前現款M7已經是中大型SUV,軸距在2820mm,車長在5020mm。
而新版本的問界M7則是更大了,當然不會有M8那麼大,車長或增至5100mm,軸距提升至3050mm。

第三排腿部空間有望突破800mm,坐成年人不再侷促。
現款問界M7的6座版本第三排確實不佔什麼優勢,如果新車車內空間表現更好的話,也能帶動不少銷量。
畢竟選擇這級別SUV的朋友,空間都是硬性指標。

關於尾燈的設計,目前諜照捂得很嚴實,但可以基本確定上部分為平直面,下部分則待定。

是延續M8的帶拐角設計,還是採用全新的純平樣式?大家可以猜一下。
接下來就是大家很關心的一點了,智駕能力表現。
從路試車輛可以看到,車頂沒有配備雷射雷達。

目前業內推測可能搭載華為艙內雷射視覺雷達(Limera),雷達集成於風擋後方。

這項技術對普通使用者而言,核心價值在於它解決了過去智慧駕駛中一個特別“顯眼”的痛點——沒有外凸雷射雷達,保持車身流暢度。
大家洗車時也不用刻意避讓,也不會擔心過限高杆或機械車位易剮蹭。
至於有人擔心“藏起來”是否削弱了效能?從技術邏輯看,Limera反而優化了體驗。
首先艙內位置避免了雨水、泥沙遮擋鏡頭,同時,華為也Limera設計了一個分散式毫米波雷達架構,可實現全天候的環境監測。
在雨霧塵天氣下,AEB都能剎停。
並且這次新車大概會安排上華為ADS 3.0,系統融合雷射雷達與視覺資料,依然支援“無圖全國通開”和複雜場景避障,所以智駕方面就不用操心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訊息曝光後,有網友認為“車頂有包=高配”,隱藏式設計可能讓人誤以為是“減配”…
所以說眾口難調啊,屆時就看華為怎麼讓大家接受這種新設計吧。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底盤調教。
現款M7車主常提到底盤偏軟,過彎或過坎時“濾震”效果不夠,這次被徹底根治。
根據最新訊息來看,新M7會移植M8同平臺,徹底補足老款的短板。

具體來看,前懸架升級為更高階的雙叉臂結構,關鍵部件大量使用輕盈堅固的鋁合金(減重效果顯著,高達40%),強度卻絲毫不打折扣。
帶來的變化是立竿見影的,過減速帶時車身更穩、更乾脆,少了多餘的晃動;高速過彎時側傾控制更好,操控性大大提升

此外,新款M7在“三電”系統上也有隆重待遇,預計與M8和M9一樣,採用了大電池小油箱的設計。
CLTC工況下的純電續航里程預計可達300公里以上,綜合續航能力有望突破1500公里。
日常上下班通勤(按一週50公里算)基本能做到“一週一充”了,非常夠意思。
好了,剩下的懸念就只有價格了。
現款M7售價24.98萬起,而M8定價35.98萬起,中間差11萬元,所以上下限很好確定。
業內推測,5座版車型起售價27.98萬,6座版車型起售價29.98萬。
畢竟現款5座版本和6座版就有2萬的差價,換代大機率也會延續這個定價策略。

在時間上,新車預計將會在7月或8月批次進行工信部申報,並於9月正式上市,按照這節奏,感覺大家四季度提車不是問題。
如今問界光上半年的交付就接近16萬輛,穩居新勢力榜首,而新M7上市以後,大機率要復刻M8首月2.1萬輛的爆款節奏,成為長久跑量的車型。
所以你們會等嗎?

35萬起?小米YU9增程車再曝光,5米車長大六座,酷似攬勝、

享界好起來了!首款旅行車定檔,空間超大,操控超好,只賣30萬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