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戰新
神助攻來了!
中國正在拼命建核電站,這個幾十年來“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突破了。
甘肅武威,全球第一例釷基熔鹽堆實驗堆,實現滿功率執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新聞,但它的意義,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簡單來說,有了釷基熔鹽堆技術,中國可以擺脫鈾資源不足、水資源依賴等問題,直接把核電站建到沙漠裡。
正在狂飆的中國核電,可能進一步提速上馬,未來佈滿越來越多的城市,遍地開花。
影響,將無比深遠。

風聲越來越緊,能源作為國之命脈,中美都在核電領域,拿出了大動作。
中國一改福島核洩漏事件後6年斷檔的態度,180°大轉彎,連續4年高位批准開建核電專案,訊號極不尋常。
核電建設進入爆發期,審批節奏不斷提速,核准機組的數量井噴式爆發:2019年4臺,2020年4臺,2021年5臺,2022年10臺,2023年10臺,2024年11臺……

今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審議決定核准浙江三門、廣西防城港、廣東臺山、山東海陽、福建霞浦等5個核電專案、10臺機組,總投資超過2000億。
老美那頭,也是一步緊似一步。
6月24日,紐約州長凱西·霍楚宣佈,紐約州將建造美國15年來首座新核電站。
特朗普總統一口氣簽署了五個旨在“推動核能復興”的行政命令,包括改革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倡議重振核工業基礎、改革能源部核反應堆測試、出於國家安全需要部署先進核反應堆技術,以及恢復“黃金標準”科學。
顯然,中美科技博弈正在把戰火燒向核電領域。
就在這樣微妙的緊張時刻,釷基熔鹽堆技術,突破了!這個中國科學家持續攻關了幾十年的技術瓶頸,被一舉砸碎,結出碩果。
新聞披露,中國科學院在甘肅武威興建的釷基熔鹽堆實驗堆,已經實現了滿功率執行,這是全球第一例。
要知道,受冷卻技術和安全規定限制,中國目前的核電站只能放在海邊、江邊,無法深入內陸地區。但隨著不久的將來,釷基熔鹽堆技術全面落地,中國就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包括戈壁沙漠地帶)興建核電站。

未來,中國可以把核電站建在沙漠裡。圖源:AI生圖
屆時,核電站甚至有可能成為大城市的“標配”,為中國能源安全,加上一道牢固的“護體金鐘罩”。
中國核電建設,會不會因此進一步提速?釷基熔鹽堆,將如何深刻影響大國在核電領域的角逐?

釷(tǔ)元素,符號Th,原子序數90。銀白色,質軟、延展性強,有放射性。經過中子轟擊,可得核燃料鈾-233,因此而被用於核工業。
釷基熔鹽堆技術的橫空出世,最直接的意義,就是幫助中國突破鈾材料的瓶頸。
要知道,傳統核電站的關鍵原料是濃縮鈾,而中國剛好是個“貧鈾國”。中國可開採的鈾資源僅有6.8萬噸,不足世界總量的1%。2021年,中國鈾礦消耗9563噸,其中70%以上需要進口。
相比之下,釷材料的獲取難度,就比鈾材料低得多了。
老天爺給中國關上了鈾礦的門,卻慷慨地打開了釷礦的窗。目前,中國已探明釷儲量28.7萬噸,全球第二!而且這寶貝通常是開採稀土的“副產品”,相當於買一送一,成本低到讓人“淚流滿面”。
所謂釷基熔鹽堆,是第四代核電技術的六種裂變堆型(超高溫堆、超臨界水堆、氣冷快堆、鉛冷快堆、納冷快堆和熔鹽堆)之一,綜合效應最好,相較於傳統裂變堆擁有諸多優勢。

第一大優勢就是安全性。
與新能源汽車一樣,釷基熔鹽堆的設計和運營過程中既考慮了“主動安全”,又預設了“被動安全”機制。
釷基熔鹽堆採用液態熔鹽作為冷卻劑和燃料載體,在高溫(約700°C)下仍保持液態,系統運行於常壓環境。因此,不需要像使用水冷卻的傳統核電站,必須使用高壓容器。
因此,釷基熔鹽堆從根本上避免了高壓爆炸風險,同時熔鹽沸點高達1400°C,即使溫度失控也不會汽化,顯著降低洩漏風險。
此外,釷基熔鹽堆全程液態常壓執行,壓根兒不會爆炸。它還自帶“保險絲”——溫度一超標,堆底“塞子”熔化,核燃料自動流入安全罐凝固,把風險死死摁住。
第二大優勢是能量密度非常高。
一噸釷發的電,頂得上200噸鈾或350萬噸煤!按現在的用電量算,這些釷夠我們用上兩萬年。
正因如此,有人說釷基熔鹽堆是“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前的終極能源方案”。
這些優勢,對於中國提速建設核電站而言,幫助巨大。

目前,中國目前的核電站都建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則是空白,一座都沒有。
背後原因有二:一是傳統核電站的發電過程,需要使用大量流水來降溫冷卻,核電站建在海邊,可以就地取水;二是萬一發生規模核洩漏,沿海核電的核汙水可以向大海里排放,事故後果相對可控。
顯然,日益成熟的釷基熔鹽堆技術,能一舉搞定這兩大BUG,圓內陸城市的“核電夢”。
熔鹽堆靠高溫熔鹽冷卻,並不需要大量的冷水,選址方面就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建在內陸地區,哪怕是沙漠。
這對經濟增長快、電力需求量激增的中西部工業城市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試想一下,如果在西南地區興建了一批核電站,那四川重慶就不用“看天吃飯”,擔心水電站罷工問題。
如果在西北地區興建了一批核電站,那蘭州、烏魯木齊等城市就7X24小時無間斷髮出綠電,當地就能吸引更多能源、工業和商業投資,當地的工業品進入歐洲市場時,就能繞過“碳關稅”壁壘、保持應用的市場競爭力。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核電建設已經成為下一輪萬億新基建的核心邏輯。
首先,核電跟火電水電相比,效率是碾壓的,單位裝機電量產出是風電的3倍;穩定性也是碾壓的,全年利用小時數超7600小時,基本全年無休;而且清潔度也碾壓,每度電碳排放僅6.5克,比火電低兩個數量級。
但這些只是表象。更深層的邏輯在於,核電,是唯一能同時破解三重困局的能源:
既要填補AI算力、電動車帶來的電力缺口,又要繞過西方“卡脖子”的化石能源依賴,還要在碳中和的全球競賽中搶跑。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穩定可靠效率高的核電站,能夠為人們提供極大的安全感。
大國崛起,核電必然是急先鋒。

事實上,釷基熔鹽堆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1965年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液態燃料熔鹽實驗堆建成並達到臨界。
但由於導彈技術突飛猛進,核動力轟炸機成了雞肋,而美國“油多氣多電便宜”,熔鹽堆的研發經費高到無法估算,於是被叫停了。
但中國卻在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了下去。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就瞄準了釷基熔鹽堆。2011年,中科院設立釷基熔鹽堆專項,開啟長達20年的技術攻堅。我國的釷基熔鹽堆能源系統(TMSR)制定了實驗堆、研究堆、示範堆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第一步的實驗堆已經完成,今年將開建研究堆,預計2030年將執行商業示範堆。
釷基熔鹽堆的研發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龜兔賽跑”故事,中國再次實現了“彎道超車”。
歷史證明,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是站在了大國博弈的優勢地位。
19世紀是煤炭和蒸汽機的時代,英國的煤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生產能力比世界上其餘國家的總和還要多,成為橫貫全球的日不落帝國。
20世紀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時代,美國憑藉美軍、美元、美式意識形態的超強實力,控制了全球油氣市場的定價權,成為世界霸主。
21世紀能源格局再次變動,化石能源逐漸衰微,綠色能源(包括核電、光伏、風電、水電、氫能)全面崛起。
根據伍德麥肯茲,2024年全球前13家太陽能光伏元件製造商中,中國企業佔據十席。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4年全球前十大風機制造商排名中,中國企業佔據六席。
根據《中國電力報》,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建成大壩9.4萬多座,數量及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
根據國家能源局,截至2024年底,中國涉氫專利申請數量累計超過80000件,約佔全球總量的27%,位列涉氫專利申請地區第一位。
……
可以說,不管是比拼專利技術,還是比產能佈局,或者比產業鏈厚度,中國的綠色能源產業都處於第一梯隊。
這意味著,中國正在逐步破解“馬六甲困局”,減少對海外油氣資源的以來,築牢能源安全的防線。
一個清潔、廉價、安全、自主的全球能源體系即將出現,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將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以前說中國是“基建狂魔”、“軍工狂魔”,未來,我們或將成為響噹噹的“綠能狂魔”。
由西方開啟的“碳中和”議題,如今大門的鑰匙,似乎卻交到了中國手中。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黃仁勳首次投資核電,6.5億美元建首座商業反應堆,預計2030投產》,量子位
2、《“既然國家需要,我們就要努力去走通”》,上海科技報
3、《中國點亮第四代核電革命關鍵技能點,或將成為我國核航母王牌優勢》,澳門月刊
4、《中國開啟第四代核電革命》,盧克文工作室
5、《無人問津的武威釷基熔鹽堆》,後廠村思維導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