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作者:Y博的科普園
2025年4月14日,哈佛大學校長Garber發表題為The Promise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美國高等教育的承諾)的公開信,誓言捍衛學術自由,斷然拒絕特朗普政府以凍結經費為要挾下提出的整改要求。
如今特朗普政府已經宣佈凍結哈佛22億美元經費與6千萬美元合同。根據《華爾街日報》訊息,特朗普還打算加大施壓,再凍結10億美元經費。
哈佛也在4月21日一紙訴狀將特朗普政府告上聯邦法院,要求法庭中止特朗普政府的非法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哈佛並非唯一被特朗普政府針對的美國高校,最早成為特朗普眼中釘的其實是位於紐約市中心的哥倫比亞大學。在哈佛校長髮表公開信前一個月,3月14日,特朗普政府致函哥倫比亞大學,提出包括禁止學生戴口罩遮掩面部、交由政府監管中東研究系等要求,需在3月20日前接受這些條件,方可談判解禁4億美元被凍結的經費。
不同於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很快決定幾乎全盤接受特朗普政府的要求。
為什麼面對特朗普政府的無理干涉,哈佛決意法庭見,而哥倫比亞卻選擇跪了呢?
第一,時機。哥倫比亞有點倒黴,是最早被特朗普針對的高校。它收到特朗普政府最後通牒時,其它學校雖然有曝光經費也被威脅,但都未發展到政府提出具體要求的階段。
莫名成了被槍打的出頭鳥,哥倫比亞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物件,處境孤立。而且哥倫比亞大學彼時的校長還是臨時校長,沒有穩定的領導層,也很難強勢。
哈佛的情況完全不同。有了哥倫比亞的先例,與特朗普政府交涉過程中,對方可能提出的要求、接受與不接受的後果,哈佛都能有更好的預判。
這也引出了第二條,事態變化。孤立無援的哥倫比亞秒跪之後卻發現情勢直轉急下,從學生到教師到輿論,沒有任何人支援或同情自己,反倒是對其表現出的軟弱高度不滿。不到兩週,原來的臨時校長都幹不下去,只好辭職。哈佛顯然會以此為鑑。
或許也是哥倫比亞的秒跪,讓特朗普政府在威脅哈佛時更為狂妄,例如在給哈佛的致函裡,包括了要審查國際學生是否支援美國價值觀,審查教師與學生的觀點思想:

如此露骨地干涉學術自由、言論自由,一方面讓哈佛面對的挑戰更嚴峻,可另一方面也讓哈佛更容易做出拒絕的決定。好比在菜場,標價5塊還價4塊,還有商量餘地,直接說必須5分賣給我,還有什麼可談的呢?
以哈佛管理團隊的精明,必然也會考量美國整體局勢的變化。美國政界有個關鍵詞,第一個100天。任何一屆政府上臺,第一個100天都是給整個任期定調的衝刺階段。因為此時距離大選勝利不久,己方士氣正高,而落選的對手此時或許還在失敗陰影中難以自拔,或是尚未找到對抗勝利者的思路。100天過後,勝選帶來的“快感”逐漸消退,政敵開始摸索到行動路線,執政的困難會慢慢顯現。
別看特朗普上任後從反移民、加關稅、大裁員,一切好像風風火火,無人能阻。可畢竟至今也就當權了三個月。隨著時間推移,不少原先貌似風光的決策已經開始出現“裂痕”。
比如不經程式驅逐非法移民到薩爾瓦多的重型犯監獄,不僅因出現趕錯了人引發輿論風暴,還在司法系統裡屢被法院駁斥。主導政府大裁員的馬斯克也不似特朗普剛上臺時那般上躥下跳,畢竟特斯拉慘不忍睹的股價擺在那裡,而折騰半天DOGE沒給美國政府減少多少赤字也難以一直迴避。
至於關稅,更是成了朝令夕改的笑話,製造業就業沒見增加,倒是把老百姓的401K退休金整成了401。
一個月前收到最後通牒的哥倫比亞,面對的還是那個剛掌權不久,氣勢正盛的強權特朗普,可如今收到威脅的哈佛,看到的可能是一個嘴上還滿是大話,但麻煩日益增多,未必鬥不過的偽強權。
第三,哈佛真有資本和特朗普政府鬥一鬥。哈佛不僅是全美最著名的高校,也是最有錢的高校。它的捐贈基金(endowment)規模超過500億美元。
2024年,哈佛從聯邦政府拿的經費是6.85億美元,很多,但它自己的捐贈基金提供的資金支援高達24億美元,比聯邦經費多了3倍多。
當然,這不是說哈佛有500多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可以隨便動用,捐贈基金裡的錢絕大部分有嚴格使用限制。其實哥倫比亞的捐贈基金也超過了140億美元,要是能輕易動用,何必為4億美元折腰?
捐贈基金的本金來自富豪、機構、校友們的捐助,很多會限制用途,比如就是支援某個系的某個教授職位,或者就是用於建某幢樓。哈佛手握500億捐贈基金,但裡面沒嚴格限制用途,透過一定程式學校可以相對自由使用的只有20%,約100億。
就是這100億,實際能動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哈佛能搞出那麼大的捐贈基金,除了捐款人多、出手闊綽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理財有道。和其它高校一樣,哈佛把捐贈基金的錢大部分都投到對沖基金、私募、股市等,回報率很高,除了2022年,過去7年,哈佛的平均年投資收益9.3%,跑到華爾街妥妥頂流。
可這種追求高回報的投資組合也意味著500億的賬面資本里可隨時動用的流動資金比較少。這也是為什麼2024年哈佛從捐贈基金裡只支取了24億。一般來說,美國高校捐贈基金的原則是每年支取5%,不僅是隻支取投資收益,還只是收益的一部分,剩下的收益能抵消掉通貨膨脹,保證基金的長期穩定。
但即便有上述限制,有著規模超群的捐贈基金,危機時刻無疑給了哈佛打臉特朗普的底氣。尋常情況要動用捐贈基金,校董會等決策管理層必然異常猶豫,可在特朗普史無前例的挑釁下,短期內從捐贈基金裡每年多支取一些,顯然可行。
哈佛管理團隊在應對特朗普威脅時還充分展現了專業性,在4月8號,特朗普政府的威脅信都未發出時,哈佛就宣佈要發7.5億美元的債券以備不時之需。憑藉良好的信用記錄,哈佛等名校的借貸成本很低,此時借錢,既增加了流動資金,又緩解了出售捐贈資金裡資產的壓力。
反觀特朗普政府,哈佛反抗後,和媒體透露威脅信雖然是真的,但是發錯了,本來還要內部稽核,草臺氣息撲面而來。
最後,哈佛的決定大機率也權衡了歷史定位。如今超過60所學校被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凍結經費,普林斯頓、康奈爾、賓大,你能報得出名字的名校,基本都在被威脅名單上。
這些名校肯定都在思考如果自己反抗特朗普政府,是否會有同行支援,外界反響會如何。
面對特朗普政府史無前例的干涉學術自由,第一個明確反抗的高校固然要面臨特朗普的高壓,可也有可能成為所有名校的領頭羊,青史留名。
簡單推演,對於哈佛來說,特蘭普威脅20億美元經費雖然可怕,但其一,這是未來幾年國會已經確立撥款的經費,單方面中止,特朗普面臨的法律風險更大,其二,這基本也是特朗普能威脅的經費上限,哈佛獲得的聯邦資助總額約90億美元,但70億是支援哈佛附屬的醫院。醫療機構,動醫院應收的賬單,和動養老金一樣是美國絕對大忌,特朗普如果想透過進一步凍結經費來施壓,很可能自己會先遭遇民意滑鐵盧。
反過來看,反抗特朗普政府,其一司法程式裡獲勝機會不小,其二,司法程式的弱點是耗時長,憑著豐厚的家底,哈佛吃得消,其三,帶頭反抗,極有可能吸引其它學校合力對抗,既有利於維持哈佛超然於其它學校的特殊地位,在現實層面也不會落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從目前事態發展看,哈佛反抗後,其它高校紛紛表態支援,連之前已經跪了的哥倫比亞也發表宣告稱會反對政府的無理干涉,大有從原先的順從立場上撤退的意思。
所以,哈佛之所以是哈佛,是有原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