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全世界鬧得不得安寧的同時,特朗普把美國國內更是鬧得雞飛狗跳。
他居然跟哈佛大學幹起來了,連轟哈佛好幾炮,哈佛也在跟他正面硬剛。
在一些特朗普粉絲眼中,尤其是華人“川粉”,特朗普收拾哈佛等名校,簡直是在做功德。
因為民主黨推行的“DEI”政策(多元、平等、包容)側重於錄取黑人、LGBT人士,影響了他們子女入學機會。
但華人“川粉”高興得太早了,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或者是不敢面對特朗普倒行逆施的後果會傷及自身,這種傷害遠不止是入學問題。
特朗普是在做功德,但他是在為排外主義、極端主義和猶太集團做功德。

哈佛是世界頂尖名校,也是美國的驕傲,更是美國的人才庫。
我在哈佛念過幾年書。
如果不是因為哈爾濱天氣太冷,我早就拿到佛學院碩士學位了。

正在刷手機的各位哈佛校友,難道你們不覺得哈爾濱很冷嗎?
算了,不說哈爾濱佛學院了。不然,搞不好會害它被特朗普制裁。

特朗普跟哈佛的過節,早在2020年美國疫情爆發初期就已出現。當時特朗普呼籲用注射消毒劑防疫,被哈佛師生們各種嘲笑。
現在他大權在握,終於有機會收拾哈佛這些名校了。美國媒體稱他對哈佛大學“發動了戰爭”。
“戰爭”的導火索是2023年10月爆發的巴以戰爭,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製造的屠殺暴行,引起了美國各大高校的強烈抗議。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艾默森大學、紐約新學院、範德堡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紛紛加入了聲援巴勒斯坦運動。
拜登採取的對策是派警察進入學校清場,逮捕帶頭的學生和教師,同時逼迫哈佛校長克勞丁•蓋伊、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莎莉等人辭職。
在事態得到控制後,拜登並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畢竟,哈佛等名校在“價值觀”上與民主黨是一致的,除了“反猶問題”。
特朗普就不一樣,他要清除校園裡的“反猶主義”,同時根除DEI思想,手段是砍經費。
3月7日,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聯邦撥款被撤銷。
3月21日,哥大認慫,表示願意配合“改革”。
接著特朗普得寸進尺,將戰火燒向常春藤聯盟其他成員,包括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做出了讓步,解僱其“中東研究中心”負責人,暫停“哈佛神學院”有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課程,並終止與約旦河西岸最古老的大學的合作關係。
哈佛想藉此阻止聯邦的干預,但特朗普還沒完,他要“接管”哈佛。
哈佛800多名教職員工簽署聯名信,呼籲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反擊特朗普,不能再退讓。
3月31日,聯邦政府宣佈對與哈佛大學簽訂的2.56億美元合同和撥款進行“審查”,並對哈佛大學及其附屬醫院承諾的87億美元進行“審查”。
但財大氣粗的哈佛並不懼怕財政威脅,其它私立高校也希望哈佛站出來。
哈佛擁有530億美元捐贈基金,每天利息就將近600萬美元,這足以讓哈佛在零撥款的狀態下維持運營17年。
4月14日,加伯發表公開宣告,拒絕聯邦政府提出的改革措施,“哈佛大學不會放棄其獨立性,也不會放棄其憲法權利,無論是哈佛還是其他私立大學,都不會允許自己被聯邦政府接管。”

4月16日,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宣佈取消國土安全部向哈佛大學提供的兩項總額超過270萬美元撥款。
諾姆被稱為特朗普的“母狼”,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相當兇悍。
她還威脅,“哈佛大學擁有532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就以為自己可以為引發的混亂局面買單,但國土安全部不會允許。”
加伯則聲稱,“我們不是聯邦承包商,這裡是自由思想的最後堡壘。”
哈佛大學堅持“學術自由”,這是它的權利。
特朗普也有他的“撥款自由”,聯邦政府沒有向私立大學撥款的義務。
撥款這一回合,特朗普功德箱+1。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很魔幻了。
見哈佛不投降,特朗普又想到了“收稅”這個萬能法寶。
CNN16日報道,美國國稅局正計劃撤銷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
根據美國稅法,教育、公益、慈善、宗教等非盈利性機構,只要是合法的,都可享受免稅待遇。
因此哈佛大學收入從來都不用繳納聯邦所得稅。
另外,哈佛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和波士頓市擁有規模龐大且價值極高的土地和房屋,也不用繳納鉅額房產稅。
如果繳稅,哈佛得繳數十億美元。到底繳多少,還要看國稅局的臉色。
更嚴重的是,哈佛的捐贈者本可以獲得個人所得稅減免,這是激勵捐贈者的關鍵因素。一旦失去免稅資格,這些人也會喪失捐贈動力,而這一部分佔哈佛總收入一半以上。
特朗普的行為是違法的,誰知道他是怎麼想出這種下三濫手段。
他為了收稅,硬是將哈佛定性為“政治組織”,這就取消了它的非盈利性機構身份–失去免稅待遇。
而認定哈佛為“政治組織”的理由是其存在“反猶主義”。
哈佛是一傢俬立學校,校園裡存在同情巴勒斯坦聲音,屬於自由表達,怎麼能把整個學校定性為“政治組織”?
退一步說,就算哈佛因此被認定為“政治組織”。
那麼,一些得到猶太財團資助的學校,存在支援以色列的聲音,不同樣也是“政治組織”。
難道國稅局的執法標準已變成了:反對以色列就是“政治組織”,不能免稅;支援以色列就不是“政治組織”,可以免稅?
看看美國國稅局哪個局長敢這麼幹?他將來一定會被哈佛法學院這幫教授告死。
哈佛教授協會聯合全美教師工會,已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特朗普政府違反了《民權法案》及憲法第一修正案。
特朗普則是敢做不敢當,他說是國稅局自己在調查哈佛,他沒有下令。
這一回合,特朗普功德箱-1。
4月11日,克麗絲蒂·諾姆又對哈佛發出了最新威脅:如果不執行政府要求,哈佛將失去招收國際生的資格。
這更是公報私仇了怎麼阻止哈佛海外招生?就是不給這些學生入境簽證,而且已經開始這麼幹了。

2024-2025學年,哈佛大學在讀國際生6793名,全美國每年有超100萬名國際生在高校就讀,給美國帶來了43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創造37.5萬個就業崗位。
聯邦政府居然濫用權力到了這種地步:國土安全部製造國際生“威脅美國國家安全”藉口,美國國務院以此拒發籤證。
它們瘋狂到什麼程度?
就算領到簽證的學生,只要你在本國有過交通違章、酒駕等輕微不良紀錄,都可以被邊檢攔下。甚至審查當事人網路社交平臺,只要有不合特朗普心意的言論,也可以攔下。
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法治社會”,特朗普政府為了打贏跟哈佛的“戰爭”,將炮火射向了無辜的學生。
第三回合,特朗普功德箱-1。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能成為一個科技大國、創新大國、人才大國,就是因為有著哈佛這樣的高校。
它們資金充裕,條件優越,學科齊全,學生畢業後可以憑藉哈佛金字招牌獲得就業優勢。
有多少國家的優秀人才,因此就留在了美國工作,為美國科技發展效力。被“吸星大法”吸走的也包括很多中國人才。
同時,哈佛也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因為任何科技創新,都需要基礎科學的研究,而這一過程必然發生在校園裡。
比爾.蓋茨建立微軟,成為了全球科技企業巨無霸,他就是來自哈佛,相關研究也是起步於哈佛。
等比爾.蓋茨發財後,他再捐款回饋哈佛。
美國這套體制良性迴圈,確保了美國的科技優勢。
而特朗普為了排外主義、極端主義和猶太集團,卻去打擊哈佛。

摧毀了哈佛、摧毀了“藤校”、也就摧毀了美國人才庫。
從美國未來發展來看,特朗普功德箱+10000
祝他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