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皇登基了選舉背後的八卦軼事

3556
12
·
··

從芝加哥走來
2025年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
震撼登基
2025年5月8日,西斯廷教堂的煙囪升起一道潔白的煙霧,宣告著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皇,取名“利奧十四世”(Pope Leo XIV)。

這一幕不僅震撼了梵蒂岡,也震動了全球信徒的心。
他是歷史上首位美國教皇。
更令人稱奇的是,他並非選前最熱門的人選,卻在第二天投票中獲得壓倒性多數,一躍而出,成為一匹真正的“黑馬”。而這場選舉,也為沉悶的教廷增添了久違的戲劇性和人情味。
今天,我們不只講述這位美國教皇如何走到聖彼得寶座,更要帶你回望那些教皇寶座背後的奇聞異事、野心、掙扎、榮光與悲劇。

從芝加哥到羅馬, 新教皇的非凡履歷

1955年9月14日,普雷沃斯特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一個普通天主教家庭。
他在維拉諾瓦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天主教神學院深造,並遠赴羅馬的聖多瑪斯·阿奎那宗座大學繼續攻讀神學。

1982年,他晉鐸為神父,加入奧斯定會。在教會組織中,他表現出超凡的管理才能和謙遜的靈性。
2001年,他被任命為奧斯定會總會長,服務十二年,橫跨五大洲,與拉丁美洲、非洲、亞洲的教會團體建立緊密聯絡。

與拉丁美洲的深度融合的秘魯歲月
在秘魯奇克拉約(Chiclayo),他不僅是一位神職人員,更是一個瞭解底層人民痛苦的牧者。他學習西班牙語、深入貧民區、關心移民和原住民權利。
2014年,他被教皇方濟各任命為該地宗座署理,一年後成為教區主教。在這裡,他的溫和作風、改革傾向、對貧者的關注,讓他贏得“南方教會之友”的稱號。
2023年,他被提拔為主教部部長,並在同年9月被冊封為樞機主教。此時,距離他成為教皇,只剩不到兩年時間。

為何是他?
許多人原本更看好來自耶路撒冷的皮耶爾巴蒂斯塔·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主教,或非洲的若干年輕樞機。
然而,普雷沃斯特卻以其國際視野、對南美問題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教廷中的良好人緣,悄然獲得多數支援。
他的當選被評價為“深思熟慮的改革延續”。
在梵蒂岡之外,他的家鄉芝加哥則陷入狂喜。市長布蘭登·約翰遜幽默地說:“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教皇,都來自芝加哥。”
網路上甚至瘋傳一句話:“以後聖餐餅會不會換成芝加哥披薩?”
利奧十四世的挑戰與使命

延續方濟各的遺志,還是另闢蹊徑?
利奧十四世被視為方濟各教皇路線的繼承者,但也面臨新的局勢:天主教在西方世界信眾減少,在南美和非洲則不斷增長。
他將如何兼顧全球南北、保守與進步、傳統與改革的張力?
同性戀、墮胎、女神父……教會能動嗎?這些社會議題困擾天主教多年。
利奧十四世雖然持溫和立場,但是否會更進一步改革教義?外界拭目以待。
與其他宗教的關係會如何?
作為在秘魯生活多年、熟悉拉丁文化與原住民信仰的教皇,他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態度令人期待。
他在當選時第一句話就提到:“願我們在信仰中找到團結,而非分裂。”

從芝加哥到梵蒂岡,從秘魯沙漠到聖彼得廣場,利奧十四世用他的人生證明,天主教會正以更包容、全球化的面貌迎接未來。
而教皇寶座,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職位,它是歷史、神秘、人性與政治的交匯點。
2025年春天,隨著白煙升起,我們或許見證了一次不僅屬於宗教的改變,而是一個關於全球共鳴、文化融合、人類靈魂歸屬的偉大實驗。

教皇選舉背後的“歷史八卦軼事”

選出一位教皇,常被外界認為是一場莊嚴的神聖儀式。但事實上,這其中曾發生過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
選舉制度的傳統與神秘
教皇選舉遵循嚴格傳統。選前,樞機主教團將進入西斯廷教堂閉門不出,直至新教皇產生。
每輪投票後,選票將焚燒,並透過煙霧告知外界結果:黑煙,表示尚未選出;白煙,則代表有新教皇誕生。
如果連續三天未果,將暫停一天進行反思和祈禱。在本次選舉中,僅第二天就傳出白煙,出乎外界預料。

教皇選舉背後的餐桌博弈

在世人眼中,教皇選舉是一場神聖莊嚴的宗教儀式;而在歷史深處,它也是一場權力的博弈,一場被傳統、信仰、人性和政治交織成密網的深沉儀式。
節儉餐桌上的規則遊戲
當世界關注的目光聚焦於那扇決定白煙或黑煙的煙囪時,教皇候選人們正坐在梵蒂岡封閉的餐廳裡,吃著由修女們精心準備的樸素飯菜。
根據法國《西部報》披露,在秘密會議期間,紅衣主教們的餐桌上不得出現餛飩與烤雞——這些看似荒誕的禁令,實則源自教會深刻的歷史警覺。
公元1274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世被一場曠日持久、持續三年的教宗空位之苦逼得忍無可忍,他頒佈了史上第一份“飲食懲罰令”——選不出教宗?
那就從三天後開始一天只吃一頓,再八天後只能吃麵包和水!
如此嚴厲,既為逼迫,也為清醒,防止主教們陷入人情拉攏與權謀交易。
如今,這些規則雖已寬鬆,但“食物清淡以明心性”的精神依然保留了下來。
根據《晚郵報》2013年的報道,主教們的選單堪比“醫院套餐”:湯、義大利麵、羊肉串、水煮蔬菜,無油、無糖、無樂趣。這些飯菜由聖瑪爾大大殿的修女烹製,每道菜都在瑞士衛兵的嚴密監控下送入會議區域,確保“資訊零傳遞”。

一套歷史級別的防諜監控系統

你以為梵蒂岡怕的是毒藥?錯了,他們怕的是情報。
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食物早就成了潛在的“傳信媒介”。
餛飩可能藏有字條、餐巾可能摺疊成密碼、餡餅甚至被密封得無法偵測其“內容”。
文藝復興名廚巴託洛梅奧·斯卡皮在1570年的《烹飪藝術歌劇》中,就詳細描述了為教宗庇護四世與五世服務時的嚴苛食物流程:食材檢測、透明玻璃器皿、餐巾全面展開檢查、食物從牆上的輪盤“ruota”轉運進入,無人接觸。
時至今日,這套防諜系統依舊被延續,只不過敵人從字條換成了晶片與Wi-Fi。
2025年,梵蒂岡的警戒手段更現代化了:所有智慧裝置一律封存、網路裝置全面停用。主教們不僅被隔絕於外界,也從內心與技術上被“淨化”——以防外界干擾聖靈的指引。

權力在湯匙間流動

食物是語言,是儀式,是隱喻。

在2024年上映的電影《教宗秘密會議》中,有一個著名場景:主教們圍坐在餐桌邊,沒人說話,眼神交匯卻充滿火藥味,沉默彷彿比煙囪上的黑煙更令人緊張。
一盤義大利麵,一勺湯,成了聯盟與敵對的潛在訊號。
這或許是虛構,但也貼近現實——“我吃什麼、和誰吃、怎麼吃”,都在宗教政治中代表著微妙的選擇。
於是,很多主教在封閉開始前,都會抓緊“最後的盛宴”。
《觀點》雜誌曾報道,加拿大主教托馬斯·柯林斯在某家義大利餐廳開玩笑說:“給我來一大盤卡邦尼意麵吧,再過三天就只能吃麵包和水了!”法國的讓-路易·託朗則愛披薩和烤肉——這些“放縱”如同士兵上戰場前的最後一杯酒。

一頓飯,濃縮著千年的宗教制度,這頓看似平淡無奇的飯,比我們所知的任何儀式都更接近信仰的本質:節制、敬畏、寧靜,以及深埋在舌尖之下的抉擇。

“我不想當教皇!”——1294年,塞萊斯廷五世的悲劇辭職

1294年,教皇位置空缺兩年,樞機主教們遲遲不能達成共識。
最後,他們選擇了年近80歲的隱士彼得·莫羅內。誰知,這位被尊為塞萊斯廷五世的老人,僅僅五個月後就選擇辭職——他實在不適應複雜的教廷政治。
更耐人尋味的是,他的辭職文書竟由後來接任的教皇博尼法斯八世親自起草。後者上位後隨即將他軟禁,並於次年“神秘死亡”。至今,歷史學家仍在討論:這位“辭職教皇”,是否其實是被政治勢力“逼退”的。

“雙胞胎教皇大戰”——1378年西方教會大分裂

1378年,義大利籍的烏爾班六世被選為教皇,但其專斷作風激怒了眾多法國樞機。他們在法國阿維尼翁另立“克萊孟七世”,於是出現兩個“教皇”。
更荒唐的是,這段分裂持續了近40年,甚至出現“三個教皇”各自自封、互相詆譭的局面。直到1417年康士坦茨公會議,才透過一場“全體辭職+重新選舉”的方式恢復統一。

“雨水逼教皇”——1268年選舉的奇葩解決方式

1268年,選舉長達33個月仍無結果。選址地沃泰爾拉諾城的市民忍無可忍,將選舉大廳封鎖,還拆掉屋頂、斷水斷糧,用實際行動“逼宮”。
最終,樞機們只得勉強選出額我略十世,並從此確立“選舉密閉制度”(Conclave),將選舉制度正式規範化。

“最短命的教皇”——烏爾班七世的13天統治

1590年,烏爾班七世當選教皇,但13天后因患瘧疾身亡,未能舉行加冕儀式。
他的教皇任期創下歷史最短紀錄。他的唯一“政績”,是成為第一個禁止在聖地吸菸的教皇。這一禁令引發爭議,但也讓人記住了這位“反煙草”教皇的短暫而清晰的主張。

“女性主導的選舉”——1800年瑪麗亞·盧伊莎的幕後推手

1800年,法國與奧地利為控制教皇人選明爭暗鬥。奧地利王后瑪麗亞·盧伊莎公開支援自己人選路易吉·基亞拉蒙蒂,並最終成功將其扶上教皇寶座(庇護七世)。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庇護七世後來拒絕為拿破崙加冕,象徵教會拒絕屈服於世俗權力,也間接確立了教廷在現代政治中獨立的地位。

“黑馬中的黑馬”——1958年,約翰二十三世的驚人勝出

1958年,當時77歲的威尼斯主教安傑洛·羅南卡利幾乎不被媒體提及。但他卻在多輪投票中穩步上升,最終當選為教皇,取名約翰二十三世。
最初被認為是“過渡人選”的他,卻一反常態,在任內召開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推動語言現代化、宗教寬容、教義改革,被譽為“20世紀最進步的教皇之一”。

相關連結
史上·那些教皇之謎與傳說


近期發表
“隱藏”在城市中的世界
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
美國大學發生校園暴亂
巴菲特接班人來自加拿大 高明之處?
蓋茨女兒公開爸爸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
筷子夾遍全桌·我們吃了多少細菌
董小姐的“桃色”為何引眾怒
屠呦呦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為何選上
海外銷量百萬的華裔作家們
與康有為後人追尋遺痕:不容青史盡成灰
40歲死於20歲時射入自己的子彈
用100所大學鑄造的城市 魅力何在
貝索斯再婚:一場現實的冷笑話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精選彙編 ↓↓↓ 百篇一網打盡
【名校之路】過來人的教訓與秘籍

【穿越訪談】世界華人系列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王妃傳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輕

【帶你深度遊世界】
喜歡就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