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各大媒體報道,教皇方濟各於2025年4月21日清晨7時35分在羅馬安詳辭世,享年88歲。
梵蒂岡方面由內侍紅衣主教凱文·費雷爾正式宣佈了這一訊息。

據義大利媒體透露,方濟各在今年年初就已意識到自己要走了。
2月初,教皇因肺炎出現生命危險時,他拒絕住院,想要回到住所。
醫院和梵蒂岡力勸他留在醫院,進行保守治療。
2月20日,英國《每日郵報》披露 :負責保護88歲教皇的瑞士衛隊正在進行葬禮彩禮,梵蒂岡實施宵禁,在為教皇的去世做準備。
3月23日,卻傳來一個小驚喜,方濟各出院了。
實際上,這次出院是方濟各自己要求的,本來醫院要他繼續住院。
出院後,他的醫療團隊要求他靜養兩個月以上。但不知為何,在上週他竟然出席了一系列的復活節活動。
先是與來訪的英國國王查理三世會面,然後主持了多項宗教儀式。有的還是室外活動,在略顯寒冷的羅馬向信徒講話。

20日,他還會見了美國副總統萬斯。
萬斯原計劃於4月19日與教皇舉行單獨會談,但被教皇拒絕。
梵蒂岡派國務卿和外交部長與萬斯見面。
第二天,也就是復活節當天,在美國的“努力下”,萬斯才被臨時塞進了教皇的日程表。
教皇同意萬斯帶著他的三個孩子走進梵蒂岡,但將萬斯的妻子烏莎拒之門外。
梵蒂岡解釋這是因為“教皇身體虛弱,會面名單需精簡”,但真正原因是烏莎有印度教背景。對於非基督徒配偶,教皇曆來持謹慎態度。
這是方濟各一生中時間最短的正式會面,寒暄、送蛋、走人,全程僅三分鐘。
在跟萬斯會面結束僅僅幾個小時之後, 教皇就去見上帝了。
然後,萬斯就遭到了全球網友“網暴”,無數條評論都在咒罵這個“不祥的鄉巴佬”。

一位美國大V還做了一張“魔鬼圖”諷刺萬斯闖入梵蒂岡。

“教皇與世界上最惡的惡人之一共度人生最後一刻,這結局真是悲慘……”
萬斯賬號的評論區:
“如果誰要想活下去,就不要跟萬斯混在一起”。
“萬斯,接下來請訪問喬治.索羅斯”。
“很不幸,教皇在去世前遇到了敵基督。”
“他是個好人,你昨天對他做了什麼?”
“萬斯責罵教皇不穿西裝,質問教皇為什麼不感謝特朗普?幾個小時後,教皇去世了。”
……

梵蒂岡已進入了空位期(interregnum),外界最關注的是梵蒂岡在“左派”教皇方濟各去世後,是否會向右轉?
15天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紅衣主教(樞機主教)將舉行秘密會議,從他們之中選出一位新教皇。
這種權力交接方式是梵蒂岡的傳統,大致流程:
教皇的死並不是根據醫生的證明,而是由梵蒂岡總管(紅衣主教之一,財產管理人)與其他高階神職人員,對著教皇三次念出他的名字,如果教皇沒有反應,他們將正式宣佈教皇死亡。
在1963年之前,還有一道程式:紅衣主教拿小銀錘敲擊教皇額頭,如果教皇躺那不吭聲,才可以下結論。
教皇被證實死亡後,他的內侍立刻鎖上教皇的房間,以防止有人偷東西或者搶印章。
總管隨後安排銷燬漁夫之戒和教皇印章,象徵著他的統治結束。
教皇死訊公佈後,會進入九天的哀悼期(Novendiales)
教皇葬禮必須在其去世後4至6天內舉行。
教皇遺體也必須在聖彼得大教堂安葬,除非他另有要求。方濟各生前希望被埋葬在雪地聖母大教堂。
教皇選舉會議是秘密舉行的,全球80歲以下的紅衣主教都有機會當選。
會議期間,他們將被鎖在西斯廷教堂,與世隔絕,也不得使用電話和手機。
每次投票後,紅衣主教們都會將寫有候選人名字的選票配上一些混合物焚燒,教堂上方煙囪裡就會冒煙。
黑煙表示尚未做出決定,白煙則表示已選出新教皇(三分之二支援票)
2013年3月12日,方濟各就是這樣被選出來的,歷經五輪投票。
他創造了多項紀錄:
第一位來自南美的教皇;
1300年來第一位非歐洲出身的教皇;
第一位以“方濟各”為名的教皇(紀念天主教“聖人”方濟各)
近500年來第一位出身於“耶穌會”的教皇。

方濟各(站立者)本名貝爾戈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義大利移民後裔。

他做過保鏢、學過化學。後進入神學院,1958年3月11日加入“耶穌會”,從基層神父一步步做到了紅衣主教。

這是他和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交談的畫面,作為紅衣主教,貝爾戈里奧在阿根廷及南美洲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
儘管神職人員都都聲稱只服務於上帝,與政治無關。
但在事實上他們都離不開政治,不同的只是政治立場,
貝爾戈里奧傾向於左派,與右派保持距離。
拉美地區天主教教會有一道神奇的風景–解放神學。
信奉“解放神學”的神父們“扛著十字架鬧革命”,有的甚至一邊當神父,一邊打游擊。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哥倫比亞的卡米洛.託雷斯(Camilo Torres)神父。
他是拉美革命者、“民族解放軍游擊隊”成員。

他與切.格瓦拉有點像,至今也是拉美左派的偶像。
1965年3月17日,他於麥德林發表了著名的《人民統一運動綱領》
他告訴大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哥倫比亞擺脫美國帝國主義控制,走向真正的獨立與和平。
6月24日,他被革除教籍。
接著,他放下聖經,拿起步槍,與美國代理人展開殊死搏鬥。
1966年2月15日,託雷斯與戰鬥中犧牲。
另一位“解放神學”代表人物是薩爾瓦多大主教羅梅羅。
1979年,他給美國總統卡特寫信:“總統閣下,我,作為公民和大主教, 請您,保證不要干涉薩爾瓦多……我希望,您的宗教感情和您對保衛人權的理解,將激勵您對我的祈求作出響應。”

1980年3月24日,羅梅羅在教堂主持彌撒時,被CIA特工一槍斃命
方濟各年輕時深受託雷斯等人影響。
在阿根廷時,他就被視為“解放神學”繼承者,但他不是扛旗的。
成為教皇后,他很好地貫徹了“解放神學”主張:關注窮人、批評資本主義。
他對LGBT等敏感問題也比較寬容,因此被稱為“左翼教皇”。
不過,方濟各的做法導致他兩頭捱罵。
極端“自由派”認為方濟各走得不夠遠;
極端“保守派”認為方濟各背叛了教義。

去年年底,佩洛西就批評教皇方濟各對中國的友好政策,稱他允許中國“插手”羅馬天主教會,方濟各有些不悅。
很遺憾,該走的不走,不該走的卻走了。
連米萊在競選時都罵過方濟各是天主教的“背叛者”,後來他道歉了。今天他說兩人的“分歧微不足道,哀悼”。
梵蒂岡雖然連一個師的兵力都沒有,影響力卻仍然相當廣泛。
他的繼任者人選有歐洲的、有非洲的、有亞洲、還有兩位美國的,有溫和派,也有保守派。
在當前世界局勢下,無論誰成為新的教皇,方濟各開啟的改革程序都將面臨變數,在對等巴勒斯坦問題上更是如此。
方濟各在最後一次公開致辭中說:“我想到了加沙人民,特別是加沙的基督徒社群,那裡可怕的衝突繼續造成死亡和破壞,並造成了悲劇性的、令人痛惜的人道主義局勢。”
他從來沒有落入以色列的話語陷阱–“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戰爭”。
他只說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問題。
方濟各作為教皇,一直同情巴勒斯坦人民。去年2024年9月,教皇曾公開建議對有關加沙發生“種族滅絕”行為的指控進行調查。
這是以色列對他非常不滿的原因,雖然沒公開炮轟方濟各為“哈馬斯”。
由於美國和猶太集團的巨大影響力,下一任教皇大機率是個右翼,甚至是極右翼。
萬斯被罵,純屬活該。
對於病重的教皇來說,接見萬斯,是一場完全沒有必要的活動,是萬斯死纏爛打的結果。
萬斯現在很火,這三分鐘會讓這個鄉巴佬被人罵一輩子。
下一站,他要去印度見莫迪。
萬斯這麼想跟教皇說話,三分鐘哪夠?
要不方濟各帶他去好好聊聊吧。
整體來看,雖然天主教會醜聞層出不窮,但方濟各個人並沒有什麼黑點,對中國也一直保持友善。
只能說他走的不是時候。不過,從他堅持要離開醫院也可以看出,他也算是從左右夾擊當中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