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後不“失聯”~
12歲那年,一個阿根廷男孩迷上了一個女孩。
雙方父母都不同意孩子早戀,但男孩仍義無反顧地向女孩求婚。
女孩後來笑著回憶道:“他說,如果我不答應,他去當牧師。幸虧我沒答應。”
這大概是歷史上意義最重的拒絕之一,因為這個男孩後來真的做了牧師,而且成了整個羅馬天主教會的領袖,教皇。
這個男孩名叫Jorge Mario Bergoglio,但世人更熟悉他的另一重身份——第266任教皇,方濟各。
今天梵蒂岡宣佈,88歲的教皇方濟各去世了。

(方濟各)
這意味著梵蒂岡將舉辦教皇葬禮並秘密選出新教皇。
從意義上說,這大概是整個西方世界——甚至全球——今天最大的事之一。
說來奇怪,方濟各走得十分突兀。因為昨天是復活節週日,他雖然身體不大好,但還是坐著輪椅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上祝福了一下民眾。

(去世前一天的方濟各)
之後還坐車在外面致意了一圈。

(去世前一天的方濟各)
沒想到第二天,梵蒂岡突然就宣佈他去世了。
大約兩個月前,也即2月14日情人節這天,方濟各因呼吸困難住院,後來醫療團隊透露他患上肺炎及支氣管炎,貌似還挺嚴重,
因為2月21號醫療團隊還說他“沒有生命危險,但病情可能一天一個樣”,總之就是尚未脫離危險。

(當時的報道)
結果才過去一天,梵蒂岡新聞就說他呼吸系統出了緊急情況,接受了輸血和高流量氧氣治療。

(當時的報道)
又是一天過去,23號的方濟各又出現了早期腎衰竭的症狀…

(當時的報道)
之後兩天報道稱方濟各病情有所好轉,結果3月1號又出現了咳嗽,吸入了嘔吐物,需要呼吸機輔助…

(當時的報道)
在這之後,方濟各的情況似乎一天不如一天,出現了兩次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又上了呼吸機。
當時聖彼得廣場密密麻麻圍了不少民眾,都是為他祈福的。不過結合他的年齡,大家心裡恐怕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當時的報道)
沒想到過去半個月,方濟各又挺過來了。
他3月23號出了院,出院前還在醫院陽臺對民眾揮手致意。

(當時的報道)
遵照醫生的意思,方濟各接下來一段時間一直在靜養,很少出門,到上週才活躍起來,昨天更是會見了美國副總統萬斯,之後還出現在復活節活動上,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那一幕。

(順便一提,現在萬斯的推特評論裡都在說“你幹啥了”…)
本來以為教皇都能連續參加活動,大概恢復得不錯了,沒想到第二天又傳來他去世的訊息……真是一波三折。
目前梵蒂岡尚未公佈教皇的直接死因,但考慮到教皇年輕時就做過肺部手術,切除了部分肺組織,老年後一到冬天就容易呼吸道感染,最近也是因為肺炎住院,肺部問題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但也有義大利媒體,如《共和報》和《新聞報》,說他死於突發腦溢血,和肺部問題無關。
具體情況也不好瞎猜,還是等稍晚時候梵蒂岡的官方報告吧。
–
方濟各是阿根廷人,也是公元8世紀以來,天主教會選出來的第一個不是歐洲人的教皇。
他的教皇名也是有說法的。眾所周知,教皇通常都是“本篤十六世”、“儒略三世”這樣的名字,都是為了紀念宗教史上的一些聖人,所以經常重名,為了區分才加上“N世”;
但方濟各就叫方濟各,因為他是第一個以“聖方濟各”為名的教皇,後者是一位知名的苦行僧,畢生致力於救濟窮人,你大概可以從這個教皇名上一窺他的志向。
自1973年成為阿根廷耶穌會領袖,當時36歲的方濟各就非常關心窮人,這種風格一直持續了一輩子。2001~2002年阿根廷經濟危機,方濟各組織人手發放慈善食品,將貧民窟的牧師人數增加了兩倍,建造了學校和戒毒中心。
他將自己的府邸改建成牧師宿舍,自己卻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間簡陋的房間裡。每年復活節前,他都會探望邊緣群體,比如囚犯、艾滋病患者或老年人。
成為教皇后依舊如此,直到後來身體不允許。

(2008年,他還是樞機主教時,親吻了一個戒毒青年的腳)
由於早年在阿根廷的經歷,方濟各其實是典型的自由派。
在任職初期,他關注氣候變化、移民權利、收入平等……在全球的聲望很高,因為當時世界的風氣就是這樣;
包括他對同性戀、女性在教會的權益、跨性別者等議題都不避諱,甚至應該說頗為開放。
但後來風氣逐漸轉變,他有時候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並未改變自己的立場,甚至去世前一天的最後講話中仍提到了移民問題。

(最後還在談移民問題)
此外,方濟各對天主教會做了不少變革。
2013年,本篤十六世宣佈辭職,此時天主教會各種性侵、腐敗、金融欺詐的醜聞連綿不斷,方濟各上任以來便大刀闊斧地更改教會內的權力結構,壓下了一大批保守派,提倡將權力下放…..
在12年間,方濟各擢升了數千名主教,並任命了樞機主教團一半以上的成員,而他們通常與他立場一致:親近窮人、歡迎邊緣群體、關注氣候變化等議題…..
顯而易見,這為他招致了不少敵人。
如今世界顯然已經與12年前他上任時大為不同,隨著他的去世,也不知教會是否會回到之前的路上。
–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首先是葬禮,遵循梵蒂岡的傳統,今天起將進入為期九天的哀悼期。
接下來會有為期數天的瞻仰遺容儀式,以便全球教徒親自緬懷。
之所以說是“數天”,是因為葬禮將在死後第四至第六天之間舉行,但具體是哪天,目前還沒有訊息。
和大多數教皇不同,方濟各將葬在羅馬埃斯奎利諾街區的聖母大殿,而不是聖彼得大教堂。
此外,教皇的書房和臥室目前也上了鎖,這部分方濟各也蠻特殊的。
2013年當選後不久,他破天荒地宣佈他不要在豪華的教皇公寓裡與世隔絕著,之後就搬去了梵蒂岡邊緣的一間小房子。
還有,歷任教皇的棺材都是三層結構,一層木棺,一層鉛棺,再一層木棺。
但2024年方濟各簡化了教皇葬禮的要求,規定此後只使用內襯鋅的木棺,他自己也不例外。

(宣佈精簡葬禮)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傳統是“碎戒”。
教皇戒就相當於梵蒂岡的“玉璽”,傳統上用於封緘文書,上面刻著教皇的名字,去世後就銷燬,等下一任教皇選出來了,再鑄造一枚新戒指。
截至2024年,全世界受洗的天主教徒約有12.8億至14.1億,其影響力遍及每個大洲。預計在新教皇第一次佈道前,全球無數教徒將飛抵梵蒂岡親自瞻仰遺容,以及見證新教皇的產生。
所以這段時間的梵蒂岡,應該會成為全球最熱鬧的地方。
–
老教皇去世到新教皇當選之間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宗座出缺”,拉丁語是“sede vacante”。
在此期間,樞機主教團(也就是俗稱的紅衣主教團),會暫時掌管教會,但不能作出任何重大決定。
接下來一段時間,所有樞機主教都會趕到梵蒂岡。
至少15天后,樞機主教們會秘密選出新教皇,這一過程被稱作“秘密會議(Conclave )”,大概也是全世界最秘密的選舉了。
目前在世的樞機主教共有252位,但根據規定,只有80歲以下的主教材能投票,所以僅剩下138位。

(138名樞機主教將投票)
選舉過程中,樞機主教們會被鎖在西斯廷教堂內,沒有任何電子裝置,也不讓和外界通訊。
每個人都秘密填寫自己支援的候選人,並由專人將紙條收集起來,預備焚燒,直到某個人獲得至少三分之二的選票。
如果所有人的票數都不夠,那就重新開始。
每天兩次,西斯廷教堂屋頂的煙囪會冒出濃煙,黑色意味著沒選出來,白色意味著新教皇已經出現。

(冒出白煙意味著新教皇出現)

(2013年的黑煙)
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秘密會議持續了34個月,但最近一百多年最長的一次選舉也不過5天,預計我們一個月內就能見到新教皇了。
如前文所說,這對整個西方世界,甚至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大事,目前不少國家元首已經表達了哀悼,梵蒂岡聖彼得廣場也已經出現了第一批緬懷民眾,不過由於時差關係,訊息應該還需要更多時間傳播。

(週一聖彼得廣場的人)
今天只能算個開端,未來如有重要更新,咱們繼續聊…..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413575/What-happens-Pope-Francis-died-Conclave.html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5/04/21/world/pope-francis-updates-vatican?smid=url-share#francis-had-made-several-public-appearances-in-the-past-week
——————–

各位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規則又進行了調整
事兒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個三連
希望大家多多點選“在看”
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與大家繼續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