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礦井,飛書智慧會議紀要比我的年終總結還像人話

  1. 在過去的一個月,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200家企業接入了DeepSeek(不包括雲廠商的模型整合)。這個數字從觀感上是很讓人震驚的,但其實,除了像飛書、微信、百度搜索這樣的APP以外,其他產品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使用者也幾乎沒有感知。
  2. 問題就出在,接入了,但是很多產品並沒有用起來,只是蹭一波流量,先接了再說。原本我們應該鼓勵這個時代的產品AI化,哪怕只是一次嘗試,但卻不應該為了接而接,接了也不知道怎麼用、為什麼要用。因為這對於推動AI大眾化和AI普世化,沒有任何意義。
  3. 回過頭我們看幾組資料:1882年愛迪生在紐約建立了第一座商業發電廠,差不多100年以後,用電才全面普及;1946年誕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到21世紀初,近60年以後,電腦才擴充套件到家庭領域。這說明從發明到全民應用,是一條比發明更長,甚至更難的路。
  4. 技術大爆炸和規模化降本應用,再迴圈,本來就是科技發展的左右腳,只不過今天,AI時代的步伐飛快,以至於技術爆炸和普及正在同時進行。從這個角度來看飛書不忽悠直播周,就會發現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5. 飛書邀請了很多客戶和使用飛書的創作者團隊,比如何同學、影視颶風、趙曉卉來講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不同的行業裡,如何使用飛書AI。她們自帶著“先進”的標籤,和飛書的基因十分契合,同時也是真正在活躍在一線的從業者,這些身份在這次直播周裡,超越了她們自帶的流量本身。
  6. 當我們講到全民應用的時候,第一前提是:讓一部分人先用起來,別管用什麼樣的形式。在所有的協同辦公軟體中,飛書一直以使用便捷和操作簡單的產品風格為標籤,這是從2019年以來的打下的基礎,時至今日就會發現,這樣低門檻的產品成為了普及AI十分良好的土壤。
  7. 舉個例子,這次讓我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小鵬、蔚來、茶百道這些新興行業。而是一家叫作鵬飛的山西煤炭企業,給人的感覺應該是“包工頭夾皮包”的形象,但是實際覆蓋了景區、房地產、氫能,他們的組裡的領導甚至礦長這樣的一線員工,通通用飛書紀錄公司一天開了多少次會,AI自動整理會議內容,現在還加了DeepSeek和豆包,來評判會議質量是否合格。
  8. 這些非常傳統的礦業、能源業不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數字化深水區”麼,沒想到數字化的深水區最後要靠智慧化解決,有意思的是很多使用者並不知道自己在使用AI,只知道在使用飛書。一位來自先進新能源車團隊的同學用飛書3分鐘手搓了一個試駕陪同話術的AI智慧體,兩步就搭起了一個“AI問答”的定製化機器人,要做到無感,才能真的說AI真正成為了水電煤。
  9. 飛書透過模組化的產品+無縫連線的AI,已經把自己變成了AI生產力工具的“超級入口”。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從飛書在國內上線那天起,就走了一條和傳統to B軟體不一樣的路。我們都知道to B的一大特點是購買者和使用者分離,老闆覺得好用才會付費,老闆的需求和員工的需求,往往只能選擇一頭。
  10. 飛書走了一條看上去特別繞遠的路,回過頭來看,這又是一條非常純粹甚至有點認死理的路。飛書負責把產品做好,和客戶一起把案例做出來,用直播的方式來做普及和佈道。於AI,於整個行業智慧化而言,大道至簡,都是一樣的道理。

點個愛心,再走


相關文章